高校圖書館網絡德育工作體系的構建
時間:2022-10-15 10:18:22
導語:高校圖書館網絡德育工作體系的構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分析了大學生網絡道德現狀,闡述了網絡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探討了如何有效發(fā)揮西藏高校圖書館的優(yōu)勢對大學生進行網絡道德教育問題。
關鍵詞:西藏高校圖書館;網絡;德育
隨著網絡的迅速普及,網絡已成為大學生交流思想、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之一。在極大豐富了大學生生活、給大學生的學習帶來幫助的同時,網絡也給大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導致大量大學生做出了不同程度的網絡失范行為。現代高校圖書館應利用已占據大學生越來越多課余時間的優(yōu)勢和信息資源網絡化優(yōu)勢,通過大學生廣泛使用的網絡拓寬圖書館發(fā)揮教育作用的路徑,使大學生充分認識到遵守網絡道德和秩序的重要性,引導大學生文明合理地使用網絡,積極努力地創(chuàng)建一個健康、文明、積極向上的圖書館網絡教育、學習環(huán)境,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質全面健康發(fā)展。
1大學生網絡道德現狀
現今,由于網絡系統(tǒng)在管理上還不完善,其中的文明、道德、秩序和法規(guī)較多地靠網民按“良心與素質”來遵守。因此,網民的網絡道德文明在缺乏規(guī)范管制的相對自由的網絡環(huán)境中容易扭曲,其表現形式多樣。
1.1網絡道德價值觀念認知不足由于網絡給網民提供了虛擬的“自由”空間,道德在這個空間里相比在現實社會中缺少約束力。據筆者對一批大學生網民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有55.1%單單以保護自己的隱私為限,在網上與人交往隨意欺騙;22.4%認為網上隨意使用粗俗不文明語言沒什么影響,但現實生活中應受道德和素質的限制;35.1%認為在網上隨意下載使用別人的研究成果是很正常的事,不屬于道德行為失范范疇;16.1%認為在網上冒用別人的賬號很好玩,不屬于道德和法律失范行為。這些數據表明,很多大學生網民對自己的網絡失范行為認識不足,這充分說明其對網絡道德觀念嚴重缺乏認知。
1.2網絡言行放縱,不文明信息網絡極大地拓展了大學生網民的思維與行為空間,為提高其個人行為的靈活性以及自由度提供了便利,同時也為大學生網民忽視道德責任、降低對自身的道德要求提供了便利條件。利用在網絡上可以匿名發(fā)表言論的便利條件,一些大學生網民把網絡當成了“情緒垃圾站”或斗爭平臺,隨意做出在網絡上肆意發(fā)表不文明言論、借助網絡平臺對他人、團體惡意攻擊等行為,網絡言行較為放縱,網上不道德現象與不文明行為很普遍。
1.3信息法規(guī)意識淡薄,利用網絡犯罪由于網絡具有相對虛擬自由的特點,這使很多大學生網民有意或無意中放松了對自己的道德與法規(guī)意識約束,在網絡這個特殊的虛擬空間里忽視了法律法規(guī)、放縱了其網絡犯罪行為。如:一部分大學生網民使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冒用他人的微信號、QQ號實施詐騙、侵犯他人隱私等。
2西藏高校網絡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2.1網絡環(huán)境下維護西藏穩(wěn)定與國家安全的需要目前,第十四世達賴集團和西方反華勢力利用互聯網技術,構建了一個涉藏互聯網滲透體系,企圖通過“網絡傳播”的方式分裂祖國[1]。在復雜的多元文化、政治思想沖擊下,在西藏地區(qū)仍存在宗教極端、民族分裂勢力的活動和思想,對我國各民族的團結、社會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帶來嚴重影響。西藏高校中的大學生是西藏地區(qū)培養(yǎng)的事業(yè)接班人和社會建設的生力軍,他們的德、智、體的全面發(fā)展對西藏乃至全國影響巨大,因此,充分利用大學生廣泛利用的互聯網加強對大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具有重大戰(zhàn)略意義與現實意義。
2.2信息網絡發(fā)展對大學生網絡德育提出了新要求當下,社會網絡化、信息化已經成為現實,網絡信息已成為人類社會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互聯網給大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全新的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空間,這個全新的學習領域也對大學生的道德水平和自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新的要求。網絡道德教育現已成為現代高校德育的新任務。探索網絡信息時代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徑和方法,是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迫切要求,也是高校圖書館發(fā)揮自身教育職能的有效途徑。
