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反面人物塑造分析
時間:2022-06-20 08:40:21
導語:電視劇反面人物塑造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我們常說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實際上,我國少數民族文化在中華文化的整體構成和發展延續中都曾出現令人擔憂的局勢。在電視劇市場紅海中,以少數民族為底色的傳奇故事,民俗風情,文化符號找到了與商業嫁接的可能性,在同質化嚴重的市場中,少數民族題材的電視劇發展意義非凡。在電視劇面臨市場藝術雙重考驗的前提下,對于少數民族歷史傳奇電視劇的討論顯得愈有其價值和意義。隨著國家政治環境不斷寬松,新的劇作人物觀念悄然形成。影視作品中正面形象去神化的塑造趨勢使傳統“高大全”的扁平人物形象逐步退出歷史舞臺。同樣,反面人物的形象塑造也呈現出對“人”的價值判斷和內心精神世界的關注與思考。本文對少數民族題材歷史傳奇電視劇的反面人物塑造進行相關論述。
【關鍵詞】少數民族題材;歷史傳奇;電視劇;反面人物塑造
一、突出反面人物所具有的歷史性和地域性特征
反面人物是社會歷史的一面鏡子,它能啟迪人們去思索反動性的嚴重性和根源。反面人物塑造的感覺應該像蘇牧教授上課所說,要有小津安二郎電影中那種扎到井底的爆炸力量,這種能量越大,影片的藝術批判性越強,才能真正做到直戳要害,針砭時弊。在文學史中這樣的例子俯拾即是,特別是歐洲文學史的各種吝嗇鬼身上尤為突出,莎士比亞的喜劇《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的喜劇《慳吝人》中的阿巴貢;巴爾扎克小說的《歐也妮葛朗臺》中的葛朗臺;果戈里的小說《死魂靈》中的潑留希金都是這樣的典型反派人物,他們都是對不同時代不同國家資本主義社會下產生的人性扭曲,唯利是圖的有力寫照。在少數民族歷史傳奇類型題材電視劇中,反面人物所反映的歷史性最能在其宗教信仰方面得以體現,而對于宗教信仰的價值觀判斷和取向往往成為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交鋒的立足點和著力點,這種宗教觀念分野的存在,也使得反面人物的形象具有某種神秘性。同時,空間變化下的地域文化在此類題材電視劇的人物塑造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這種地域文化不僅是一種空間展示,對劇作家而言更重要的是要找到人物和環境之間的一個關系,突出人物的地域性,這種地域性一方面在影片中通過民族風情得以表現:《奢香夫人》中的西南彝家文化,《木府風云》中的麗江納文化。中央戲劇學院路海波教授曾經撰文,他認為總體來說,可以用12個字來概括對《木府風云》的感受:文化包容、民族團結、審美佳作。可見在此類電視劇中,文化和民族的結合能使電視劇的審美意味得到凸顯。
二、反面扁平人物的減法
所謂扁平人物又被稱為性格人物,而現在有時被稱作類型人物或漫畫人物。他們的形象具有典型性和類型化的特征,因此他們一方面便于辨認,也容易被記住,但是也容易呈現出千人一面的特征。隨著電視劇類型題材的涌現,觀眾往往不滿足于常規的扁平人物塑造,他們期待看到更多的人物側面。特別是民族傳奇電視劇中的反派人物,容易被意識形態和既定主題所捆綁,而顯得呆板臉譜化。因此在近年電視劇作品中,編劇如何在少數民族歷史傳奇劇中對扁平的反面人物進行修飾,以達到類型化中的個性化人物塑造,就成為了一個重點。修飾扁平反面人物的重點應當是做人物的加法,在保留扁平人物容易辨認和容易記憶的特點的同時,進行有的放矢的加法。至少有三個辦法對此類人物是有幫助的。第一,浸潤、放大性格要點,強化反面人物作惡的欲望和動機使人物性格趨向細巧。第二,讓反派人物在動態中得以定位。反面人物的存在不是孤立的,他是依托劇中的人物關系和劇情發展扣在一起的,就算是扁平人物,他也必須作為嵌入任務框架中的一環,如果把人物看做一個球,那么這個球必須和他人產生連鎖反應和碰撞之后才會有明確的人物弧。在《西藏秘密》中旺秋管家的角色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他可以說是舊西藏農奴制度殘酷迫害的產物”。旺秋雖然在電視劇中戲份兒不多,但是編劇卻很完整地呈現了.4NewsDissemination新聞傳播聲屏視野一個由于制度設計瓶頸所導致的人性異化的全過程,旺秋死前唯一的愿望就是下輩子做一次真正的主子,而在西藏封建農奴制度下,一個人的社會階層是被拴定固化的,他唯一往上爬的辦法就是把自己的主子拉下馬,一個善良樸實的管家就變成了德勒府的敵人,他正是這樣一個被人物身份鎖定的反面角色,他的動機是合理的,欲望表達是合理的,但是他實現欲望的方式確是非人性的,就是這樣一個典型化的扁平人物,劇作者通過加深放大人物欲望與動機,獲得了人物塑造的多面性的可能,在易于觀眾識別角色的同時,人物承擔起了凸顯影片一個主題表達的作用。在《舞樂傳奇》中充當反派蘇訣助手煩人小腰,一開始她的身份只是蘇訣侍女,隨著劇情深入,我們發現他們身上隱藏的秘密:一直在暗中破壞獻樂計劃,并且聽命于主人。