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電視學專業人才培養研究
時間:2022-07-23 11:37:17
導語:廣播電視學專業人才培養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以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為基礎的媒體融合時代,廣播電視學專業人才培養面臨著新的問題和新的挑戰,同時也是新的機遇。媒體融合時代廣播電視學專業人才培養不僅仍然要以專業特色、新聞理想、人文精神為基礎,還要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創新發展。廣播電視學專業人才培養要依據市場需求,要轉變思維觀念,要創建融媒體實驗室,要建設實力強硬的師資隊伍,要重視課程思政對人才培養的重要作用。課程思政建設和廣播電視學專業人才培養之間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兩者之間能形成良性循環發展。
在媒體融合時代背景下,高等院校要利用好課堂教學作為思政教育主渠道的作用,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和教材體系構建為重點,落實好以文育人、利用新技術新媒體使人才培養工作活起來,要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吸引力不斷增強,同時思想政治教育還要具有針對性和時代感,從而使思想政治工作春風化雨、入腦入心。廣播電視學專業人才培養與課程思政聯系緊密,將立德樹人思想貫穿廣播電視學專業人才培養課堂教學全員、全過程、全方位之中,從講解專業課堂案例到廣播電視行業格局,從意識形態建設到廣播電視學專業人才未來就業的發展方向,都與課程思政有著緊密的聯系,當前對廣播電視學專業人才培養的重點就是立德樹人。
一、媒體融合時代對廣播電視學專業人才培養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媒體融合時代全媒體有了不斷的發展,隨著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的出現,我國輿論生態系統、媒體格局和信息傳播等方面都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廣播電視行業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新的機遇。現階段,隨著媒體融合時代的到來,我國媒體融合已經走過了通過行政手段和市場兼并進行融合的時期,進入了媒體內容生產、媒體內容傳播、媒體觀念等方面全面融合的融合時期,這個融合的過程需要運用數字化信息互聯網技術,黨的新聞輿論無論在中央媒體還是地方媒體在傳播力度、引領作用、影響范圍、公信力等方面都有著明顯的提高。對于廣播電視學專業院校來說,培養適合媒體融合時代的專業廣播電視學專業人才是其所面臨的首要挑戰。現階段我國大部分具有廣播電視學專業的院校,廣播電視學專業人才培養還一直沿襲著傳統媒體輸送人才的方式,融媒體時代的到來一方面加劇了廣播電視行業所需要的人才與廣播電視學專業培養的人才之間的沖突和矛盾,另一方面也對廣播電視學專業人才培養帶來了改革的契機。
二、廣播電視學專業人才培養和課程思政相輔相成
要想成為適應媒體融合時代的廣播電視學專業人才就必須具備有時代特點的專業技能、社會主義政治素養、投入到媒體行業的決心和熱情,廣播電視學專業人才所必須具備的能力和素養都和思政課程的內涵要求有著深刻的聯系。廣播電視人才在媒體行業中大多都處在信息流通的關鍵位置,隨著科技的進步數字傳播技術的普及,信息的傳播渠道和傳播工具都日漸平民化,廣播電視人才必須能在大量的信息中深度挖掘出真正的優質的信息,必須做到客觀公正對待網絡輿論,必須做到德才兼備以及以德為先,這些都必須在廣播電視人才具備的過硬思想政治素養的基礎上才能實現。課程思政就是在高校的每科課程教學中和每項活動的開展中都要滲入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開展各方面工作都要以立德樹人為基本出發點。高校教師既要傳授給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也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思政教育從始至終貫穿學生成才之路。在培養廣播電視學專業人才過程中,不斷地強化思政教育,可以讓學生迅速融入媒體行業,還可以幫助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幫助學生擺脫思想、價值等諸多方面的困擾,促使學生實現自我價值和確定正確的社會定位。高校課程思政教育對學生思想、價值、情感的梳理對其日后進入媒體行業工作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增強新聞信息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是廣播電視人才所要具備的基本工作能力,這種工作能力的培養和思政課程的核心要義有著緊密的聯系。傳播力是從物質和技術方面,解決新聞傳播手段和傳播能力問題,這就要求在廣播電視學專業人才培養過程首先要把握傳播手段和傳播能力,尤其是對數字信息網絡化媒體掌握和運用能力;引導力是針對新聞傳播內容,解決提升傳播信息質量問題,要增強新聞信息的引導力,必須要追求迅速和準確,引導力來源于專業課程學習的基礎、社會格局變化、國家戰略密切結合,才能促使廣播電視學專業人才能適應媒體行業的工作要求;影響力是大眾接受方面,如何運用所學廣播電視專業知識,講新聞,講好中國新聞是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公信力是指大眾的信任程度和新聞所具有的權威性,新聞傳播的生命依賴于客觀真實,具體到實際工作中就是要做到新聞信息采集、、傳播必須真實和準確,工作人員必須堅守作為媒體人的職業道德,以上這些都與思政課程的核心要義密切相關。
