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闖關東的現實意義論文
時間:2022-01-28 03:45:00
導語:電視劇闖關東的現實意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闖》的創業觀
創個人家業一定要和集體、國家結合起來,和諧發展。其實整部劇就是他帶領他們一家人如何建設自己家園,創辦自己家業的創業歷程。
因在金溝淘金,有了一定積累,在三江口元寶鎮放牛溝村建起一份家產,有了房屋、土地和積蓄,想起了老婆孩子,于是就有了東北的第一個家;他第二次進金溝,出于對結拜兄弟的情誼和對金子的渴望,在那里忍受著奴役般的苦難,忍受著招人暗算的折磨,憑借著機智勇猛和過人的膽識,才能從鬼門關死里逃生,回家后,憑借著用生命換得的金子,在村東頭另立新家園,房子、田地、伙計一夜間成倍增多,家業立刻變大,家人也獲得了團聚,這可謂是朱開山在東北的第二個家;為躲避燒殺搶奪,舉家北遷哈爾濱,山東菜館的開辦可謂是朱開山的第二次創業。雖然遇到以潘五爺為代表的地霸的百般阻撓,但憑借著真實、坦誠、勇敢、忍讓的優良品質,獲得鄰居四坊的支持,并最終因為仁慈、寬大,讓五爺自愧不如,同時也換來了家業的13益強大。山河煤礦的興建不僅意味著朱開山的創業史跨入另一階段,也帶上了愛國色彩。從他對煤礦開采的思想轉變(由不認可到大力支持)可以看出,他支持煤礦不僅僅是為了賺錢,更是出于民族自尊心,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冒著失去全部家業的風險。
《闖》在創業觀方面帶給現代人的啟示是,建設自己幸福美好的家園,要有助于其他家庭的建設,而不應對其他家庭造成任何程度的傷害;不能僅把尋求利益當成創業的唯一目標,應注入更多的人文關懷和助人意識,要誠實守信,即做一個儒商。只有主動幫助別人,才能換來別人的支持與信任,也只有在自己處于不利局勢時,順利渡過難關,不管創業規模的大小,都要妥善處理好個體、集體、和國家的利益關系,要時刻以“大家”利益為重,才能保住“小家”的利益,在個體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抵觸時,要以集體利益為重,要具有大局意識,力求獲得集體和國家、民族利益的最大化。
二、《闖》的家庭觀
朱開山這位山東大漢,對妻子忠貞不渝、愛情專一,對兒女關愛有方、松弛有度,處理家庭矛盾講究功過分明,對家庭具有較強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整部劇是以朱開山一家人為主體的,而朱開山又是這個家的中心,是當家的,因此朱開山就是這個家的核心人物和家庭焦點。在他大兒朱傳文的婚禮上,山東老家的未婚妻鮮兒出現在現場,面對這位曾對朱家有救命之恩的未婚兒媳和已經嫁進家門的兒媳,他以一顆博大的胸懷,從衡量各方權益的角度出發,當著眾鄉親們的面宣布認鮮兒為女兒,讓傳文、那文、鮮兒三人在思想、情感上都能找到一個彼此均可接受的最佳狀態,讓全家人的心情都漸漸平靜下來。二兒傳武的婚事幾乎貫穿整部劇,傳武的婚事讓他大傷腦筋。在對待秀這個既是兒媳更像女兒的人物時,表現出他的仁慈和責任心。在離開放牛溝村時,還要帶走秀;在秀與一郎準備相愛時,允許她結婚,在一郎背叛全家時,對秀的未來生活產生擔憂,一郎遭不幸后,再次允許秀回到家中。他對傳文、傳武嚴格的管教中滲透著偉大的父愛。《闖》在愛情觀方面給我們的啟示有助于現代人正確面對和審視自己的家庭觀,中年人無論工作多忙,都應該增強對家庭的責任心、使命感。
三、《闖》的教育觀
身教勝于言教。《闖》一劇始終貫穿著“子不教,父之過”的儒家教育理念。朱開山對兒女的教育重在以身作則,樹立家庭榜樣,讓子女產生對父親的敬佩之情,愿意以父親為榜樣,這比滔滔不絕的言語教育要深刻得多。此外,朱開山對兒女的直接教育主要體現在把問題放在具體的事件中進行教育。例如,讓兩個兒子到元寶鎮跟著夏先生學習做生意,在哈爾濱期間,讓大兒開餐館,經營貨棧,在與兒子們共同經營中用自己的行動教育兒女們誠信是金的道理;在對孫子的教育中,帶他到法庭,讓他見證日本人在法庭上的霸道侵略行徑和正義與邪惡的較量。《闖》的教育觀對現代家庭教育理念的完善和發展不無裨益。
