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根本教育論文

時間:2022-05-17 10:21:00

導語:德育根本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德育根本教育論文

當學校德育工作面臨種種困惑的時候。人們也提出了種種的對策:有從戰略高度展開宏論的,也有就系列性操作進行具體闡釋的……,縱然洋洋灑灑、七嘴八舌很是熱鬧,但除了熱鬧之外,于德育工作本身究竟有多大的推動呢?學校這個大車輪子依然繞著升學率的軸心隆隆地滾向前去。這問題的關鍵在哪里呢?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要真正抓好學校德育工作,那第一要務就在于使各級教育行政長官真正重視起德育工作來--這是學校德育工作開展好壞的樞紐所在。

君不見:在學校里,甚至在整個教育界,具有“德育為首”教育思想的人從數量上講也許并不會太令人悲觀,但除非他們是領導者,使很難發揮出所有的能耐,有時說不定還要遭受“有毛病的頭怪沒毛病的頭”的厄運;君不見:各種刊物上講德育工作好經驗、好方法的并不少見,但它們若遇不到握有權力的知音,便也不過象嘰嘰的秋蟲聲一樣,非熱心研究者是聽不見的,何況推而廣之!因此,竊以為,德育工作的真正開展乃至見大成就,非以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為根本依托不可!

而“重視”并不能單靠自覺性來實現,還必須借助于行政管理的機制去制約。

比如德育工作在整個教育工作評價中的地位,以及由此派生的經費劃撥機制,評先機制、人事任免機制、職稱評定機制等配套機制的形成與切實貫徹落實,必能對各級領導的管理行為產生積極有效的影響,從而保證“德育為首”教育思想的真正落實。否則,德育工作只能象個無家可歸的幽靈一樣到處徘徊,“不抓德育、國將不國”,也只能是無休止的感嘆。“在建立對德育工作實施行政管理制約機制的前提下,對各級行政干部授以必要的教育理論,尤其是德育工作理論及其操作藝術,使“硬件”和“軟件’’兩個建設互為補充,學校德育工作才會達到最佳和諧狀態。有了這種最佳和諧的管理,德育工作全面、深入、扎實而有效地開展就有了可靠的保證。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在我們種下德育之樹的時候,大談樹的性質和她的重要意義,固無不可。但明智者知道:必須先尋找栽培德育之樹的土壤——行政制約機制。否則,空談的時間久了,樹會枯死的。

德育為首與教學為主,是對立統一的。兩者相互依存,相輔相成,只有通過“教學為主”,才能把“德育為首”落到實處;只有堅持德育為首,教學才能有正確的方向和目標;只有同時堅持“德育為首”和“教學為主”的原則,既注意學校工作的政治方向,又注意維護正常教學秩序的重要性,既注意課內教育,更注意識外教育,才能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重要作用。

“德育為首”可從三方面理解,一是其重要性,強調教育的方向,德育對其它各項工作起領導作用,學校各項工作都必須服從和服務于德育工作需要,共同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接班人。二是德育的廣泛性,學校教學中開設的全部課程和師生的全部活動,都有對學生進行德育的任務,德育應該滲透于全部課程和全部活動之中。三是德育的全面性,學校里的一切人員,校長、教師乃至全校員工,都有對學生進行德育的職責,必然是管理育人、教書育人、服務育人。

“教學為主”指的是師生在校時間主要用于教學,它是學校經常性的中心工作,這是學校的紀律。其次教學活動是德育的主要載體,大量的德育工作不是游離于教學活動之外,而是滲透于教學活動之中,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的確立,認識事物的立嘗觀點、方法問題的解決,都需要借助于教學過程來完成。再次,教學工作的法定性,強調學校中不得隨意打亂正常的教學安排和教學秩序。

但是由于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曾經一個時期內否定“教學為主”,以政治活動沖擊教學。在另一個時期忘掉了“德育為首”,不講理想、道德、情操、降低德的要求,片面追求考分和升學率,更有甚者,放棄四項基本原則教育。

所以克服思想上的片面性,正確處理和認識“法育為首”與“教學為主”的關系,是防止重大偏差,保證學校教育工作順利發展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