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教育校本德育論文
時間:2022-06-27 02:50:52
導語:童心教育校本德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營建“童心”校園環境:尊重童心,呵護童趣
由于歷史規劃等原因,學校占地面積不大,為了不讓辦學場地限制學校發展,學校努力辦開放式的校園,做“無圍墻”的學校,實現無界限學習。在童心教育哲學思想和開放校園辦學思路的引領下,學校加大環境建設力度,為孩子們打造創意學習空間,在環境建設上充分體現兒童性、教育性和舒適性,為孩子們營造身心舒展、靈魂自由的學習空間,讓道德教育隨時隨地悄然發生。1.整體布局顯童心學校借力校園微改造工程,對校園環境進行了全方位的“童心”改造。在外部整體架構,在內部精雕細琢。通過重建校門、美化外墻、封閉走廊、打造科普種植生態園等系列工程,營建兒童化的校園環境生態,讓校園成為神秘童話中的美麗城堡,讓孩子們對校園“一見鐘情”。校園整體以藍色為主色調,以城堡式的校門將孩子們帶入神奇的童話世界;辦公樓和教學樓墻面鑲以夢幻般的圖畫,建筑物頂端則呼應城堡石垛,凸顯城堡特征。校訓“每一顆心都燦爛”如同一束神奇的光引人注目,催發向上,為每一個走進荔園小學的師生注入滿滿的正能量。校園美觀大氣,童趣無限,常常引來路人駐足欣賞。孩子們每天迎著朝陽步入校園,在優美舒適的環境的浸潤下,養其心,礪其志,成大器。2.局部景觀見童趣童心教育引領下的校園文化景觀和學習空間,自當將兒童放在“正中央”,讓校園真正成為孩子們的學習樂園和精神家園。[2]有空間就有可能。學校精心布局,巧妙利用每一處空間,童趣書閣、快樂書吧、開放書屋隨處可見,讓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都成為孩子們學習與成長的空間。為實現學習空間最大化,除外部工程和細節精雕外,學校著力改造地面,實現了環保塑膠全覆蓋。如此,孩子們可以隨時或席地而坐,或慵懶躺臥,或端坐如鐘——每一個孩子們都能以自己最舒服的方式,手捧書本如癡如醉,成為校園里最美的畫面,更成為快樂童年的真實寫照。
二、構建“童心”校本課程:點亮童心,溫暖童年
課程即溫暖記憶,課程即廣闊世界,課程即生命旅程,課程即自我生長。在“童心教育”哲學思想的統領下,在“讓每一顆童心都燦爛”辦學理念的引領下,學校以“點亮童心,溫暖童年”為理念,構建起“暖記憶”品質課程體系(見下圖)。小博士課程意在呼應科技強國、科教興國治國理念,提升學生科學素養。布魯諾曾說:“科學是使人的精神變得勇敢的最好途徑。”課程順應時代需求,致力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情懷和創新精神,在學科課程學習基礎上,讓學生經歷與科學家相似的探究過程,使科學精神和科學素養得以啟蒙和發展。小文人課程意在培養學生的讀書習慣。讀書可以保持思想活力,啟發智慧思想,滋養浩然之氣。新時代,讀書應成為每個人的生活方式。課程兼顧國學經典、語言藝術、書法文化等內容,希望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幫助學生開闊眼界,增長見識,修養品格。小達人課程則是提高學生藝術素養的課程。藝術審美是人的修養教育、是做人的教育。對個人來說,是獲得自由和解放的途徑,也是認識自己,提高自己,獲得智慧的方法。課程重在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審美能力和藝術技能,以此涵養學生的生活、情感、文化素養和科學認識,培養學生的整合創新、開拓貫通和跨域轉換等多種能力,指向兒童的全面發展。小健將課程意在強健學生的身體素質。蘇霍姆林斯基說:“我們力求使學生深信,由于經常的體育鍛煉,不僅能發展身體美的和諧,而且能形成人的性格,鍛煉意志力。”課程秉持以體育德,以體益智,以體強志,以體養性的理念,結合體育學科特點和體育教師的特長開設多種課程。通過課程實施,希望讓學生樂于走進操場、走到陽光下參與體育活動,增強體質、意志,增進健康,養成終身鍛煉的良好習慣。小公民課程意在培養公民素養。俗語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葉圣陶先生也說:“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小學階段是公民意識、公民道德和公民素養形成的基礎時期,也是關鍵時期,而這一時期的學校公民教育應聚焦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最終將學生培育成肩負祖國和人民重托的時代新人。