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師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時間:2022-10-21 09:36:15

導語:語文教師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教師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一、教育以人為本

語文教師在傳授教材知識的同時,應注意通過教材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他們樂于奉獻,和諧互助、大度寬容的品德。這些方面通過對《先秦諸子選讀》的閱讀,理解更為深刻。現在教育中主張回歸經典,回歸傳統,是很有必要的。“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論語•述而》。圣人孔子把品德的修養放在首要位置,可見對學生道德品質的重視。我們向學生傳授這些經典的時候也應該把對他們的道德情操方面的培養放在首位,讓學生體會祖先留給我們在品德上的榜樣。“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品德仍在我們耳邊縈繞,那謙虛、謹慎、坦蕩的胸懷也是我們行為的準則和規范。在《論語》的字里行間,融入的是孔子那“君子坦蕩蕩”的心胸,那一篇篇文章,那一個個語段,甚至是一句話都能反映出孔子及其弟子的品德,也都能反映到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都能起到發展學生個性,完善學生人格的作用。我們語文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時候,對學生的品德教育更是不能忽視,讓學生有“仁義”的思想,做“仁義”的事情,對自己的教學負責,對孩子的未來負責。

二、用自己的行為關愛和感動學生

學生是處于發展中的人,也就意味著學生是不成熟的人,是一個正在成長中的人。從教育的角度講,它意味著學生是在教學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成長起來的。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學生的生活和命運是掌握在學校和教師的手里,這時的教師作用顯得尤為重要。“道高為師,德高為范”學生每天和教師在一起的時間很長,作為語言工作者,語文教師更應該注意日常的行為舉止,貪圖小利、驕傲自大、自私懶惰等錯誤觀念會在無形中會影響學生;用自己的勤奮、篤學、認真、正直感染和感動學生,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關心、體貼和用心傾聽他們的訴說和內心的聲音,會給學生以榜樣的熏陶和家庭的溫暖。這樣,學科知識增長的同時也就成為學生人格發展與健全的過程,伴隨著學科知識的獲得,學生會變得越來越有愛心,越來越有同情心,越來越有責任感,越來越有教養。

三、平等的對待學生

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我們面對的是極易受到傷害的極其脆弱的心靈,學校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的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轉移到另一個頭腦,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進行的思想交流。作為語文教師更是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因為我們的語言可以是一縷溫柔的春風,吹開孩子剛滋長出來的思想嫩芽;也可以是一把無形的利刀,割斷孩子的夢想。學生也不是一個蓄電池,任由你給他充電,這是一個有思想、有主張的群體,是可以互相交流的。而學生有時候又是脆弱無力的,他可以被一句話摧毀對生活的信念。所以,教師在對其進行教學的同時,更應注意對其品行德操的教育和熏陶。魯迅說“:后起的生命,總比以前的更有意義,更近完全,因此也更有價值,更可寶貴,前者的生命,應該犧牲于他。”為了教師的職責,為了學生的明天,我們要有魯迅“甘為孺子牛”的精神,語文教師應擔負起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責任。語文老師在授課時,多說一句鼓勵的話,也許就無形中改變了孩子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洗刷著孩子心靈,讓他們懷抱對社會的感激,對弱者的同情,也許就會變成一個有大愛的人。圣賢們給我們留下無數的品德榜樣,作為語文老師更應發揮傳承文化的作用。請語文老師不要吝惜你的文字,用你那每天流出無數美麗的辭藻文字之口去凈化孩子的思想,讓學生在品德高尚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作者:于忠玲 單位:敦化市黃泥河鎮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