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傳媒對事態發展的制約
時間:2022-09-05 10:18:58
導語:新聞傳媒對事態發展的制約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前言
大眾傳媒最基本的功能就是獲取信息和傳遞信息。[1]借助電子傳媒(如電視、電影、廣播以及網絡等媒體技術)和印刷媒體(如報紙、雜志、小冊子、書籍以及傳單等方式)兩大傳媒形式以期在最短的時間內突破空間的限制,將信息傳遞給更多的目標。尤其是現代網絡技術的發達,使得現代傳媒的強大功能有目共睹:鼠標輕輕一點,信息在瞬間傳播到世界各地,大大節省了時間與空間。盡管傳媒非常重要,我們還是要正確運用它,才可以達到資源共享,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達到一個和諧的社會。作者近期觀看了一部美國電影FairGame,在欣賞精彩的劇情之余,也注意到了貫穿劇情的另外一條線,那就是媒體的報道對劇情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FairGame是美國一家電影公司于2010年推出的一部傳記影片,它是根據曾經任職于美國中情局的特工ValeriePlame的回憶錄FairGame:MyLifeAsASpy,MyBetrayalByTheWhiteHouse(《我的特工生涯因白宮而背叛》)而改編的。影片對小布什政府如何弄虛作假炮制出“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謊言進行了揭露。很多觀眾對這部影片的評價是“整部影片充滿了正義的憤怒”;影視評論人的評語是“這是一部在一個真實事件的基礎上進行的大膽而聰明的虛構”;新聞界資深人士的評語是“此影片堪稱新聞界的教科片”。此影片一經上映便廣受好評,在票房上也取得不俗表現,在它上映后的第一周即登上北美票房排行榜前十。FairGame在中國大陸上映便時被翻譯為《公平游戲》,筆者則更傾向于臺灣版的意譯《不公平的戰爭》。
新聞媒體是否應該報道未加證實的消息?
2002年2月,一份中央情報局的情報通報說,伊拉克正向非洲國家尼日爾購買核材料鈾,布什政府立即通過電視媒體公布了這一信息。故事的主人翁ValeriePlame是美國中情局的特工人員,因為她任職于中情局的武器不擴散部門,所以就由她負責一項政府派遣的秘密任務,去海外調查伊拉克是否存在大規模殺傷性核武器。ValeriePlame的丈夫JosephWilson因為曾是美國派往尼日爾的外交大使,所以也被推薦去國外調查和收集伊拉克是否和尼日爾有濃縮鈾的交易并是否用于核武器的生產。但是兩人的調查結果是一致的,他們沒有找到確鑿的證據,一些伊拉克的科學家甚至說他們連生產核武器的基本設施都不具備。Valerie把自己所調查到的事實如實寫進了上交給政府的報告中。但2003年1月28日,布什總統在國情咨文中,還是專門提到伊拉克購買核材料的事,并通過電視媒體向美國民眾警告可能來自伊拉克的恐怖襲擊。美國總統小布什和他的政府并沒有完全掌握情報的真實性就通過各種媒體來渲染來自伊拉克的核威脅,民眾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接受了來自媒體的信息轟炸從而相信了政府。僅僅是幾個商業財團想打的仗卻被布什政府通過這種手段贏得了民眾對戰爭的支持,伊拉克戰爭也在這種不負責任的類似鬧劇的借口下爆發。新聞媒體在特殊時期應該以公共利益為重,以化解危機為己任,并及時承擔社會責任。以公共利益為重就是應對社會大眾負責,即保證公眾的知情權。媒體應該及時準確地報道和評論社會生活中發生的重大事件,揭露社會上一些假惡丑現象,而不是為了商業利潤即收視率而報道虛假的新聞來蠱惑人心繼而掩蓋事實的真相。不要讓大眾傳媒的輿論導向影響力成為一些政客的幫兇,從而引起社會的恐慌和不安,使無辜的民眾為了少數人的利益而成為犧牲品。它的監督功能是維護社會公正,促進社會健康發展而不是給社會制造問題。相對于監督政府而言,媒體監督個體所發生的事件較容易調查事實真相。媒體應該堅持報道的原則,負責任地證實消息的可靠性,給目標傳達事實的真相。信息網絡發達的今天,某個角落發生的事件一秒鐘內可以傳播到全世界,大眾傳媒應具備更高的社會責任感并有效實施它的功能:公正客觀地報道事實的真相;揭露社會不公或鮮為人知但影響大眾利益的事件;督促政府施行利民政策。
媒體報道是否應該公布消息來源?
