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研究
時間:2022-03-09 04:16:59
導語: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小學語文教育作為小學所有科目中最為基礎的學科對于學生知識的積累和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主要通過識字、組詞、造句、作文來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同時會在一些有教育意義的課文中傳授青少年德育相關的知識,傳承我國的優良傳統文化。本文通過對于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進一步分析,通過語文作文寫作練習和語文課文的學習來了解德育知識,將課外優秀的文章作為課外輔助知識傳授給學生社會需要學生必備的素質和修養,逐漸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將道德教育培養提升到一個新高度,解決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各種疑問。
關鍵詞:德育教育;輔助知識;教育根本;傳統文化
1學校德育教育培養需要加強
升學考試對于小學語文成績的要求并不高,這樣給很多語文老師降低了很多教學方面的壓力,作為一名語文老師不僅要知道語文是一門功能性學科,也是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科學,所以需要在教育中盡量多元化來豐富學生掌握的知識,通過各種課外優秀文章和歷史故事的引入來加強對于德育方面的教育。所謂的德育教育需要在教育中要有度,由于學生在幼兒的時候就會受到來自父母和幼兒園的德育教育,這將導致學生有了一定的德育基礎,但是并沒有深入接觸到課文中傳授的德育知識。語文老師在授課中盡量通過課文的分析,幫助學生在學生過程中自我總結出德育知識,分辨是非丑惡,將文章中提到的爭議案例來與學生分析,培養學生健康的價值觀,至少能夠掌握到哪些事情是正確,哪些是錯誤的,分辨最基本的事實。語文德育教育不是簡單的將文章的朗誦,要引導學生去總結故事中人物和事件,將故事情節與生活中的事進行聯系,通過自己的理解去分析生活中該如何發揮高尚的品德,做人要遵守的道德,從小培養良好的做人做事習慣,加深對于中國傳統優良文化的繼承與學習。
2通過作文寫作來了解學生的道德素養
作文課是學生自我發揮的一門很好的練習課,學生不僅能夠在作文課中積極去思考問題,正面地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還能夠通過作文題目來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和思維能力。更可以通過寫作的內容來掌握學生在價值觀方面是否有偏差,學生的心理和行為是否正確。在作文課中,老師往往都會通過范文的解讀來引導學生的寫作方法,比如:描寫事情的敘事文章,表達情感的文章,闡明問題的文章等等,不論哪一種文章都需要有一定的個人情感在其中,這就能夠看出學生的思想是否正確,德育教育是否到位。了解學生的德育情況對于老師在傳授知識方面有一定的輔助作用,清晰找到學生存在的問題需要老師對癥下藥,如何通過教育的方式取代批評的方式讓更多的學生掌握德育品質。在我國的很多古典文學作品中,都會提到一些德育教育,比如:孔子的《論語》、老子的《道德經》、《三字經》、雷鋒事跡、焦裕祿事跡等等,一眾優秀的人物事跡和經典文學都傳遞了德育教育知識。作文寫作中恰好可以引用這些知識點作為題目的要求,通過一句話和一個經典的故事作為引題,給學生指引方向,或者拿一個生活中的反面案例來激發學生對于是非的判定,表達自己對事物的看法,然后通過作文課對于學生作文的解讀和評價來開一場簡單的辯論會,讓學生都能夠抒發自己的情感,找到正確的方向,提升自己的德育價值觀念。
3語文課基礎上延伸德育教育
語文課的知識范圍非常的廣闊,對于學生而言學習生字、生詞、造句、寫作本身就是壓力比較大的學習內容,相對數學而言難度和需要記憶的知識點過多,而且需要一定的分析能力,這就需要老師在適當的時候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靈活掌握,在固有的語文課本知識的基礎上加強德育教育很有必要。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內容相對比較簡單,無非是尊老愛幼、團結友愛、愛國愛家、遵守秩序等幾個簡單的內容。作為語文老師可以在課文的延伸分別有計劃將這些知識加入到課堂中來,也可以單獨來講解德育知識,兩種方法相比建議采取課程知識的延伸,這樣更加便于學生的接受,也能夠理解到老師引入課外知識的意圖。在小學語文知識的教育中,我們有一篇文章名為《一面五星紅旗》,這是一篇講述有關國旗的課文,在講解有關國旗知識的內容外,更多要傳遞的是愛國主義情懷。對于一個小學生而言可能并不了解愛國是什么概念,而老師完全可以將愛國分為若干個部分,通過一個小故事來分析作為小學生該如何愛國。從愛護我們的環境、愛護小動物、愛護旅游景點、愛護人民幣、愛護公用設施開始提升學生對于愛國的理解,在講到我們國家香港、澳門、臺灣曾被外國侵略者殖民的歷史,接受我們國家的國土面積,南海等簡單的內容,這種愛國故事的延伸是提升學生德育視野的好機會;同樣借助小動物互助的友誼故事、扶老人過馬路的故事來講授有關奉獻愛心的德育知識。
4總結
德育教育作為教育中最重要的一個科目目前已經被很多小學語文老師所忽略,其中一個原因是德育教育被安排在小學生思想品德學科中,然而小學生在品德課上對于學習知識的重視程度不夠,學習效率與收獲知識的能力有限導致學生不能更好地掌握德育知識。語文課中適當地增加德育知識內容不僅豐富了課程的內容,對于學生提高閱讀和理解文章的能力也有一定的幫助,豐富學生課上對于課外知識的掌握,也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寫作的題材。只有對于語文課文的充分理解,才能夠掌握德育知識中要傳達的文化和為人處世的道理,語文學科中傳授德育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環節。德育知識并非是一個固定的文化內容,語文老師可以根據當前學生之間容易發生的矛盾,學生與老師、家長之間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用鼓勵和建議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向著正確的方向思考,避免學生思想的偏執導致的不良后果。持久的耐心和源源不斷的愛心是對于培養學生德育知識的最好方法,老師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比任何教育內容更加有說服力,當學生遇到相關的問題就會以老師的行為準則為榜樣進行模仿與思考,成功的德育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傳授給了學生。
作者:劉旭 單位: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水泉鎮云峰山小學
參考文獻:
[1]王光輝.教育應觸及學生的心靈———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思考與嘗試[J].基礎教育參考.2012(09).
[2]李興芬.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幾種方法[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3(08).
- 上一篇:傳統音樂育人特點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實現
- 下一篇:中職學生德育教育質量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