在劇中,小腰和紅泥對少主都是真愛,少主從前真的也對她們很貼心,即使不是真心的。相對而言,小腰更單純些,稚氣未脫少女懷春,也許是紅泥身為姐姐對小腰的保護導致了這樣的性格,人生終極理想就是嫁給蘇訣,小腰是怕死的,最終成為邪惡蘇訣脫身離開的人質,做了刀下鬼,死前一直在問“紅泥姐,是不是我做錯了什么?”,她至死都不明白為什么蘇決殺她,傻妹子雖然有些可氣,但更多的是心酸。從劇作功能上說,小腰只是被支配地位的次要人物,但通過編劇將人物放置于劇情整體,同時強化了小腰天真無邪的性格,反面角色不僅沒有了一絲讓人憎惡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凸顯了反面角色的悲劇之美,不得不讓人產生移情。反觀小腰的姐姐紅泥,她同樣深愛著主人蘇訣,但與小腰形成鮮明的人物差異的是,紅泥從來不奢望蘇決娶她,只要在他身邊看著他保護他就于愿足矣。紅泥的愛情是那種明知得不到卻又苦苦等待的癡戀,痛并快樂著,當好姐妹小腰為負心漢殉葬,紅泥幡然悔悟加入正義一方,一個扁平人物的人格,心理塑造得到真實完整立體的呈現。劇作者正是通過人物關系中對于同一屬性人物的差異化處理達到了這一藝術效果。羅伯特•麥基說:最優秀的作品不但揭示人物真相,而且還在講述過程中表現人物本性的發展軌跡或變化,無論是變好還是變壞。他把人物本性的發展軌跡稱作“人物的弧光”。毫無疑問,《西藏秘密》中的旺秋,《舞樂傳奇》中的小腰紅泥姐妹的人物弧光打破了模型化,類型化,平面化的臉譜人物塑造方法,兩部戲編劇在人物處理上的技巧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三、圓形人物的悲劇美感
圓形人物是指文學作品中具有復雜性格特征的人物。這類人物基本特征是:按照生活的本來面目去刻畫人物形象,更真實、更深入地揭示人性的復雜、豐富,具有更高的審美價值。突出表現人物多層次的立體質感。在少數民族題材歷史傳奇電視劇中,一般影片中的大反派都是全片的主要人物,不能像次要人物一樣一筆帶過即可,主要反面角色往往貫徹全片。要凸顯主要反面人物,就要把它著力往圓形人物上去靠攏,塑造其性格的典型性,這種典型性主要是要盡力呈現幾種主要反面人物類型。同時突出他的個性特征,但最重要的是必須呈現出主要反面人物的悲劇美感。這種悲劇美感成立從總體上看來源于兩個方面,一個是通過展現反面人物的人物前史和作惡動機來突出它的善,也就是表現反面人物異化的過程和原因。諸如《甄嬛傳》中的華妃、皇后都是為了愛情奮不顧身投入到宮斗的大幕之中,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另外一方面來在于觀眾的惡,孰能無罪,人無完人,觀眾本人人性的弱點決定反面人物是有共鳴性的,編劇所做的就是突出這種惡的普遍性。獨具特色的反面經典角色告訴我們:必須深入了解你所塑造人物的內心世界,才能刻畫出一個有血有肉的好角色。亞里士多德在《詩學》中為“悲劇”下了一個定義:“悲劇是對一個嚴肅、完整、有一定長度的行動的摹仿。它的媒介是通過‘裝飾’的語言,以不同的形式分別被用于劇的不同部分,它的摹仿方式是借助人們的行動,而不是敘述,通過引發憐憫和恐懼使這些情感得到疏泄。”因此,劇作者必須遵從最基本的敘事規律,在精細考量悲劇性反面人物的性格的同時將他納入到合理的敘事列中,必能創造出具有典型性,個性,悲劇性的圓形反面人物。而這個敘事列我覺得前提基礎正是對于人物關系的考量,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在電視劇中可以理解為把原有的人物關系打破平衡,重塑一種新的不可逆轉的人物關系。這種變化凸顯觀眾內心對人物命運期望與實際情況的一種鴻溝。
對于少數民族反面人物的塑造應該以少數民族的文化底色,特有的民族性格、價值觀、審美作為邏輯起點,在人物塑造上反映少數民族地區的族群歷史,生存狀態,人物命運和情感訴求,重視反面人物的劇作功能,不同劇作功能反面人物的刻畫技巧,從宏觀出發,以實現人物悲劇性人格為最終目的,打破慣常思維中反面人物的臉譜化,模式化,這才是少數民族歷史題材電視劇人物塑造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王志敏.論中國少數民族電影[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7:16
[2]路海波.文化包容、民族團結、審美佳作——評電視連續劇《木府風云》[J].電視研究,2012(8):14-15.
[3]羅伯特.麥基.故事: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劇作的原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256
[4]亞里士多德.詩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78
[5]王明珂.從中原到邊疆:對典范中國史的反思[J].文化縱橫,2015(04)
作者:陳云娟 單位:云南廣播電視臺
- 上一篇:電視劇收視率大數據研究
- 下一篇:有線數字電視技術論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