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淺談小學體育教育中德育滲透

時間:2022-10-19 09:07:00

導語:獨家原創:淺談小學體育教育中德育滲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獨家原創:淺談小學體育教育中德育滲透

【摘要】學校體育教學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將體質、意志和精神融為一體的綜合教育過程,在體育教育中,不僅要傳授體育的知識、技術和技能,而且要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需要,利用體育本身的特點,進行現代人德育意思的培養。因此,我們體育教師要根據教師言行、結合教材特點、在體育教學中對德育進行滲透來掌握其德育教育特點。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探討其滲透的方法,使德育教育內容中的抽象概念具體化,使學生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下面就談談我在這幾年體育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的一些途徑:

【關鍵詞】小學體育德育滲透

我國的德育(廣義)包括五個方面: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法紀教育、心理教育。德育在于“言”,更在于“行”。而體育課正是以“行”為主,是讓學生通過身體鍛煉達到育人的效果。在體育教育中有意識地融入德育教育,不僅能鍛煉學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培養學生服從組織、遵守紀律、誠實機智、積極進取的心理品質。因此,體育教師要根據學生在體育課中表現出來的思想、情感、個性行為和意志,掌握其特點、遵循其規律,把德育工作滲透到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探討體育教育中德育的滲透具有現實意義。

一、體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可能性

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其特點是寓教于體育活動中,同其他學科有明顯的優勢,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是可行性的。我認為,研究在學校體育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就要從分析學校內部固有的特點入手,認識德育與學校體育之間的關系。學校體育是在不同的時間、空間及自然條件下,在動態中進行的以“運動”為核心內容,以身體練習為主要形式,體力與腦力并用,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高度結合,智力開發價值較大,人際關系廣泛而活躍的課程體系。這就是學校體育固有的特點,這些特點為進行德育滲透提供了獨特、有利條件。

寓德育于身體活動中,把身體活動與內容要求、意識與動作、理論與實際緊密和諧的結合在一起,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道德意識和行為,學生在活動中將紀律觀念和行為有機統一起來,付諸實踐,直接受到時間的檢驗。在體育教學中,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個人與集體之間的人際關系,有利于促進提高學生個體早期社會化。例如籃球教學,在球場上強調互相配合的集體力量,對少數學生的個人英雄主義要及時糾正;要教育學生正確對待同伴的失誤,技術好的同學要熱情幫助技術差的同學;教育學生正確對待裁判的漏判和錯判,要站在公正的立場對待。這樣可以使學生學會如何做人、交友,如何處理好競爭與合作、對手與朋友、勝利與失敗、紀律與自由等諸多問題。

二、體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與方法

(一)教師言行

1.教師的儀表和教師的語言

作為教師,必須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身素質。教師應舉止大方、談吐文明、儀表整潔。在教育中,講解清楚、示范規范、言行一致,給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教師形象,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達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2.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之間

在體育德育教育中,教師與教師之間要密切配合,資源共享,有新見地共同探討,為學生做好模范示范作用。在教室與學生之間,要寓情于教,以身作則,以情感人,使師生間相互情感交流。在課堂上,教師還要勇于吃苦耐勞,不怕苦累,不怕風吹日曬霜凍,工作認真負責,準備活動和同學們一起做,示范認真規范,見諒滿足同學們的要求,練習積極為同學們當陪練,耐心幫助落后學生等。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要先要做到,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激勵學生,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

(二)組織教學

合理地選擇和選用組織教學法,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非常重要。在體育教學中,學生必須用頑強的意志和永不服輸的毅力去克服一切困難,才能完成各種練習任務,這需要教師及時的鼓勵和肯定,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才能逐步得到培養和發展。例如:在體育教育中,能表現其組織性的內容莫過于隊列練習,隊列和體操隊形不僅是對學生身體姿勢和空間知覺的基本訓練,同時也是一種嚴格組織紀律性的集體活動,它要求學生在教室統一的口令下完成協調動作,從而培養他們組織紀律性和朝氣蓬勃的集體主義精神,同時發展他們反應速度、動作準確和協調一致的能力。因此,教師在隊列隊形練習應充分利用孩子的崇拜心理和好勝心理,觀看他們崇拜的偶像解放軍戰士的對立隊形和各種示范動作,從電視中搬出來,逐步給他們灌輸解放軍那樣熱愛字的祖國,在祖國需要的時候,毫不猶豫、挺身而出。在隊列隊形中還必須“嚴格要求”和“持之以恒”,這樣不僅養成了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又能使學生受到教育,同時對形成正確的形體姿態,促使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起到良好作用。

(三)結合教材特點進行引導教育

學校體育教材分理論和實踐兩大部分,理論部分的教材內容都具有鮮明的思想性。如體育的目的和任務,可以提高學生對體育的正確認識,樹立為四化建設鍛煉好身體的思想,把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和為實現新時期總任務做貢獻結合起來;科學鍛煉身體的原則和方法可以啟發學生敢于在各種不同條件下堅持鍛煉,提高身體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因此,體育基本理論教材是教師有目的的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內容。

體育教材的實踐部分是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屬于體育運動的技術。每個技術動作都有它自己的特點,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寓于教材和教學中的各種教學因素,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各方面的思想教育。如:教授各種器械體操、跳躍項目便于培養學生勇敢精神;籃球、排球項目可以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維護集體利益,自覺遵紀守法和勝不驕、敗不餒的優良品質;練習中長跑可以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品質。例如體育教師在教授中長跑時,把技術動作認真講解示范并示范提出聯系要求,注重強調思想教育因素,克服緊張、畏懼和怕苦心理,運用心理暗示法,暗示自己體力好,感覺好,以便達到穩定情緒的目的,用注意力轉移法,使其把注意力轉移到調整呼吸節奏上來,這樣即促進了他們充滿信心地去完成任務,也使他們在努力完成任務時進一步磨煉意志品質。

三、體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思考

小學時代既是長身體、長知識的黃金時代,又是道德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這一年齡階段的學生生理、心理發育尚未發育完全,思想存在極大的可塑性。因此,體育教師應將課內、課外相結合,全面捕捉德育滲透的時機,加強德育滲透,根據實際及時對學生進行恰當地表揚、鼓勵與批評,使學生對立正確的行為規范,不斷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辨別是非的能力,逐漸養成自我教育的良好習慣。重視加強與各班主任、德育處等工作人員團結協作,使學生通過學校體育受到連續、科學、全面的教育。

總之,德育教育是學習教育不可缺少的內容,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也是學校教育的一項長期任務,小學學生年齡小,單純活潑,可塑性強,容易接受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只要我們教師充分掌握好他們的勝利、心理特點,形象地把德育教育融于體育教育中,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段炳容-淺淡小學體育課的德育滲透[J]-《中國學校體育》-2000年第4期

[2]羅堅紅孫華-注重養成享受德育[J]-《小學德育》-2009年第1期

[3]李玉欣-中小學體育教學的改革與探索——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N]-《河南教育:基教版》-2008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