2.3網絡垃圾信息泛濫,嚴重侵蝕大學生思想網絡信息既集中了浩瀚的優(yōu)秀信息,同時也遍布各種垃圾信息,學術、娛樂、經濟信息以及各類暴力、黃色信息等魚龍混雜,其中包括對中國優(yōu)秀文化、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顛覆、傳統(tǒng)道德的批判和宗教極端、民族分裂勢力的活動和思想等。處于青年時期的大學生既有遠大理想和抱負,有較強烈的求知欲望,但又缺乏對現實生活與社會的認識、缺乏對事物的分析、判斷能力和鑒別能力。而互聯網的虛擬性、開放性和隱蔽性又給網民帶來意見表達的隨意性與便捷性,很容易使得大學生網民在方便地使用網絡學習的同時,又在網上草率地發(fā)表一些不經過謹慎考慮的觀點。甚至在某些動機不良的網絡信息引導下被人利用。如果針對某個人物或事件的偏激言論在短時間內在網絡上集中爆發(fā),就會對網絡環(huán)境產生難以估量的負面影響沖擊,這種局面不僅會對學生個人,所在學校帶來負面影響,甚至危及整個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與發(fā)展。
3西藏高校圖書館實施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路徑
3.1優(yōu)化館藏資源、閱覽環(huán)境,完善人性化管理制度
教育職能是圖書館的主要職能,館藏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圖書館文化對讀者的熏陶是圖書館發(fā)揮其教育職能的主要途徑,圖書館應重視優(yōu)化館藏資源建設,提高采購人員的素質修養(yǎng),為采購高質量的書籍、數據庫等文獻資源加強保障。使大學生們能夠在使用圖書館高質量文獻資源中增長知識、陶冶情操、提高綜合素質;另外,圖書館通過建設優(yōu)美和諧的閱覽環(huán)境、提高館員素養(yǎng)對大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完善規(guī)范條理分明又充滿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對大學生進行行為道德約束,使其樹立文明、健康的思想道德意識,以幫助大學生減少或避免網絡道德失范現象發(fā)生、養(yǎng)成自律的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
3.2發(fā)揮電子閱覽室、移動圖書館的教育優(yōu)勢,充分利用圖書館的網絡信息資源
圖書館信息資源數字化、網絡化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電子閱覽室、移動圖書館的建設和利用。電子閱覽室和移動圖書館的主要功能就在于進行館藏資源的開發(fā)、宣傳與推廣、為讀者提供所需網絡信息的查詢、閱覽與下載等服務。當下,電子閱覽室和移動圖書館已經成為大學生讀者利用圖書館數字化信息資源的重要場所和途徑。因此,高校圖書館應本著一切為了方便讀者的原則逐漸完善對電子閱覽室的管理以及移動圖書館的推廣使用,重視發(fā)揮圖書館的技術優(yōu)勢,應用、開發(fā)相關軟件與新技術,建立信息過濾屏障,對網絡信息進行過濾與篩選,最大限度地阻擋不良信息的侵人;通過電子閱覽室和移動圖書館向大學生推薦圖書館精心挑選的優(yōu)質德育文獻資源,為大學生從卷軼浩繁的館藏資源中挑選出優(yōu)質的文獻提出建議,加大使用優(yōu)質德育文獻資源的推廣力度;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讓電子閱覽室和移動圖書館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網絡道德行為教育的重要平臺;圖書館還可以通過組織專題講座和文獻檢索課等途徑,把信息傳播意識、保密意識、守法意識等利用網絡信息所必備的素質要求傳遞給大學生讀者,以增強大學生使用網絡信息資源的自我約束和管理能力,主動抵制負面信息侵襲。
3.3開拓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多種途徑
對大學生進行網絡道德教育,可以從對其進行網絡道德責任和網絡行為規(guī)范教育著手。教育其使用網絡需要做到:合理開發(fā)與恰當使用網絡計算機信息技術,做到既遵守個體隱私權又保守群體間信息秘密;承擔相應的社會義務和責任;在信息活動中堅持真實公平原則;遵循信息法則與法律等。通過對大學生實施這樣的素質教育,教育大學生讀者加強道德責任感、增強網絡道德意識、樹立網絡道德理念以及加強道德修養(yǎng),再逐漸把正確的道德意識內化為個人自律習慣,養(yǎng)成自覺遵守信息網絡道德、法規(guī)和制度的習慣。圖書館作為高校的信息中心,在網絡環(huán)境新形勢下提高信息服務的的質量、促進大學生網絡德育工作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①利用圖書館的資源條件和圖書館的教育功能,對大學生進行網絡道德引導和教育,如:通過組織大學生聽德育專題報告、舉辦讀者座談會,和他們討論、分析社會熱點問題,引導大學生思想向正方向發(fā)展、培養(yǎng)其學習興趣等,這些活動在擴展了大學生知識面的同時還能增加其的接收正能量信息的機會,不知不覺遠離了網絡負面信息。②給大學生推薦傳播正能量的網站,接觸正面信息,避免其誤人不良網站。③圖書館還可以利用自己的網站,制作出大學生喜愛的、有特色的網頁,為大學生提供討論交流的學習平臺,在這個大學生大量使用的平臺上,從學生關注的信息中凸顯出的思想動態(tài)、情緒傾向以及現實需求等進行及時了解并和學生交流,使學生的不良情緒得到釋放,得到正向轉化;結合學生關注的問題幫助學生提高判斷分析能力,使學生于潛移默化中構建起正向的人生理念,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與價值觀。使主題網站的德育氛圍與服務功能得到充分彰顯,成為大學生獲取圖書館提供的知識信息、交流觀點思想、提高自身素質、引領校園文化的平臺,促進圖書館知識信息服務、德育職能的深度融合和高校德育工作的科學化、具體化。
作者:李春華 單位:西藏民族大學
- 上一篇:導生制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運用
- 下一篇: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