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德育課程的教學方法

時間:2022-03-04 03:10:08

導語:淺談德育課程的教學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德育課程的教學方法

[摘要]德育是現代教育的關鍵環節,是中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德育教學中,要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并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作為實現德育教育效果提升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職業道德意識;多元化;道德實踐活動

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等職業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健康成長、成才和學校工作具有重要導向、動力和保證作用,中等職業學校必須把德育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現階段我國中職德育教學模式,仍舊是以教師為教學的主體,學生在課堂中只是被動接受課堂知識。所以,我們除了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外,還應充分借助社會實踐活動這一平臺,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行為,通過形式多樣的實踐教育活動,以愛國主義教育和人生觀教育為核心,以文明禮貌、遵紀守法和職業道德教育為主線讓學生走近書本,走出課堂,主動參與,走向社會,在“解決問題”中分辨是非善惡,堅定職業理想,培養職業情感,從而把職業道德知識真正地內化為自己的意志和信念。具體做法如下:

一、以職業道德意識為導向,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職業素養

當前,中學教育外部環境紛繁復雜,各種功利思想的誘惑和侵害,使中學生極易迷失自我甚至道德淪喪。但是上德育課絕非簡單的針對于就業的思想塑造,更不是為了謀得一份職業而裝腔作勢,而是對一個人思想境界、道德水平以及心理素質的教育,德育教學并非是技能與技術的灌輸,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靈魂的啟迪和塑造。它主要的教育教學內容體現在: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形成上、功利和誠信的選擇上、人與人相處的方式上、看待問題的態度上、解決問題的方法上、困境中生存的毅力上、對待非公平待遇的理性處理上等,這些教學內容無論是在未來的工作中、生活中還是社會交往中,都是中職學生必將會面對的,學生只有學會科學、正確地處理這些問題,才能真正具備良好的道德素質和思想水平。

二、以多元化的教學方法為手段,保證德育課堂的實效性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講臺上講得熱火朝天,學生在下面聽得無精打采;教師空洞的理論說教說得頭頭是道,學生聽得昏昏欲睡,這樣的情況使得中職德育教學效率低下。在現階段教學中,教師應該及時調整自己在教學中的地位,學會尊重學生、欣賞學生,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的活動中來,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啟發學生的思維創造力。教師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法,模擬學生進入職場后可能遭遇的職業情境,引發學生對職業道德選擇的探討,使學生收獲最直接的感受和體驗,在這些寶貴的探討和體驗中,學生的思想自然會發生轉變,形成了職業人的心態,用最合適的方式處理一切事物,培養出學生良好的職業素質。教無定法,教師要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使德育教材上的理論,轉化為學生固有的思想并運用到實踐中去,真正做到遵紀守法、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知榮知恥。

三、以道德實踐活動為平臺,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行為

道德教育要走出“書齋”,在廣闊的社會天地里進行,學校要充分利用校內外德育資源,引導學生參加各種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在社會實踐中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從而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生存、學會發展。學校要倡導、組織學生投身于社會生活,參與各種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學校還要利用實訓實習活動,強化學生職業技能,培養學生勞動觀念、職業意識、敬業精神、職業紀律、職業責任感,促進職業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

總之,中職德育要適應職校生身心成長的特點和接受能力,做到深入淺出、循序漸進。學校要按照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的要求,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努力培育德才兼備的新型勞動者。

作者:卜彥艷 單位:山西省昔陽縣高級職業中學

參考文獻:

程則思.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德育現狀分析及對策[J].教育探索,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