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在高職大學生德育教育的應用
時間:2022-07-27 10:01:37
導語:傳統文化在高職大學生德育教育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中國傳統文化內容
[1]傳統文化涵蓋的內容廣泛,包含諸子百家、琴棋書畫、傳統文學、傳統節日、漢字漢語、中國建筑、傳統中醫、宗教哲學、民間工藝、中華武術、地域文化、民風民俗、衣冠服飾、古玩器物等等。但其精髓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愛國主義思想;二是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三是重義輕利的道德價值觀;四是互敬互愛的人際關系;等等[2]。
1.高職大學生傳統文化認知和德育教育現狀。課題調查結果表明[3],76%的高職大學生對我國的傳統文化是有所了解的,能細數傳統文化包含的部分內容,同時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度也比較高,但學生們對如何繼承和發揚更多的傳統文化表示無從下手。85%的學生認為學習傳統文化有助于提升自身的品德修養,但對如何學習、如何提高知之甚少。目前,高職院校開展的德育教育形式多樣,但學生從中收獲的知識不夠多,感受也不夠深。學生認為在思政課中進行的德育教育略顯枯燥與乏味,在第二課堂上開展的德育教育活動形式單一,各班級開展的主題教育班會也是應付了事。總之,德育教育實施的整體效果不佳。2.對高職生進行傳統文化德育教育的積極作用。對高職大學生進行傳統文化德育教育,對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積極的推進作用。[2]首先,學習傳統文化,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有利于增強學生道德的認知與促進學生形成優良的道德品質。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沉淀,學生通過認真學習了解傳統文化的精華,激發大學生的愛國情感,發揚大學生的民族擔當精神。其次,學習傳統文化,有利于培養學生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有利于促使學生個性發展與思維創新。傳統文化是智慧結晶,學生通過學習傳統文化,能激發學生自主創作與創新的精神,進而培養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再次,學習傳統文化,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有利于促進學生正能量的傳播。傳統文化從各方面講述前人思想,學生學習的過程除了知識本身,還能通過寓言、典故等深究文化內涵,進而豐富學生的精神文化。最后,學習傳統文化,有利于培養學生互敬互愛的人際關系,有利于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傳統文化中無處不滲透著人際交往的藝術,學生從中對照自身情況予以糾正,進而達到學習借鑒的目的,提升個人人際交往的水平。總之,中國傳統文化在德育教育中起著重大作用[4],從學生個人的思想道德提升、品質修養到學校德育教育質量的改善,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三、中國傳統文化在高職大學生德育教育中的應用途徑
1.第一課堂中傳統文化與德育教育的融入。高職教育注重專業知識傳授與技能訓練。在授課過程中也可以適當引入傳統文化內容,讓學生從課堂上實際感受傳統文化蘊含的精神,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不但學習了專業知識,也吸取了傳統文化精髓,從而引導學生提升品德修養,達到立德樹人的實效。32%的學生認為在專業知識傳授中進行德育教育效果最好,他們也最認同。因此本研究中,對2016級209名設計類專業學生進行以下三門課程融入傳統文化后授課,教學成效明顯。(1)《三大構成設計》課程中增加中國傳統紋樣解說及漸變色原理構成學是藝術設計的重要基礎,是設計類專業必修的核心基礎課程之一。課程通過構成的理論和實踐教學,使學生能了解點、線、面的構成要素美,以及空間混合、肌理、圖形想象和色彩心理效應等,要求學生掌握平面構成、立體構成、色彩構成等構成原理及方法,培養學生平面設計能力、空間立體創造能力、色彩設計能力等。