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雷鋒德育實踐堅守與深耕
時間:2022-12-03 03:11:33
導語:學雷鋒德育實踐堅守與深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深圳市羅湖小學建校八十一年,貫徹學雷鋒五十五載,在以學雷鋒為主題的德育工作中步履不停,大膽開拓,踏實實踐,常學常新。本文對羅湖小學以學雷鋒為核心的德育實踐進行了細致梳理,對不同時代、不同社會背景下學校所做的德育實踐進行了回顧與總結。
一、響應號召,言傳其精神
羅湖小學學雷鋒活動開始得早,學雷鋒的種子早早就扎根于學校歷史中。1963年3月2日,“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首登于《中國青年》雜志。從那時起,雷鋒成為全民道德模范,雷鋒精神成為精神標桿。在全國學校掀起學雷鋒浪潮時,羅湖小學以學雷鋒為德育工作一環的育人實踐應運而生,由此萌芽。雷鋒被確立為時代道德楷模有其歷史、社會的成因。自建國以來,國家將擁護社會主義、愛黨愛國愛人民列為思想建設的重中之重。雷鋒身上助人為樂、舍己為人、一心為公等道德品質圍繞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核心,雷鋒及雷鋒精神成為了當時社會樹立新風的重要標桿。在這個背景之下,從60年代開始,羅湖小學便將學習雷鋒納入德育工作,組織師生共同學習雷鋒精神。經歷十年動亂,學雷鋒浪潮式微。一段時期里,雷鋒及雷鋒精神作為革命傳統的當代延續,過分地強調其“左”的一面。撥亂反正之后,中央看到雷鋒精神的時代意義,再次發出學習雷鋒的號召。羅湖小學順應趨勢,重新在校園開展了走近雷鋒、閱讀雷鋒日記等活動,將雷鋒與學校德育工作再次結合,將學雷鋒的重點定位在學其愛黨愛國、學其助人為樂。在此基礎上,羅湖小學開展“校園好事行動”,通過學雷鋒主題班隊會、班級雷鋒詩歌朗讀比賽、齊唱雷鋒歌曲等形式,讓學生了解雷鋒生平,感受雷鋒精神的具體內涵。同時,在學校其他德育工作中,愛祖國、愛集體、誠實守信、團結友愛等主題教育一直存在,此時,羅湖小學學雷鋒活動還僅是德育工作的一個元素。雖然羅湖小學學雷鋒活動只是大規模學雷鋒活動中的“螺絲釘”,但以學雷鋒為主題的德育活動在羅湖小學從未間斷過。在不同時期,羅湖小學文化體系建構中,始終將學雷鋒納進德育工作,歷任校長在完善學校文化體系及闡述辦學理念時,均注意到了學雷鋒的重要性及其傳承,這樣的承繼造就了羅湖小學學雷鋒55年的堅守。
二、堅守實踐,身教于崗位
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央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過對過去社會思想的正本清源、撥亂反正,社會上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日益重視起來。學雷鋒在學校德育工作的作用再一次被提起。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建設如火如荼,世界的多元內容開始涌入中國,社會呈現紛繁樣貌。面對西方各式思想的傾瀉而入,如何堅守思想陣線,保障校園學生精神旗幟不倒,成為重要德育工作內容。羅湖小學在此時已經敏銳感應到時代聲音的變化,說理念不如立標桿,雷鋒作為精神榜樣,已然成為了羅湖小學強化德育工作的重要切入點。當時羅湖小學在全校展開了雷鋒精神大討論,明確了雷鋒精神的核心,即:熱愛社會主義、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中華人民共和國、熱愛人民,同時提煉出雷鋒精神中勤勞、勇敢兩大特質。這與當時深圳市政府提出的用“孺子牛”的開創精神建設深圳特區的口號保持一致。上世紀80年代,全國各地接連開展“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以及“全民文明禮貌月”活動,將學雷鋒再一次推到新高度。羅湖小學在這樣的社會風尚及弘揚深圳特區精神的基礎上,全校開展“五愛”教育,組織學生學習雷鋒的釘子精神,努力克服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并開展“一幫一,一對一”助人活動。上世紀90年代,學雷鋒開始與新興的志愿活動結合。