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德育教育論文
時間:2022-10-30 10:15:37
導語:高職院校德育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傳統經典《弟子規》對高職生德育教育的現代價值
1、入孝出悌:人際交往的情感基礎
《如果子女犯錯誤,更應虛心接受父母的責備并且承擔相應的責任。“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要求兒女孝敬父母,冬天要讓他們感到暖和,夏天要讓他們感到涼爽。早晨要恭敬請安,晚上要伺候父母睡下。以具體行動強化正面情感,保障感恩情感教育的實效性。《弟子規》要求在與同輩的相處中尊重對方。“兄道友,弟道恭”,兄弟之間須互相尊重,才能達到“兄弟睦”境界。當下,我們不用刻板地去模仿這些禮節,但是關愛、孝敬父母、尊重兄弟、尊重同學的情感教育仍需延續。《弟子規》用很大的篇幅突出強調“孝悌”是做人及做學問的根本。因此,其對當下高職生德育教育具有較強的現實價值。
2、誠實守信:人際交往的基本準則
《弟子規》中的“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其本質是要求做到,開口說話,誠信為先,答應別人的事情,一定遵守承諾,做不到的事情不要隨便答應,至于欺騙或者花言巧語,就更不能使用。“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借人物,及時還;后有急,借不難。”也就是說:如果要想借用別人的東西,就要明說,如果沒有征得他人的同意就私自拿回家便和偷一樣。好借好還再借才不難。誠實守信依舊是我們為人處世之根本,也是《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明確提出的要求。當前高職生比較注重“實用主義”,自認為有益的事就積極去做,踐踏最基本的誠信規范,而《弟子規》在對“信”的解釋上做足了功夫,真實生動地為我們上了一堂別有風致的教育課。
3、溫良謙恭:人際交往的禮儀規范
《弟子規》中“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穿衣服需注重整潔,干凈,不必講究昂貴、華麗。穿著應考量自己的身份和場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經濟狀況,才不會失禮。“食適可,勿過則”。吃飯不要暴飲暴食。“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丑”。青少年未成年時不可以飲酒。成年人飲酒也不要過量,醉酒就瘋言瘋語,這些是丑態。當今,在高等職業院校,過半數同學認為社會競爭激烈,自己學歷淺薄,前途渺茫。因此,他們得過且過,麻醉自己。甚至存在因喝酒過度導致酒精中毒的境況。如果高職生能夠按照《弟子規》準則來要求自己,保持良好的、健康的交往禮儀,對其今后發展是十分有益的。
4、唯德唯才:人際交往的價值追求
《弟子規》中說:“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看到別人的優點或長處,就要希望自己也能跟他看齊;即使與人家的程度相差很遠,也要抱著全力以赴的決心,慢慢追趕。看到別人的缺點或過失,要趕緊檢查自己的思想行為,如果惡,就要立刻改善。如果不惡,那么也要加倍警惕,不可明知故犯,重蹈他人覆轍。“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輕訾。”自己有才能,就應當對公眾做些有益的事,不可自私自利。別人有才能,不可心生嫉妒,輕易毀謗。“勿諂富,勿驕貧;勿厭故,勿喜新”。不要去獻媚富人,也不要在窮人面前驕傲,更加不能喜新厭舊。從這些具體的釋義看出《弟子規》反映積極健康的價值追求,其應用于高職生的德育教育,當下具有較強的現實價值。
二、傳統經典《弟子規》應用于高職生德育教育的原則
1、批判繼承原則
《弟子規》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經典,產生于封建背景下,有其消極因素,但其中的正能量思想(人的孝道,人與人之間的誠信相處,良好生活習慣的形成,積極健康的人生態度的培育)在當下仍占主導地位,對我們今天的現實社會依舊有積極的德育教育價值。其中“犧牲個性、男尊女卑”、“不關己,莫閑管”等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悖的消極落后思想,在當下必須批判。我們要有正確方法了解這些文化優缺點,及時與現代社會的特征結合,加以揚棄,即傳承其強大的文化底蘊,提供德育教育新思路,又要批判其中的消極思想。
2、創新原則
我們在學習《弟子規》時,不能生搬硬套,脫離實際。與此同時,在考量它的價值時不能望文生義,對一些語句也不能理解偏頗,斷章取義。要辯證、歷史地看待《弟子規》的優秀思想在當今整個社會來講價值何在。同時學習《弟子規》不能摻雜封建思想和宗教色彩。《弟子規》的傳承絕對不允許脫離現在的教育理念、教育政策,要求在現行教育大綱范圍內,利用傳統資源注入現代精神,保持其生命力。我們對高職生進行德育教育時,根據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在工作中做到正確借鑒,科學合理的釋義,使傳統美德與時代精神相結合,用傳統文化培養現代意識,構建具有創新時代特色的傳統文化。