課程中增加傳統文化賞析、傳統文化元素設計、中國傳統色彩文化及應用、中國傳統紋樣風格等內容講授環節,讓學生體會傳統設計文化底蘊,通過對中國傳統紋樣及漸變色原理的說明,引導學生設計九調作品,在提升學生設計水平的同時,學生對傳統美及傳統文化有了新的認識。課程選出30幅優秀作品做了匯報展出。(2)《Coreldraw圖形設計》課程中增加傳統節日介紹及海報設計《Coreldraw圖形設計》課程是設計類專業核心課之一。課程重點介紹CDR軟件設計基礎、工具應用、圖形繪制與編輯、曲線編輯、填充顏色與圖案等,要求學生學會做簡單的設計,能熟練運用軟件進行顏色調整、選擇工具、文字工具等做平面圖設計。在課程中,通過融入中國建筑賞析、中國建筑的八大元素、傳統建筑文化元素,學生了解了中國傳統文化與民族特色,了解了天人合一的文化思想,了解了古人設計理念。同時,通過講授中國傳統節日的由來、各傳統節日的特點分享,把傳統節日特色元素融入到海報設計理念之中,幫助和指導學生制作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傳統節日海報。學生也從中明白了中國團圓、尊老愛幼等傳統精神含義之所在。課程選出21幅優秀作品列入作品集中。(3)《專業綜合實訓》課程中增加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主題活動比賽項目設計類專業綜合實訓課程主要是利用專業知識開展綜合項目設計,除了是設計理念的提升,更是設計軟件運用的綜合實踐。課程授課中,除全面綜合各專業課程知識點講授外,還增加了傳統文化知識的賞析、分享討論,同時要求學生自行或組團,討論項目設計方案及分工,開展中國傳統文化海報設計、板報設計、文明主題板報活動比賽等。學生設計傳統文化相關作品,能將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使學生在技能運用的過程中深切體會傳統文化帶來的深刻影響。活動比賽中評選出了44幅作品,分別獲一、二、三等獎。2.第二課堂中傳統文化與德育教育的融入。充分發揮第二課堂德育教育陣地作用,通過構建“德育日歷”的形式[5],在慶祝中國傳統節日時舉辦相應的節日活動,運用節日的氛圍,舉辦既有中國傳統特色,又有現代特點的節日文化活動等,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活動氛圍中,做到“知、情、行”的統一,達到德育的目的。(1)春節德育——生命與法的教育春節期間開展春節民俗文化調研活動,讓學生了解新時代新農村農民的生活狀態及對社會的看法,以期達到珍惜現有生活、正確對待生活的人生觀。同時,在校期間,臨近春節時開展預防艾滋病知識宣講會,通過了解艾滋病的傳播途徑、危害及預防方式,讓學生學會自尊自愛;通過開展禁毒主題教育實踐活動,讓學生了解的危害,樹立學生遠離的意識;通過開展廉潔法制教育,讓學生保持清心明志的心態,幫助學生樹立知法守法用法的意識;通過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讓學生明白大學生該如何健康成長,幫助學生保持陽光的心態,成就積極樂觀的人生。(2)“三月三”德育——民俗文化傳播組織學生參加由學院綜合部門聯合舉辦的“三月三”民俗文化系列活動。包括“民族體育競技體驗活動”“壯族民俗文化傳播活動”“‘和諧壯鄉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3個板塊共15個項目活動。其中壯族民俗中的竹竿舞、拋繡球、品嘗五色糯米飯、油茶制作展演、糯米粑粑DIY制作體驗等具有廣西特色民族文化教育的項目讓全院師生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2018年的活動中還增加了山歌對唱環節,更進一步營造了濃厚的民俗文化氛圍,傳統文化在廣大師生的歡歌笑語中不斷生根發芽。(3)清明節德育——愛國主義教育開展“清明祭英烈共鑄中華魂”主題愛國主義教育活動,通過參觀廣西革命紀念館、廣西國防教育館,從深化“感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著手,激發學生愛國主義熱情,引導學生不忘歷史,向革命烈士學習勇于擔當、開拓進取、熱愛祖國和人民的愛國精神。(4)端午節德育——經典文化傳承開展“傳承精粹潤澤悠遠”端午文化活動及傳統戲曲、精品劇目進校園活動。在話劇《屈原怒》、朗誦《離騷》、《漂給屈原》、服裝秀《古典衣韻》、歌曲《黃帝頌》、傳統戲劇《夜宴》、《拾玉鐲》、《貴妃醉酒》等經典文化節目展演中,師生們感受到一場場的視聽盛宴,體會到中國傳統文化底蘊的深厚,更堅定了傳統文化帶來的磅礴力量,更堅定了文化自信構筑的中國精神。(5)中秋節德育——感恩教育開展“千里共嬋娟農院慶中秋”主題文化活動,從介紹中秋節的文化習俗到激勵學生常懷感恩之心,在學生體驗學院特色的中秋文化活動的同時,也營造了校園文化和感恩教育的氛圍。