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體驗在高中德育的應用

時間:2022-01-02 03:03:43

導語:道德體驗在高中德育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道德體驗在高中德育的應用

一、道德體驗的概念

道德體驗,是個體對一定的社會存在和道德認識的主觀態度,是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人們根據道德準則要求進行道德活動時所產生的愛慕、憎惡、信任、同情等比較持久而穩定的內心體驗。道德情感與道德信念、道德認識密切相關,它是道德意識的組成內容,具有社會歷史性與階級性。在高中德育應用道德體驗,營造良好的校園德育環境,實現學生和教師之間的平等溝通、交流和互動,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個性的完善和自我成長。

二、高中德育中道德體驗的重要性

1.道德體驗能夠幫助高中生進行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在傳統的高中德育理論知識教學過程中,德育課教師經常過分地強調學生們對德育理論知識概念和原則進行記憶、背誦和模仿,卻沒有讓學生們進行實際的體驗和領悟,學生們只是通過一些理論知識的了解,很難在道德觀念上形成情感共鳴。而將道德體驗應用到高中德育課教學中,就能夠讓學生們將自身的實際經歷與道德理論知識的概念、原則連接貫通,從而幫助他們進行自我認識和自我升華。道德體驗能夠有效地引導高中生從生硬的物境到生動的情境再到豐富的意境,從而讓學生們更好地了解事物的發展。2.道德體驗能夠幫助高中生進行情感上的升華。道德體驗也是高中生產生道德情感的生長劑,只有讓學生們和道德事件產生情感共鳴,才能使他們實現由道德理論的認知到道德意志的產生再到道德觀念的形成。如果德育課教師能夠為學生們創造一定的道德體驗環境,讓學生們親自去感受和體驗,不僅能夠有效地加深學生們對道德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理解,而且還可讓他們真正做到言行一致。如果學生們在學習道德知識的過程中沒有情感這個推動力,就算他們有了一些情感上的共鳴,那也很難做到親自實踐、言行一致,這樣也不利于學生們未來的發展。

三、高中德育中道德體驗的應用途徑

1.創設良好的道德體驗情景課堂,有效地激發學生們的道德情感。如果想要更好地將道德體驗應用到學校德育中,那么德育課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就必須對教材進行充分的利用,并營造相應的教學情景,讓學生們在參與教學的過程中親身體會和感受,并產生一定的道德情感的共鳴。(1)應用生動的語言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語言對于學生們來說具有十分強烈的感染力。如果教師在德育課教學中能夠運用飽含感情的語言,就很容易讓學生在頭腦中產生相應的畫面,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讓他們獲得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處理過這樣一件事情:他的學生在無意間把一只麻雀打死了,為了教育這名學生,蘇霍姆林斯基就把這名學生帶到了鳥巢旁,指著那幾只嗷嗷待哺的小麻雀十分悲痛地說:“它們沒有媽媽了,它們也活不了幾天了。”這些語言和情景讓這名學生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他十分后悔,這件事也讓他在以后的十幾年中都記憶猶新。(2)有效利用多媒體。現代的多媒體手段和傳統的文字、圖片信息相比,顯然前者更能夠誘發學生的道德體驗。德育課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有關道德方面的錄像或者課件,再配上一些適宜的背景音樂進行烘托,這樣就更加能夠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如在進行關于父母、家庭方面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播放韓紅的《天亮了》,并讓學生了解這首歌曲背后的故事:在生死瞬間,為了給孩子換來生存的機會,一對父母為孩子撐起了一片天。播放這樣一首歌,更加能夠體現出父愛母愛的偉大,從而給學生們帶來更多的思考。2.創建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開展相應的道德體驗實踐活動。環境對于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學生們在什么樣的環境中生活,就會受到這個環境的影響,環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學生未來的發展和道德品質的好壞。特別是在如今社會環境十分復雜的情況下,學校需要創造一個適合學生道德素質發展的校園環境,為學生提供能夠健康成長的校園文化生活。另外,學校定期開展相關道德體驗實踐活動,也能夠讓學生實現對德育知識的體驗,使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進行道德實踐。

作者:張小芳 單位:蘭州市第五十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