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課堂滲透德育教育教學初探

時間:2022-07-08 02:53:09

導語:小學課堂滲透德育教育教學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課堂滲透德育教育教學初探

近幾年來,我國教育工作者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的精神,在《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對小學德育工作進行了有益的探討,取得了較好的教育效果,增強了兒童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為他們形成正確的生活態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學素質等打下了扎實的基礎。同時,我們也看到,由于教育環境的差異、教師素質的高低、家庭及社會環境等方面的原因,小學德育的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1以“趣”入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學生對學習主題產生興趣,就會產生探索知識的迫切愿望,并積極主動地,心情愉快地投入學習。首先,教師尊重學生,把愛心帶進課堂,把微笑帶進課堂,把激勵帶進課堂,把成功帶進課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個學生,把溫暖的語言播撒給每一個學生,以平等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學生,滿足他們的表現欲,喚起他們的成就感,切莫用諷刺、挖苦、旁敲側擊等手段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其次,教師要信任學生,相信他們能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鼓勵他們獨立發表各自的意見。教師要適度寬容學生。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學生的行為總有不盡人意的時候,此時,教師須循循善誘,耐心開導,予以寬容。切勿妄下論斷,把人“一棍子打死”。在課本學習中有許多主題是指導學生熱愛生活,學會基本的生活技能,這些內容,學生都有一定的親身經歷,非常感興趣。這類課堂的設計就可以采用精心的裁剪的生活情景,凸現潛在的教育導向意義,以“趣”入境,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讓他們自然的對教育主題感興趣。例如在商場購物的學習訓練,學生通過學習一些選購商品的知識,培養他們獨立選購簡單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品的能力。課始,老師問學生:“喜歡在超市購物嗎?”(學生雀躍)再問:“為什么喜歡在超市購物?”(學生紛紛說了自己的感受(隨即播放超市里人們購物及一位顧客在仔細挑選商品的情景。)“這位顧客購買物品時在干什么?”“在挑選商品,看看是否是自己想要的。”“在看產品使用說明。”“在看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學生回答踴躍。現在從城鎮到農村,處處可見超市。在超市購物較為熟悉。用“超市購物”情景來導入,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增強了導入的趣味性,營造了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2以“思”入境

“學而不思則罔”,從反面說明了思在學習中的作用。在導入時,結合內容,創設情景,提出富有啟發性的問題,使學生處于“心憤口悱”的積極思考的學習狀態。這是一種非常理想的導入設計。提高認識,引導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現行品德課程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這類課堂導入時,應更多的考慮,在導入環節中以“思”入境,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學貴有疑,質疑問難是創新的開端,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手段之一。學生在學習中有了疑問,才能產生興趣,產生積極探求解決問題的熱切愿望。教師不宜以自己的思想和認知水平去束縛或代替學生的思想和認識水平,鼓勵和教會學生質疑設問。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教師應創造良好的問題意識環境,教學中應充分愛護、尊重學生的質疑意識,讓他們積極思維,對提得好的問題要及時表揚,提錯了幫助他改進后鼓勵再提。

3以“情”入境

情感在教學中,對教師和學生的行為或活動具有支配、指導作用,學生強烈的內心體驗,能使教學主題的要求較為容易的轉化為學生的學習需要,以“情”入境,即要用語言、情節感染學生,引起情感共鳴。如《第一次抱母親》的教學關鍵是讓學生感受到母親的“偉大”,激發學生體貼父母,關心父母的情感,因此,以情感渲染來導入是觸動學生心靈的基點。在課文的學習伊始,可以運用生活化的談話做鋪墊,營造輕松的氛中與學生交談自己與媽媽之間的點點滴滴,并用自己的情感感染著每位學生,讓學生有說的沖動。最終通過同學們自己的講述,孩子們初步感受著母親的“偉大”。有了這樣貼近生活的談話做鋪墊,正式的教學自然不在話下。學生們被濃濃的情感包圍著,怎么會不受到深刻的教育呢?雅斯狽爾斯說:“所謂教育,不過是人對人的主體間靈肉交流活動,包括知識內容的傳授、生命內涵的領悟、意志行為的規范,并通過文化傳遞功能,將文化遺產教給年輕一代,使他們自由地生長,并啟迪其自由天性”。從小讓學生樹立一種好的思想,培養一種好的行為、習慣和性格,為其一生奠定幸福的基礎。讓我們的教學設計更開放些、“簡單”些,讓我們的愛更飽滿些、真切些,讓課堂多一些留白,多一份真情,多一些生成,便多了份精彩。

作者:葉修倫 單位:重慶市江津區崇興小學校

參考文獻:

[1]閆振部.淺談思品課教學中發散性思維的培養[J].新課程(中學).2010(11)

[2]達彪.初中思品課教學淺議[J].青海教育.2010(Z3)

[3]姚麗娟.轉變“教”“學”方式提高思品課教學實效[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