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德育課程改革論文
時間:2022-04-12 09:45:04
導語:中職德育課程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德育課程是學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陣地和載體,是對中職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主要途徑。改革開放幾年來,西方的各種文化不斷沖擊著我國本土文化,也對我們的德育教育事業帶來了空前的挑戰,如何在國際風云變幻的環境中,引導中職學生做到“四個自信”,培養良好的職業素養和習慣,是值得每個德育教育工作者深思的一個問題。所以德育工作要適應時代的的變化,以便更好地為職業教育服務。改革我們一直在路上,下面就近幾年奮斗在德育教育一線的經驗基礎上,談談本人對德育教育改革的一些想法。
一、中職德育課堂現狀分析
1.重視不夠。隨著近幾年國家對中職德育的重視有所提高,但是落實起來卻差強人意。德育課作為副課,被認為是一門不重要的課的思想長期存在。如果德育課始終不被重視,作為專業課的配飾,或者說德育工作就只靠班主任,和任課老師一周的兩學時,那么再改革又能提高到哪兒去。教師隊伍中,從領導到基層老師,甚至有的德育教師本人,都沒有充分的重視本學科。2.教材陳舊。教材決定了教師上課的內容,大多數的學校德育教材使用時間過久,書上的很多內容已經與當下形式脫節,不能適應時代的變化。自以來,提出了很多新的觀點與理論,就比如說《經濟政治與社會》一書中提到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報告提出要全面決勝小康社會。時代變了,可是教材依然是陳舊的知識。3.形式單一。所有的課程都是循規蹈矩的五大環節,甚至有的時候,老師就是拿了一本書劃書上的知識點。中職學生的德育課,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應堅持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通過遵循職業學校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增強針對性、時效性、時代性和吸引力,努力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4.校企脫節。中職學校的老師要為企業輸送合格的人才,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我們就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可現在的問題是,很多德育老師不知道企業需求人才的標準,很多企業用人單位,也不知道德育老師在為他們培養什么樣的人,二者之前缺乏有效的溝通機制。5.考核方式落后。目前,中職學校德育課評價仍以考核為主,用一張卷子的成績高低判斷學生的道德水平的到底,或者用一個規定題目的情景劇,看學生們的表現,教師主觀判斷劇情里的表現,而劃定成績。德育課,是考察學生一門綜合能力的一門課程,這種以結果為住評價的機制,忽略的學生行為過程的評價,喪失了德育課對學生行為引導的主要作用,也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中職德育課程改革的重要性
古人說,有德無才會誤事,有才無德會壞事。可見,德行對一個人的重要性。德育是所有學科的基礎,技能再高,沒有一個端正的思想品德,對這會危害越大,同時也限制了自己的發展空間。作為中職德育老師,越發覺得德育對于學生的重要性。綜上所述現下的很多問題,筆者認為,在高速發展的社會中,對技能技術的要求高的同時,對勞動者的品行要求更高。中職學校是為國家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搖籃,德育工作尤顯重要。技能再高沒有一個好的品德與高尚的職業道德操守,對社會也是無用的。面對上述的諸多問題,德育的改革勢在必行。
三、德育課改革的措施
1.教學內容與時俱進——編撰新教材,注入新觀念。時代在變化,學生在變化,所以教材理應跟上變革的步伐。選擇那些內容貼近學生、生活、社會的版本教材。德育課的教學內容應成為學生人生發展的指明燈,為迷茫的學生照亮道路。2.教學模式多元化——打破常規,主體為學生。不把德育的教學拘泥于五大環節中,課堂是多樣的,形式也可以大膽創新。打破之前的教師講授為主的陳舊模式,由之前的“復習提問—課程導入—新授—小結—作業”到“教師給出情景—分組準備—分別展演—談感課堂悟—師生互動總結”。再或者可以采取專業課的教學模式,每個學生一個作品,分別準備展示,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3.校企聯手結合——互相合作,針對性培養。加強學校和企業之間的合作機制,搭建校企合作的平臺與橋梁,了解企業用人的標準與動態,為企業培養針對性強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在學生到企業實習就業期間,建立監督監管機制,及時了解學生在企業的情況,針對問題有效的解決輔導,同時也為教學下屆學生做鋪墊。雖說現在有類似的校企合作平臺,但是很少有涉及德育方面的合作,可以將這里作為一個突破口進行嘗試探索改革。4.考核方式全程化——跟蹤糾正,階段性考評。摒棄之前的卷面答題或者是期末一個情景劇考核。學生的道德轉變不是一朝一夕的,所在一張卷子和一個角色,說明不了問題。德育工作除了德育老師,班主任也是主要重要載體,跟德育老師聯手,將學生的平時操行納入到德育的評定中,包括上課紀律,儀容儀表,班級衛生,尊敬師長等各個與品行相關的表現綜合打分,才是學生最后的德育考核成績。也只有這個成績才能說明一定的問題。
總之,在德育課程改革的路上,還有很多困難,需要我們堅持不懈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信念。但是,德育課程的改革勢在必行,因為只有改革了變化了,我們才能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才能為日新月異的社會培養高品質的技能技術型人才。改革我們一直在路上,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參考文獻:
[1]李昌駿.中職德育課程改革探究[J].新課程.
作者:程琪 單位:大連市輕工業學校
- 上一篇:高校通識教育云共享研究
- 下一篇:普通高中德育工作實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