3、文化交融原則
當前的思想道德教育基礎是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指導的政治教育,主要通過兩課來落實。在高職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現實中,還存在一些缺陷,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單靠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下的政治理論學習,無法培養高職生的良好素養。《弟子規》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經典,它呈現出的一些倫理道德、誠實守信、大愛等思想在今天仍然有很大的學習和傳承空間。鑒于它對當今高職生思想道德教育所具有的現代價值,我們亟待將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與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相結合,共生共融,實現中西優秀文化的交融,幫助高職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高職生的道德素養。
三、傳統經典《弟子規》應用于現代高職德育教育的創新路徑
1、加強課堂教育,傳承優秀思想
課堂教育作為傳承《弟子規》優秀思想的重要途徑,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首先,高職院校除了以思想政治課作為傳承優秀文化的主途徑之外,人文社科的專業課程,選修課程都應創新、批判的融合《弟子規》的經典內容,實現全學科的滲透。建立以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下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體系。使各專業的高職生都能夠在大學教育中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培育高職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其次,重視監管和實施效果。明確高職院校傳統文化教育在整個學生德育教育過程中的定位及具體的程序,以便于更好的傳承優秀思想。開設思想道德教育及相關選修課程時,不能僅僅通過考試來衡量學習的效果,而是要通過學生的日常行為來考評,通過老師鼓勵、監督、學生互監等方法,來督促學生對傳統經典《弟子規》思想的領悟和內化。
2、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傳承優秀思想
首先,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目前,我國在傳承傳統文化相關專業方面的師資稀缺,因此,高職院校亟待培養一批相關專業師資隊伍,融合傳統經典文化進行德育教育。同時,教師需提升自我修養,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結構,還要為人師表,具備高風亮節的人格魅力、教育工作的責任心。教師的示范作用,將對學生產生極大影響。其次,教育工作者須做好傳統經典《弟子規》與道德教育工作的承接。在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下,結合時代特點,創新傳統文化,融入現代教學。教師應當將思想道德教育的現實生活與本專業課程結合,與傳統經典文化結合,與社會實踐資源結合,并且注重對所教授內容準確、深刻、生動的剖析,讓學生更加容易接收和理解。
3、加強環境建設,傳承優秀思想
政府與高職院校應攜手共同加強學生德育教育。高職院校自身力量薄弱,政府需在社會資源的整合、高職院校教育環境優化方面努力。另外,政府要加大對高職院校經濟投入力度,同時應為高職院校社會主義辦學指明方向。政府需在資金、場所、政策等給予支持、鼓勵高職院校運用馬列主義、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結合當地優秀的傳統文化,結合傳統經典《弟子規》,討論和剖析當今社會的熱點問題,建設符合社會現實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另外還應大力發揮網絡在德育教育中積極作用,規避不利影響,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造良好的網絡環境,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鑒別能力和“免疫力”進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
作者:張新霞楊青單位:石家莊學院
- 上一篇:大學語文課程改革的困惑
- 下一篇:山區學校德育工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