“改革開放逐步進入制度創新的新階段,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進程中,以奉獻為主題的志愿精神在延續,在弘揚。”志愿服務在社會上蔚然成風,成為學雷鋒的新形式,是面向社會民眾弘揚雷鋒精神的有效載體。羅湖因為地理位置靠近口岸,處于出入境的必經之地,尤其是在香港回歸之后,國門進出更加頻繁。羅湖小學將守衛國門、出入境邊檢常識、歷史教育及對邊檢工作人員感恩崇敬等方面結合在一起,組織了以“國門第一關”為主題的系列德育活動。羅湖小學結合了學校周邊實情,組織師生走進羅湖火車站,志愿為往來旅客搬行李,被稱為“羅湖橋頭的‘活雷鋒’”。改革開放之風促使全國各行各業蓬勃發展,勇敢進取、艱苦奮斗及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奮斗的思想需求延伸到學校德育工作中。社會上關于行業、崗位的熱議不斷,雷鋒守崗愛崗、為人民服務的核心精神再次被提起。羅湖小學結合社會熱點,在師生中組織了學雷鋒與市場經濟關系的大討論,響亮地喊出“崗位學雷鋒”的口號,建立了學雷鋒與師生各司其職、恪守其位之間的聯系。2001年,羅湖小學開展“我是特區小雷鋒”系列活動。2002年,羅湖小學開展“卡通雷鋒”系列活動,在“特區小雷鋒”卡通漫畫創作活動中,通過德育主體—學生自己,創繪“特區小雷鋒”卡通人物形象。歷時三個多月,學生集體創作了一部100頁的“特區小雷鋒”卡通漫畫集,將特區發展背景下共同成長的學生們如何通過日常小事詮釋當代雷鋒精神一一展現,實現了育人自育的效果。此外,特色學雷鋒活動迅速在市內外發酵傳播,團市委學少部和市少工委助力面向全市少先隊員征集漫畫故事和構思。從上述學雷鋒德育實踐中可看出,相較于改革開放前對雷鋒精神的學習、弘揚,羅湖小學在新時期學雷鋒德育實踐中將重心從“言傳”轉移到了“身教”,以學雷鋒實際行動促使學生思想道德的升華。另外,羅湖小學的學雷鋒實踐將學校身處經濟特區、臨近口岸等地理因素轉變為德育實踐的優勢,依勢而為;同時,根據改革開放背景下對各行各業崗位的要求和倡導堅守崗位、艱苦創業的風尚,羅湖小學以“崗位”為研究點開展學雷鋒德育實踐,可謂依時而為。
三、深耕所承,提煉于當下
黨的之后,在多次會議、座談中強調以理想信念鑄魂,方可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同時在多個場合強調雷鋒是民族的脊梁、雷鋒精神是永恒的?;诖?,羅湖小學把握住時代的關鍵詞,以現任校長邱潔苡為主導,在繼承歷來學雷鋒德育實踐的基礎上理解雷鋒精神中的“愛”,深挖“愛”字背后的內涵深蘊,以傳統文化中的五行為關鍵符號,構建出新時期學雷鋒五行文化體系,以實際行動積極落實羅湖區教改工作。1.培養學生具有堅定理想信念和頑強意志。羅湖小學學雷鋒五行文化體系中的“金”,寓意金子般的心,使學生具有正確堅定的理想信念及金屬硬度般的頑強意志。羅湖小學開展以理想信念教育、意志磨礪為重點的育人行動。根據時間節點,在三月重點組織學雷鋒主題活動,如通過師生品讀《雷鋒日記》、手繪雷鋒叔叔畫像、我說雷鋒故事等活動深化學生對雷鋒精神的領悟;在七、八、十月,結合建黨節、建軍節、國慶節等節慶日安排走進歷史、了解祖國等主題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開展繼承革命傳統、歡度國慶等主題黑板報評比等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熏陶。在召開后,羅湖小學先后在師生群體中組織學習的活動,如黨員群體的心得體會征文、學生群體的“我想對習爺爺說”手抄報比賽等,利用特定的社會時事熱點適時進行理想信念教育。2.培養好學上進、敢于追求成長的師生團隊及家長群體。羅湖小學學雷鋒五行文化體系中的“木”,寓意向陽而生、向上生長,這種踏實、向上的品質是當代學生不可或缺的。羅湖小學學雷鋒德育實踐重在培養學生自主發展,曾開展“傳承雷鋒精神,做新時代主人”主題活動,倡導在校做學校小主人,在家做家庭小主人,在社會做社會小主人。雷鋒愛學習,結合現今需求便是對主動學習、刻苦鉆研、求實創新的精神品質的呼喚。所以,羅湖小學設立創客實驗社團、3D打印社團、航模社團,配合創客實踐,通過組織科技競賽讓學生在做中學、玩中學。目前,羅湖區已將家庭教育納入教育綜合改革實施方案,鼓勵學校開發家長學習課程,推動家長終身學習。