三、廣播電視學專業人才培養和課程思政建設形成良性循環發展
廣播電視學專業人才培養與課程思政建設有著緊密的聯系,兩者一起發展,互相促進。一方面課程思政解決了多數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渠道的錯誤認識,引導學生走出思想政治教育只存在思想政治課上的誤區,引導學生認識到處處都存在思想政治,進而引導學生認識到思政教育對于自己成長和發展所具有的重要意義;另一方面把思政教育引入專業課程進一步讓學生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核心價值觀、社會的發展、國家的進步以及全球經濟變化都充滿好奇地進行關注和了解,這為廣播電視學專業學生學習專業課程奠定了基礎,廣播電視學專業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主要目的是能更好地關注、了解、參與各類熱門話題、熱點事件的新聞報道中去。因此廣播電視學專業人才培養和課程思政建設是互相促進發展,是相輔相成的,是可以進行良性循環發展的。在廣播電視學專業課程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實現課程思政首先可以為廣播電視專業課程教學提供大量優質的教學素材,這些教學素材大多都來自主流媒體,所包含的社會主義政治立場本身就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其次青年學生日常會通過互聯網接觸到大量豐富且龐雜的信息,一部分立場不堅定的學生會受到流量、煽動性的言語所迷惑,課程思政所提供的優質教學素材可以幫助學生在進行媒體行業實踐活動中明辨是非,進而圓滿地完成自己的教學實踐活動。
四、課程思政與廣播電視學專業人才培養結合才能為媒體融合時代提供優秀的廣播電視人才
在媒體融合時代的大背景下,高等院校培養出來的廣播電視學專業人才將會成為我國媒體行業的中堅力量,作為高校大力培養出來的專業人才,進入媒體行業的新時代青年承擔著控制新聞信息傳播制高點,在新聞信息傳播中占有優勢地位的歷史使命,同時可以促進新聞傳播的良性循環發展。這就要求高校培養出來的廣播電視學專業人才既能挖掘社會發展的縱向歷程,也要做到縱覽全局,同時還要保持新聞信息傳播過程中思想政治理論深度、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堅持人文關懷的溫度。課程思政融入廣播電視學專業課程中,不僅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還幫助學生塑造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廣播電視學專業人才走入媒體行業的不同崗位奠定了堅實的專業技術和思想政治基礎。因此高校在廣播電視學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要不斷地滲入思想政治教育,兩者這樣的完美融合本身也是對廣播電視學專業人才培養理念和手段的創新,這樣可以在提高廣播電視學專業人才新聞傳播技能的同時,不斷地促使學生適應社會信息化的高速發展和媒體融合的新情況,從而可以為媒體融合時代的新聞信息傳播事業持續不斷地提供優秀的廣播電視學專業人才。社會新聞信息傳播渠道日益多樣化以及傳播形態日益復雜化,從而需要加快建立更為多樣的新聞信息傳播渠道、迅速建立適合媒體融合時代信息化網絡化傳播規律的新聞信息系統,形成融通內外、上下聯動的現代新聞傳播局勢,建立廣大人民群眾需要的健康媒體形態。這就為廣播電視學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要將培養廣播電視學專業人才置于現代傳播規律之中,幫助我們所培養的廣播電視學專業人才更好地適應全新的媒體生態,建構良好的新聞信息生態環境,服務于社會生產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周樹桃.新疆廣播電視大學“課程思政”的實踐路徑——基于課程資源建設的視角分析[J].新疆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24(1):19-24.
[2]彭琳.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問題與措施[J].山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3):34-36.
[3]王茹.基于課程思政建設培養高素質人才[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3):23-25.
[4]秦振澤.堅持立德樹人推進“課程思政”——試析“課程思政”長效機制的構建[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1):16-19.
[5]李婕娜.高職金融專業課程“思政入課堂”的思考與探索[J].貴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27(1):33-35.
[6]李俊卿,賽音巴雅爾,劉梅等.電大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探析的研究報告——以新疆巴州電大推廣“每課三分鐘”教育教學為例[J].新疆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24(1):30-33.
作者:劉芝庭
- 上一篇:談人物畫藝術風格的嬗變
- 下一篇:民俗文化活動多樣化發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