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德育課程教學實踐探索
時間:2022-01-25 10:41:14
導語:中職德育課程教學實踐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分析了生本教育理念的內涵和特征,以及在中職德育課程實施生本理念教育的必要性和現實意義,并借此提出給予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中職德育課程教學模式的構建途徑,為中職院校開展德育教育提供參考。
關鍵詞:生本教育理念;中職德育課程;必要性;構建
中等職業教育是我國職業教育的重點,在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理念的推行下,中職教育除了本身的專業技術教育以外,也更加重視開展德育課程,通常讓學生全面發展。開展德育教學,可以促進中職學生良好道德素質的培養,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近年來,將生本教育理念融入中職德育教學,是中職院校德育課程教學的實踐方式,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生本教育理念的內涵及特征
(一)內涵。生本理念一經提出和試驗實行,在社會上和教育界產生巨大的效果和反響,并受到了眾多教育者的廣泛關注,特別是新課改的實行,人們越來越重視素質教育,生本理念正好契合新課改的教學要求,因此在多個學校得到了廣泛應用。(二)特征。生本教育理念的特征表現為三突出:突出學生、突出學習和突出合作。,考慮學生的獨特性,關注學生的整體發展;生本教育理念強調在做中學,在做中教,少教多學,少教多做,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對所學知識進行感悟和體驗;生本教育理念要學生適應新的學習方式,轉變過去的學習方式,自主參加小組合作性學習,重視與同學和教師之間的合作[1]。生本教育理念的特征還表現為三轉變:觀念和角色的轉換,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轉變自身觀念和角色,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以學定教、不教而教的轉變,教師在設計教學時要以學生的興趣為基礎,考慮學生的實際需要,將學生真正想要和真正想學的東西教給學生;少立課程和多做功夫的轉變,教師要盡量減少非必要的教學,增強學生的學習,讓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充分的選擇和體驗,教導的基礎知識做到少而精煉,讓學生有大量的時間進行學習準備和學習活動。
二中職德育課程實施生本理念教育的必要性及現實意義
(一)中職德育課程實施生本理念教育的必要性。一方面,在中職教育課程實施生本理念教育是新課改的需要,新課改強調師生之間的互動、合作、對話,堅持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在教學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和情感的互動,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思考;要求教師積極關注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產生反應和情感體驗的過程,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另一方面,是與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一致性的需求,新課改要求對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實現,真正做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學生的認知規律也是從具體到形象,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形成理論再指導實踐。生本教育理念體現了這種過程,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和學習,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挖掘學生的潛能;生本教育注重學習的過程而不是結果,注重對學生創造能力的激發[2]。(二)中職德育課程實施生本理念教育的現實意義。第一,實施生本理念教育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具有自身的獨立意義。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促進學生個體的成長和進步,實現學生個體的自由和全面發展。教師秉持生本教育的理念,在課堂上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以有趣的內容獲取學生的關注,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容,讓學生主動參與,進行情感體驗,并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切實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第二,實施生本理念教育有利于職業人才的培養。中職教育是為國家培養職業人才的關鍵,而德育課程是連接學生職業技能和社會需求的精神品質教育,是學生必修的課程。中職教育需要在職業技能教育的基礎上,進行情感教育和價值觀教育,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生本教育理念考慮學生的獨特性,關注學生的整體發展,強調在做中學,在做中教,少教多學,少教多做,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對所學知識進行感悟和體驗,要求學生適應新的學習方式,轉變過去的學習方式,自主參加小組合作性學習,重視與同學和教師之間的合作。通過生本教育方式,可以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道德水平[3]。
三基于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中職德育課程教學的構建
(一)創新教學方式。教師還要充分收集學生的興趣、關注點以及學習中存在不足的地方,然后在設計教學時以學生的興趣為基礎,考慮學生的實際需要,將學生真正想要和真正想學的東西教給學生,而不是以自身的經驗決定學生學什么,做到以學定教。另外,德育教學還需要學生進行拓展訓練,讓學生在當前所學知識中自主選擇,比如選擇德育具體主題(團結、友愛、職業道德等),不僅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也使學生完成拓展訓練。(二)塑造活躍的課堂氣氛。生本理念下的德育教學,要求以學生為主,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所以教師在教學時,要仔細觀察每一位學生,發現每位學生的優點和缺點,在德育學習中的不足之處,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惑,教師要據此對學會說呢過進行綜合分析,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給予積極的鼓勵和支持,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興趣,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的價值觀念。這樣在教學中塑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學生也敢于在課堂上發表看法,敢于反駁教師的觀點,真正思考教學知識,擴展思維能力,學生能夠更加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中去。因此教師要活躍課堂氣氛,改善學生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提出自己的意見,并進行反思[4]。(三)教學內容聯系生活實際。因為德育很多知識都與實際生活相關,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與德育有關的事件或話題。因此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從學生的日常生活經歷出發,從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提取可用的素材,為學生創建有趣生動的情境,尋找現實中的德育問題,讓學生親身體驗問題的解決過程。比如網絡中出現的“最美媽媽”、“范跑跑”等事件,教師要引導學生對這些時間進行分析和感悟,從中學到正確的德育知識和理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職業道德。又比如教師在講解公民合法權益時,可以引入新聞上常出現的強制拆遷的例子,詢問學生的看法,并讓學生自己查找資料,分析涉及的法律知識,討論如何借助法律捍衛自己的合法利益。這樣將德育知識與生活實際想聯系,可以吸引學生的興趣,增加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四)建立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德語教學與其他專業課程教學不同,無法準確的以量化的方式進行評價。但德育的教學評價結果又關系到德育教學效果和教學目標的確定,因此要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建立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提升德育評價的公平和公正。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不僅來自于學生的課堂表現和實踐活動表現,也來自于家長和社區等多個方面,這樣可以體現德育教學的人性化[5]。
四結語
生本教育理念就是對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詮釋,在中職德育教學中具有很關鍵的地位和重要意義。因此在中職德育教學時,教師要在充分分析生本教育理念的基礎上,創新教學方式,塑造活躍的課堂氣氛,聯系生活實際,建立多元化的評價方式等,提升學生學習的與知識的興趣和積極性,最終提高德育教學效果,培養全面發展的職業人才。
參考文獻
[1]陳健.“生本教育”理念下中職德育課堂教學實踐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
[3]張琳軍.生本教育中如何關注學情[J].甘肅教育,2018(20):80.
[4]于淼.中職德育課程中“生本教育”理念的教學實踐探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7,35(13):71-72.
[5]李姜春.試析生本教育在中職德育教學中的運用[J].成才之路,2015(04):30.
作者:張麗英 單位:大同市財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