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在小學德育教育中的應用
時間:2022-11-25 03:13:23
導語:信息技術在小學德育教育中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小學德育教育的目標
1.1道德教育素質目標
小學生各方面的心智、價值觀念都不成熟,正處于學習的大好階段。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培養他們遵守社會的公德,養成文明的好習慣,樹立堅韌的意志和品格。小學生的道德素質還包括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行為手段等。
1.2法紀素質目標
小學生要具備一些常規的法律知識,了解基本的法律,樹立法治觀念,并遵守法律法規要求。教育學生從小養成遵紀守法的優秀品質,成為遵紀守法的好公民。學生學會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懂得法律所賦予的權利和義務,提高學習法律知識的自覺性。
1.3心理素質目標
德育工作中,誠實守信是比較重要的部分。教育學生實事求是,講信用。此外,要培養學生堅韌、勇敢、不畏困難的精神品質。教導學生樹立獨立意識,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覺學習,最尊自愛。德育教育工作者要教育學生,敢于創新,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質,創造屬于自己的人身。
1.4思想素質目標
小學生要初步具有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熱愛學習,關心集體,培養小主人的意識。另外,教育學生熱愛勞動,創造幸福的美好生活。培養吃苦耐勞,艱苦奮斗,不畏險不畏難的精神,用正確的眼光看待周圍發生的事和人,樹立正確的處事觀念。
1.5政治素質目標
小學生要從小學習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樹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學習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社會主義思想,認識到共產黨的重要性,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也就沒有今天的改革開放和社會經濟的進步。培養學生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樹立團結集體的思想,全新全意為人民服務。
2.小學德育教育的現狀
2.1德育教育目標理想化
小學德育教育工作者對德育教育目標的定位不準確,忽視了學生心理、生理的實際情況,滿足不了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德育教育目標過于理想化,不切實際,得不到學生的認可,自然不能在學生心里產生強大的影響。
2.2德育教育過程簡潔化
傳統的德育教育片面強調德育的重要性,德育教育工作者重視學生對德育教育工作的掌握,忽視德育教育的實踐作用,影響德育教育的效果。理論和實踐脫節,教育過程過于簡潔。
2.3德育教育方法單一化
說服教育是德育教育使用頻率最高的教育方法。這種教育方法是知識的單向輸出,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習差異,缺乏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德育方法的單一化導致學生養成依賴的心理,不積極主動思考,不利于學生道德觀念的形成。
2.4德育內容統一化
學生自身的心理發展水平不同,學生的道德水平發展也存在著高低之分。傳統的德育教育使用統一的德育教材,忽視學生的實際訴求,缺乏一定的針對性,受到學生的排斥,影響德育教育的效果。
3.1更新教育觀念
現代信息技術具有開放性和共享性的特點,它為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教育平臺。在信息技術的背景下,學生更容易接受新鮮的事物,充分開動大腦思維。學生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強,能更好掌握信息技術知識。教師和學生都可以從信息技術中獲得所需要的信息,這種新的獲取信息的方法革新了傳統的教學。德育教育工作者要不斷革新觀念,革新德育知識結構,提升德育教育的水平。利用信息技術,整合德育教育的資源,拓展出德育工作的新途徑。信息技術為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持。
3.2豐富德育資源
德育教育需要大量的德育教育內容和素材。信息技術使得資源能夠實現有效共享,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把學生和教育工作者結合起來。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選擇適宜的德育教育內容和德育教育形式,讓德育教育更加生動、形象。信息技術可以全方位吸引人們的視覺、聽覺,幫助小學生在最大程度上獲取更多的德育教育知識。現在的德育教育模式更加自由和多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學習德育知識。
3.3發展學生個性
德育教育要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以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得不到滿足。但是在現代信息技術的環境下,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與教師在網上進行交流。學生的主體地位受到了肯定,掌握了教育的主動權。德育教育者要轉變傳統的觀念思想,大膽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正確面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使得學生的個性能得到很大的發展。
4.總結
德育教育要以學生為主體,以信息技術為支持,把現代德育教學思想充分灌輸到德育教育中去。通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德育教育工作,讓學生更加主動參與到德育教育中去,增強德育教育的效果。德育教育工作依靠多方的努力,離不開學生、家長、教師的支持和努力。
作者:汪宗蓉 單位:都市龍泉驛區第一小學校
- 上一篇:職業院校學生德育教育現狀與對策
- 下一篇:小學德育教育中應用小組工作方法研究
精品范文
3信息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