四、《闖》的人際關系觀
與人友善、心地善良,不計較個人得失;用真心結交朋友,對匪徒、惡霸之流用心懲治,望其從善,如若是喪盡天良之輩,則毫不留情。這就是《闖》展示出的人際關系觀。對金溝從事勞役的工友關心愛護,幫他們解圍,有難同當、同舟共濟、朋友有難拔刀相助的俠義之氣展現的淋漓盡致;對于大柜、金把頭之流的殘暴,他恨在內心,為了給結拜兄弟賀老四報仇,忍字當頭,尋找良機;在元寶鎮的放牛溝,煞費苦心地努力緩解與韓老海在無意問結下的恩怨,信奉冤家宜解不宜結的交往原則;面對金溝飯莊的大黑丫頭的真情假意,表現出他過人的理智和機智,既不傷害對方,又能保持自己的原則。知道自家的不對,甘愿受到過分的欺凌與侮辱,目的是不愿與人結仇,不愿失去朋友,欲以真誠換得理解和寬恕;在哈爾濱與潘五爺的關系中更能看出朱開山用寬大和誠心換來理解和真情的人際交往魅力。忍讓是一種美德,是深明大意的禮讓,是厚德載物的君子行為,是大智若愚的智慧體現,絕不是軟弱、窩囊、軟骨頭、膽小的代名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取之,先予之;以誠相待,用心交流;宰相肚里能撐船;心胸寬大,樂于助人;同甘共苦,共渡難關等等,這就是《闖》在人際交往方面給予我們的啟發。
五、《闖》的金錢觀
不義之財不可取,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是我國的優良傳統,也是朱開山的金錢觀。在那個時代,為了錢財而葬送性命的人皆是,金溝里的大金粒等人、哈爾濱的劉掌柜、潘家爺倆等都算是為了錢財不擇手段而最終喪命的,他們把金錢擺在首位,而朱開山把情義、道義看作第一。為了從牢中救出二龍山的大當家的,把他的家當搭上也在所不惜,結下了這個以生死相許的仗義之士,從而為他以后的發展鋪平道路;在唾手可得的金子面前不起貪心,而是叮囑兄弟要好好對待遇難的,為他們風風光光的辦后事。他用金錢辦事業,而辦事業不是只為了金錢,把金錢放在誠信、禮儀、道義、情感之后。《闖》告訴我們,資金是闖事業的基礎,但金錢絕不是萬能的,有很多事情是用金錢換不來的。
六、《闖》的恩怨觀
朱開山的恩、怨、恨、仇分明。他對鮮兒、秀兒充滿感恩和負疚之情;對于傳武的逃婚行為和傳文的糊涂行為,表現出怨恨之情;對于韓老海的報復行為,他沒有任何埋怨,只是認為應該;對于潘五爺的無理欺壓,怨而不恨,希望化干戈為玉帛,最后潘家弄得家破人亡,方知回頭,朱開山以寬大的襟懷接納了他,兩家聯合興辦山河煤礦;他在金溝傷過兩條人命,一是老果子,二是大柜,這兩個人都是害人無數的禽獸,死有余辜;往對待以森田為代表的日本人,他是恨之入骨,但是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只能忍氣吞聲,在煤礦開采權的問題上據理力爭,寸土不讓;在對待奄奄~息的一郎時,并沒有因為他是日本人就不管不問,而是出于同情和憐憫,出手相救,并把他當作親人來對待。縱然有一些賣國賊,但屏幕上展現的姚廳長、梁法官等都是國難當頭時,不畏強寇,不畏權貴,勇于職守,為國盡職盡力的好官。朱開山對他們不但感激而且敬重。
論文摘要:電視劇《闖關東》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主人公朱開山是一位智勇雙全、仁義兼具的民族英雄,他在這部劇里表現出一個中年人帶領一家人創業的悲歡離合,從具體事件里折射出他為人處事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事業、家庭、兒女情感、人際關系、金錢、處事行為、恩怨、榮辱等方面表現出鮮明的態度。這些態度和處事方法對現代入來說,有許多可取之處.這也是這部電視劇的價值所在。朱開山是現代中年人的楷模,電視劇《闖》是中年人持家立業的優秀的電視教材。
- 上一篇:電視選秀分析論文
- 下一篇:鎮市級衛生鎮創建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