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奇跡,每一個兒童都有其與生俱來的天賦和特長,都需要被激發和點燃。“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智慧就沒有成功的教育”。“暖記憶”課程體系正是在“愛與智慧”的思想指引下,力求彰顯兒童的個性化、多樣化、情感化。我們期望,借助“暖記憶”課程的豐富內容,讓孩子們的小學學習時光成為人生中一段溫暖而美好的記憶。這段記憶既承載著他們對美好生活的理解,也承載著繼續追求美好生活的決心和勇氣。
三、創設“童心”社團活動:激揚童心,成就童夢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學校從每個孩子的個性化成長需要出發,堅持“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成長”,以魅力社團活動形式,以混齡走班選修制實施“暖記憶”課程。借此,融匯社會、學校、家庭的資源,為孩子們開辟廣闊的成長空間和展示舞臺,激揚童心,成就童夢。1.以混齡走班選修激發創新熱情。圍繞“童心教育”主旋律,學校努力開發校本課程,實施混齡走班選修制,展開“國家課程校本化,校本課程特色化”的精彩篇章。選修課涵蓋科技、體育、藝術、生活四大門類近40門課程,并編入課表成為學校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周一小時的走班制選修課成為校園中最靈動的“移動課堂”,孩子們對選修課翹首以盼。為了豐富課程內涵,提升課程品質,學校通過“請進來,走出去”,充分挖掘整合各類教育資源,與各大高校、科技中心、科普基地、媒體報社等建立友好共建關系,或引入各類優質師資,或送教上門,或帶領孩子們走出校園,到更廣闊的世界學習成長。如今,作為廣東省科技教育特色學校,科技類課程和活動已成為學校亮麗的辦學名片,課程涉及天文觀測、科普種植、生命科學、3D打印、機器人、無人機等。豐富的課程資源帶領學生遨游科學世界,從小播下科學種子,懷揣科學夢想,開啟科學之旅。此外,學校還定期組織天文外觀活動,讓孩子與未知的世界建立連接,不斷培養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2.以第二課堂促動多元興趣發展。學校作為區青少年宮分教點,多年來一直堅持辦好第二課堂,讓各類興趣課程成為學校課程的重要補充。在這里,書法、國畫、街舞、棋藝、生命科學、機器人拼裝等,孩子們喜歡的活動應有盡有,極大豐富了“童心課程”內容,在滿足孩子們個性化成長需要的同時,更讓放學后的校園依然熱鬧,富有朝氣。每一天,孩子們在校園中嬉戲漫步,流連忘返,校園真正成為童心安放的精神家園。校際層面的各個社團,如紅領巾弦樂團、小百靈合唱團、小白鴿舞蹈隊、G4小記者、精靈小主持等,活躍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
在此基礎上,學校挖掘各種資源,創設豐富多彩的課余社團活動,如每年的畢業露營、國旗儀仗隊訓練營、科技夏令營,各類藝術文化交流活動、游學活動等,將孩子們的課余生活裝點得五彩繽紛。借此,領著孩子們走出校園,走向社會,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讓孩子在更廣闊的世界中增長見聞,提升學習力和創造力,努力做具有民族精神和國際視野的現代合格公民。雅思貝爾斯說,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荔園小學“童心教育”正是在這種樹云飄舞和靈魂觸動中,形成了學校獨特的課程文化,生發出引領行為、滋養心靈、形成氣質、塑造人格的巨大力量,讓學子們在充滿愛與溫暖的校園生態中獲得心靈自由,實現生命成長,成就更好的自己。
參考文獻:
[1]陶西平.童心教育的魅力[J].中小學管理,2019(1):60.
[2]許宏.做一名童心呵護者[J].教育科學論壇,2018(9):1.
作者:呂燕娜 李瑮 陳娟 單位:廣州市黃埔區荔園小學
- 上一篇:感恩教育在中職德育教育的應用
- 下一篇:德育教師綜合素養價值與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