同期,開展“師恩難忘,師生情濃”教師節主題活動,讓學生懂得尊師重道的傳統精神。此外,組織開展“喜迎,學會感恩,學會發現身邊的美”的調研活動,讓學生尋找和發現身邊的溫暖故事,更是讓學生從小事開始學會感恩。(6)重陽節德育——尊老愛幼教育結合學雷鋒活動,全年進行一系列的志愿服務活動,特別是尊老愛幼活動。其中,與清川小學開展的“大手拉小手,走在新時代”活動,既展現了大學生的志愿服務精神,也傳承了“愛幼”的優秀傳統。重陽節前后組織開展“心懷感恩,尊老愛幼,唱響傳承之歌”活動,與敬老院老人共聚一堂,從生活和心理上幫助老人,傳承“尊老”之風。3.網絡思政教育中傳統文化與德育教育的融入。依托校園網絡教育平臺[6],有針對性地利用團委的校園共青團公眾號、微博、“到夢空間”App、學工處及各系的易班網絡平臺等網絡技術手段正能量新聞報道、思政教育信息,開辟交流討論區,引導師生積極討論交流,糾正學生消極情緒。同時,借助網絡平臺,與學院宣傳部、團委、學生處、工會等部門聯合推出中國傳統文化節日活動預告、活動情況實時新聞及活動剪影,結合“德育日歷”傳統節日教育時間節點,推出春節楹聯創作賞析活動、“三月三”影視作品觀影及感想活動、端午成語接龍傳唱文化活動、中秋節猜燈謎慶團圓等系列線上活動,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其中,體會其中,深刻感受中國傳統文化魅力,讓德育教育“舊瓶換新酒,好喝好吸收”,使德育教育更深入、更走心。
四、結束語
目前,高職院校的發展將緊跟國家、自治區的教育、農業農村的工作步伐,聚焦內涵建設,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按照價值引領、能力達成、知識傳授的總體要求完成育人工作。其中,著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校園文化價值理念及工匠精神的學習、教育與宣傳是重要內容。本研究根據教育及社會需求,針對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知之甚少、道德素質滑坡等問題,設計相應的第一、二課堂活動及網絡思政教育平臺活動,探索出新形勢下,大學生德育教育中如何充分利用中國傳統文化,如何將中國傳統文化加以內化,以及如何解決大學生因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弱化而帶來的問題,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了解決的思路與方法。隨著社會主義發展及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提升,筆者深知文化傳承及德育教育工作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李屹.學習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奮力推動社會主義文藝繁榮興盛[J].中國文藝評論,2017(11):4-16.
[2]李紅,章光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德育工作[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3):57-59.
[3]梁碧云,蔣流霞.高職大學生傳統文化認知與德育教育現狀調查報告——以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智庫時代,2019(21):147-148.
[4]耿亞杰.中國傳統文化在大學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J].科教文匯,2015(306):11-12.
[5]胥青.構建以“德育日歷”為載體的高校德育模式[J].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2(4):77-80.
[6]于晴.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對大學生德育的價值及其融入途徑研究[J].人才資源開發,2016(4):183-185.
作者:梁碧云 蔣流霞 莫鵬巧 韋媛 黃廣萍 單位: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運用
- 下一篇:初中班主任班級德育管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