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德育針對性教學的有效措施

時間:2022-06-11 10:55:41

導語:小學德育針對性教學的有效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德育針對性教學的有效措施

就目前小學德育教學情況來看,德育課程開展情況并不樂觀,因為德育教學內容與方式過于陳舊,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這些因素都導致小學德育課程開展不順,無法實現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本文就小學德育教學現狀進行了分析,并立足于實際,探討了小學德育針對性學的相關措施,從而在教學中將德育落實到底。

一、小學德育教學現狀

1.學校重視程度不夠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各級學校將教學重點放在文化課上,忽視了德育課的重要性,小學德育亦是如此。在各種評估中,文化課被作為一項重要考核指標,而德育只能在品德課上涉及,其分數并不能確切地體現其所占比例,歸根結底,這與學校對德育教學重視及關注程度不夠有關。

2.德育活動流于形式

小學德育教學問題是困擾小學工作者的老大難問題,為什么在加強小學德育教學呼聲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小學德育教學質量水平仍然較低?對德育教學深入分析,發現無論小學生處于哪個階段,德育教學都開展相同的活動,不重視教學內容,僅僅是喊喊口號,重視形式,無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3.授課教師專業性不強

在小學德育教學中,授課教師多數為文化課教師兼任,并未配備專業的德育教師。兼職老師往往未接受過專業訓練,各方面素質相差甚遠,德育理論及實踐知識掌握不牢,最終導致教學質量低下。

二、加強小學德育針對性教學的相關措施

經諸多專家學者研究發現,增強小學德育針對性,應立足于小學生實際,遵循人類發展及道德形成規律,緊抓時代前進的特點,一手抓理論,一手抓實際,從而提高小學德育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1.改革德育教學內容

長期以來,我國小學德育教學內容存在很多誤區,脫離社會實際的內容,將目標當作起點的德育內容,降低了德育教學的有效性。在小學德育教學過程中,盡可能貼近生活實際,充分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小學德育教學,不僅應關注小學生是否有多少道德知識,更需要關注小學生是否有體驗,及如何體驗,體驗到什么等。比如將“尊重、文明、關愛”作為教學內容切入點,有針對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德育教學質量。

2.轉變教學方式

近年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深入人心,對小學德育教學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課教師應轉變傳統知識傳播者的角色,過渡為學生的引導者、合作者,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針對學生實際情況,選用恰當的教學形式,促進學生更加自主地學習。此外,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與設備,通過視頻、音頻、圖片等形式,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從而使其主動參與到德育教學活動中來,有利于實現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3.充分利用課堂教學資源

課堂資源作為教學中的重要資源之一,不僅要注重在思想品德課程中挖掘德育資源,還應充分挖掘其他學科豐富的德育資源,如發揮出語文、社會、綜合實踐等學科的人文學科優勢,在與教學目標相結合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教育,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課前從網絡上下載相關資料,在觀看多媒體資源的同時,調動學生多感官參與到學習中去,幫助其更好地理解德育知識。

4.加強綜合實踐活動

對于小學生來講,小學學習階段非常重要,可能影響其一生。小學德育僅靠說服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學校和老師應結合學生的特點,探尋針對性強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提高思想素質與道德修養。立足于學生性格及教學內容,組織適合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如帶領學生去養老院,制作禮物送給老人,提升學生的思想品德;組織學生到農場參觀、勞動,使其體驗豐收的喜悅等,從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吃苦耐勞的能力。

在素質教育全面推廣的今天,德育教學作為我國教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門時代性、時效性及綜合性較強的課程。在小學德育教學中,因多種因素的干擾,小學德育教學存在一定的問題,未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面對教學現狀,學校和教師應立足于實際,改革德育教學內容,轉變教學方式,充分利用課堂教學資源,加強綜合實踐活動,提高小學德育教學的有效性,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其健康成長。

作者:周曉虹 單位:江蘇省蘇州市蘇州高新區實驗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