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德育課教育中情感培育

時間:2022-10-31 09:03:00

導語:學校德育課教育中情感培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校德育課教育中情感培育

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加強和改進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見》明確要求,中職學校的德育課教學要“充分體現‘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未成年人’的原則,緊密聯系社會實際和中職學生生活,尊重中職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注重知識學習和觀念形成,更注重情感培養和行為養成”。這充分表明,中職學校的德育課教師作為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承擔者和實施者,要認真研究中職生的情感特點,并在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注重學生的情感培養,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情感的激發和熏陶,不僅有助于中職生克服消極情感,培養積極、高尚的情感,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和法律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綜合職業能力形成”。

一、中職生的情感特點

心理學的規律告訴我們:情感是人對客觀事件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產生的態度和體驗,有積極的和消極的兩種。中職生由于受學校、社會和家庭的教育及熏陶,積極的情感在他們身上有不同程度的表露。如道德情感中的愛社國、愛集體、友誼、自尊、責任等情感,理智感中的興趣、欲望、自信等情感。但因年齡的特點,他們的情感品質尚不成熟,大多停留在淺顯、低級水平上,又由于獨生子女居多和歷史的社會的因素,消極情感在他們身上還占有相當大的比重,表現為任性、固執、自私、虛榮、猜疑、失落、厭學等。把握中職生的這些情感特點,并在德育課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加以引導和教育,是中職生得以健康成長的關鍵保證。

二、德育課教學中情感培養的途徑

根據多年來從事德育課教學的體會,筆者認為在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中,培養和激發情感因素的途徑有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教師自身的情感,提高表達情感的能力。教師要進行道德感、理智感的教育,首先自身要有這種情感,如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熱愛科學、追求真理的理智感,真摯的愛生情感和忠于本職工作的使命感。尤其是后兩者對一個德育課教師來說是最基本最直接的情感。我們所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十六七歲的學生,他們各方面的因素相對偏低,有不同程度的厭學情緒,許多學生還存在失落感和自卑感,這就要求老師要給他們更多的愛心和幫助,同時以積極、熱烈的情感走上講臺,“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職業生涯和職業理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從老師的這種情感傳遞中受到激勵和鼓舞。總之,教師情感的主導作用發揮得好,學生也就會帶著感情,用整個心靈去接受你的影響。

教師還要不斷提高自己駕馭情感的能力,要有情感豐富的教態。教師在講課中如能保持穩定和飽滿的情結,洋溢出積極而熱烈的情感,講解的思想內容寓理性于情感之中,就會給學生帶來情感的享受,并由此“親其師而信其道”,愛聽德育課。相反,如果教師以冷漠、呆板的面孔出現,語調平談無味,缺乏激情,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果也就可想而知。我們都知道,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都有杰出的演講才能。他們的演講之所以能產生震撼人心的力量,除其高度的哲理性和嚴密的邏輯性以外,也與他們熱愛人民、追求真理的真摯情感分不開,因此,教師必須具有愛憎分明的表情、落落大方的舉止、抑揚頓挫的語調、簡潔明快的語言、恰當的語速等良好的情感素質,才能產生較強的感染力。

2.了解學生的情感信息,注重情感培養的實效性。了解和分析教育對象的情感信息,是對中職生進行情感培養的前提條件。學生的情感特征是個性的差異,教師可以通過適當的途徑加以個別培養,學生情感的共性方面,則要在課堂教學中重點培養。一般的情感信息可以從閱卷、批改作業、談心、座談會和調查中獲得。必要時還要深入到學生中去,與他們打成一片,具體感受和體驗情感信息。這樣,教師制訂教學計劃和備課時可以把教學內容中思想教育的要求與相關的學生情感的培養聯系起來,做到有的放矢,切實可行,以提高情感培養的實效性。如針對學生當中出現的“追星族”,教師就應該重點把心靈美的教育與培養納入教學中去。可以通過先進人物的事跡專題講座和錄像放映等形式,激發他們崇高英雄以及對真善美的追求。如針對中職生中較為普遍的自卑心理和失落感,教師可以聘請在工作崗位上做出突出貢獻的畢業生回校作報告,使學生懂得中職學校也是成才的搖籃,中職生同樣也能大有作為。

3.課堂舉例要貼近學生,達到情知交融。在德育課教學中,準確把握理論與實際的結合點,積極引導學生通過理性思維和自身的情感體驗來完成思想道德教育是_項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因此,德育課教師在課堂上對所舉的事例和聯系的實際要精心篩選,真正貼近學生。所選的事例除具有真實性、科學性、革命性、先進性外,在選材時還要注重選用那些時空上接近,有人情味,有情景氣氛的事例,以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進而達到情知交融。如在講《哲學與人生》第五章“在社會中發展自我,創造人生價值”時,針對“拜金主義人生觀的殘余表現及影響”,我舉了自己親身經歷的一個真實故事:有一次,我碰到單位一個五歲兒童,當我告訴他爺爺在找到他時,他從兜里掏出一元錢,說“叔叔,別告訴我爺爺,給你一元錢”。當學生聽到這里時,都十分慨嘆和震驚,深刻地意識到拜金主義人生觀的影響尤其是對目前兒童心靈和污染的嚴重性,從而使同學們自覺地去克服和清除拜金主義人生觀在自己思想上的影響和遺毒,樹立科學的人生觀。

4.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增強相互信任的情感氛圍。讓學生喜歡德育課,自覺接受你的教誨,融洽的師生關系是不可缺少的條件。教師要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就是要接近學生,深入到學生中去,了解他們的興趣和愛好,及時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和情感變化,真正做到寬嚴有度,寬中有嚴,嚴中有愛,逐漸與學生建立起民主、平等、信任的關系,只有這樣,學生才敢接近你,與你交流,師生之情才會不斷增強,教學效果才會明顯。那種隨鈴聲而出入課堂,課堂課外與學生“老死不相往來”的傾向是不可取的。

5.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注重教學中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德育課教學的一個重要特點。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就不能單純地采用講授法,向學生進行知識灌輸,而應根據教學大綱和內容的需要正確選擇案例教學、模擬教學、情景教學等形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例如,在講《職業道德與法律》第二章“知榮辱有道德”中的行業道德規范時,我選擇了“2007年8月13日下午,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湖南鳳凰至貴州銅仁大興機場)堤溪段大橋突然垮塌,共造成64人遇難”這個案例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我利用投影儀反復播放從不同角度拍攝的大橋倒塌畫面和人員傷亡的慘狀。看到學生的表情從震驚到憤慨的變化時,我給學生布置了“上述案例違背了哪些職業道德?”和“作為公路工程人員應該遵守哪些行業道德規范?”兩個討論題,分小組討論,小組長做記錄。通過討論,學生進一步加深了對職業道德的認識和理解,更加明白了遵守行業道德規范的重要性,受到了良好的思想教育。

總之,德育課教學中情感的培養是一項復雜的教育藝術,需要人們在理論的實踐上不斷加以完善和發展。只要在日常的政治教學中不斷以真善美的情感去滋潤學生的心田,就會喚起學生刻苦鉆研、積極進取、追求真理的熱情,使中職學校德育課真正成為人人都想上、人人都愛上的一門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