羅湖小學通過研發學雷鋒德育課程探索了家庭教育的新形式,已經推行了《好習慣養成手冊》,采用自評、互評、家長評、老師評的追蹤評價體系,達到家校攜手共育的效果。同時,羅湖小學通過不同年級的特色家長學習會創新了傳統家長會模式,以家長之間的問題探究、合作交流推進家長終身學習,帶動家長一同發展。3.培養學生樂于助人的品質,引導學生將善舉日?;?。羅湖小學學雷鋒五行文化體系中的“水”,寓意上善若水、恩澤萬物,引導學生將學雷鋒式的善舉日?;?。在每個班級里都有好人好事登記表,注重日常對做好事行善事的追蹤評價;全校規模的學雷鋒愛心漂流書屋活動融合奉獻與分享,把捐書活動發展為校園內的交流互動。羅湖小學弘揚雷鋒樂于助人的品質,使班級學生內部的“幫扶1+1”成為常規動作。此外,“冬日送溫暖”捐衣活動、“扶貧協作”書香校園捐書活動動員了全校師生參與,將愛心傳遞給山區的留守兒童們。學校認為教育應該尊重生命,潤心無聲,用平等、公平、民主的教育為每個孩子提供更多的未來可能。地處鬧市的羅湖小學承擔較重的入學就讀任務,即便如此,學校仍接收身有缺陷或患有自閉癥、多動癥的適齡兒童入學,并在日常教學和生活中盡可能地予以幫助,以行動踐行融合教育、全納教育。4.培養有溫度的人,辦有溫度的教育。羅湖小學學雷鋒五行文化體系中的“火”,寓意熱情待人、聯動共生。做有溫度的人。在校本德育教材《好習慣養成手冊》中,專章規劃出文明禮儀習慣,將熱情待人納入其中,以笑臉對人,用真誠待人。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熱情問好,以簡單、真誠的問候展現人際交往的溫度及和諧的生生關系、師生關系。另外,常言道,“眾人拾柴火焰高”,集體主義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羅湖小學在班級一日常規評價中設定“文明班”“衛生班”,通過班級集體成果的評價促成班級團隊建設,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從班級到年級,通過全校各年級雷鋒歌曲拉歌比賽,強化年級凝聚力。辦有溫度的教育。雷鋒式的溫暖具有向外不斷延伸擴散的特征,羅湖小學聯動家校社,辦有溫度的教育。校內由良性的生生關系、師生關系營造校園和諧團結的氛圍,同時由校內延伸到校外,發展出一條由己及人、聯動家校社的共生鏈,充分發揮全員育人的作用。溫度,不僅僅是開設隨班就讀、關照特殊孩童、開發特殊教育資源,而且要建立聯動家校社的德育圈,共同育人。羅湖小學聯合羅湖橋社區黨委、南湖街道辦、羅湖檢驗檢疫局、環保水務局等單位,開展進校園系列講座;同時組織學雷鋒親子義工隊,走進福利中心養老院、羅湖火車站及口岸,匯聚家校社力量全員育人。5.培養學生無私奉獻的品質和回饋社會的情懷。羅湖小學學雷鋒五行文化體系中的“土”,取意大地,大地的德行與雷鋒精神中寬厚包容、無私付出、默默奉獻的品質契合。羅湖小學倡導師生、家長學習雷鋒做好事,推己及人,反哺社會,并且在志愿活動、愛心活動中,以一顆不求回報的心去付出。雷鋒“做好事不留名”式的不求回報源自對所獲得幫助的感恩。因為生于戰時,獲救于共產黨,他常在日記、發言稿中提及對國家、部隊、戰友的感激之情。延伸到今日德育工作,羅湖小學利用特殊節日(如母親節、父親節、教師節等),組織學生開展各類感恩主題班隊會、利用大集會為老師獻花、撰寫感恩留言等。將感恩教育與生涯教育相結合,激勵學生奮發向上,用高尚的品格、優異的學習成績、良好的行為回饋父母、老師、學校及其他關心的人,完成了從感恩到回饋的轉化。羅湖小學學雷鋒五行文化體系緊扣核心——愛,在愛國家、愛自己、愛他人、愛自然等母題中發展金、木、水、火、土屬性的諸多主題,不斷創新學雷鋒的形式。時至今日,學雷鋒依舊是中小學常規德育活動之一。如何在尋常范式中建立特色,對每一個學校的德育工作,甚至教學及科研等工作而言,都是試圖解決的議題。學校認為,學雷鋒的本質在于學做人,學雷鋒即是學習雷鋒如何做人。德育方法途徑千變萬化,其目的指向向來明確,那便是人格的塑造、品質的磨礪、精神的歷練。由羅湖小學學雷鋒德育實踐中可看出,抓住德育本質及學雷鋒的內核,日復一日的挖掘方是將學校特色德育品牌擦亮的方法。
作者:藍陳平 單位: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羅湖小學
- 上一篇:改革開放40年德育事業發展歷程
- 下一篇:具身德育在學生德育工作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