所謂“伊拉克擁有殺傷性核武器”的借口使得美軍進軍伊拉克。2003年6月6日,JosephWilson在《紐約時報》(NewYorkTimes)的專欄上發表評論,公布了自己的觀點并直截了當地批評布什政府所公布的報告是絕對不真實的,有意夸大了伊拉克的核威脅。[2]這篇社論引起了美國媒體的高度關注和廣泛爭論,也讓白宮十分惱怒,反應過激。6月12日,副總統迪克•切尼的辦公室主任利比得知JosephWilson的妻子Valerie是在中情局工作了多年的秘密特工后,于2003年7月和布什總統的顧問卡爾•羅夫一起將此消息透露給多家媒體。于是從7月14日開始,《紐約時報》記者朱迪斯和《時代周刊》(Time)記者馬修先后以“據兩位白宮官員透露”的說法開始撰寫文章,向美國大眾公布了特工人員Valerie的特殊身份,不僅在當時直至現在這兩家媒體報刊的知名度也是很高的。本來Valerie的特工身份僅限于自己的父母和丈夫知道,她的特工身份決定了她的很多海外隱秘行動是敏感甚至是危險的。秘密特工身份被泄露,她的家庭和工作幾乎被毀,生活陷入了僵局,而且她在海外的秘密聯絡人的生命也陷入危機。
Valerie的特工身份由白宮官員故意泄露給記者發表在公開媒體上,這是不合法的。根據美國1982年頒布的《情報人員保護法》,泄露秘密特工的姓名屬重罪,刑期最高可達10年。在這種情況下,有罪的是泄密的官員而非記者。但是如果媒體人知道準確的消息來源卻拒絕交代消息來源,那么記者也同樣有罪。女主人公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為政府做事卻被政府背叛,覺醒后她做出了明智的選擇:選擇有影響力的媒體公布了事實的真相。媒體的輿論導向再次在美國各界引起軒然大波,“美國司法部從2003年9月底開始正式對這一事件展開調查,2004年5月,布什總統也在他的私人律師的陪同下接受了國會長達70分鐘的質詢”(《中國日報網站》2005年6月29日)。“特工門”事件一直持續到2005年9月,給美國政壇帶來不小的沖擊:布什政府的高級顧問、辦公室主任和中情局局長因作偽證和妨礙司法公正先后被迫辭職或入獄。該事件也給新聞界帶來了很大的震動,兩名記者馬修和朱迪斯為布什政府充當了替罪羊。[3]18個月的監禁是法庭給予他們的宣判,判決的理由是:他們拒絕出庭為美國特工Va-leriePlame身份泄密案的消息來源作證。此事件也引起世界各國新聞界的大討論:新聞法治和新聞職業道德到底哪個更為重要,新聞報道的自由度有沒有底線?但有一點是值得肯定的:政界和新聞界都會從“特工門”事件的處理中汲取經驗和教訓并完善各國的新聞制度。對突發事件的報道要想達到預期的傳播效果,首先要尊重和遵循這些規律,而不是盲目報道或簡單僵化地按有關行政指令行事。[4]政府沒有權力控制媒體或干涉媒體的輿論導向。
大眾傳媒應該服務于誰?
Valerie因身份的暴露而被迫離開中情局,事業陷入了低谷。她把憤怒的情緒發泄在丈夫JosephWilson的身上,并指責說是由于丈夫接受電視媒體的訪談節目批評政府的決定才導致他們的生活暴露于大眾的視線之中,甚至受到死亡的威脅,兩人的婚姻幾乎陷入破裂狀態。JosephWilson在和妻子的一次激烈爭吵中脫口而出了一句話,正是這句話讓妻子突然醒悟,也使整個事件發生了轉機。那就是:“Valerie,我聲音比你大就證明我對嗎?白宮的聲音比我大一百萬倍就證明它對嗎?”面對著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面和岌岌可危的職業生涯,Valerie決定要站出來,捍衛真理和自己的尊嚴,挽救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同時也為了不知情的美國民眾。于是Wilson夫婦開始了公開演講并接受各大媒體的采訪,還接受了來自國會的聽證,把事實公之于眾。這就是對當時的布什政府造成信任危機以及對布什總統連任造成重創的“特工門”事件。美國著名學者西爾維奧•韋斯伯認為:“如果說新聞報道致力于民主制度,那么我們需要問的問題就是:公眾是否從新聞報道中獲益?新聞報道在披露特定消息的時候是為誰的利益服務,媒體在曝光不法行為的時候是不是在履行其社會責任,誰的利益受到影響,誰的權利受到侵犯?”[5]20世紀70年生的“水門事件”是二戰以后美國政府黨派斗爭中發生的政治丑聞,是《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Post)的驚人之作。新聞記者在披露這一丑聞中起到了關鍵作用。這起丑聞最早是起源于水門辦公大樓的一起盜竊案,但是媒體記者卻憑借著職業的敏感性,順藤摸瓜調查到了白宮。有關的跟進報道進一步促使國會進行調查,最終導致當時的美國鐵腕總統尼克松向全美國民眾發表了廣播講話,承認了自己黨派的丑聞并宣布為此負責。他所取得的政績有目共睹,甚至比他的前幾任總統都要出色,但是他還是被迫辭職了。“媒體在‘水門事件’中的表現從此成了一面鏡子,反映媒體能夠為民主所盡的最大力量:迫使當權者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西方自由而負責的傳媒理論創始人之一羅伯特•霍金斯早在1947年就倡導:“新聞機構的自由應以推動民主政治、承擔社會責任為目的,如果新聞機構逃避它的社會責任則意味著將喪失自由。”[6]報告還呼吁:“新聞機構要從道德、民主和自律方面改進自己的工作,對社會大眾所需要知道的最新消息做最充分而周全的報道,使大眾能透過報道對公眾事務做出明智的決定。”[7]
結語
主人公ValeriePlame討到了說法最后得以平反。整個電影表面看起來是個公平的結局,但是故事的背后卻是一場不公平的戰爭:2003年發動的伊拉克戰爭直至2011年底,美國也沒有在伊拉克找到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存在———當初美國政府發動戰爭的借口。布什政府在打了多年仗以后,也向美國及全世界承認:在伊拉克沒有發現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戰爭自2003年爆發,距今已經9年多的時間,美國政府于2011年12月才宣布撤離駐扎在伊拉克的最后一批美軍。“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軍傷亡人數達到4478”(中新網11月4日電),給許多美國家庭帶來了無法彌補的創傷,但是戰爭給伊拉克人民帶來的是一個更加混亂的國家。瀏覽新聞,幾乎每天都能看到發生在伊拉克的悲劇。見證了如此多的無辜生命在戰爭中逝去,目睹了無數的家庭從此支離破碎,我想一些仍然還有責任感的媒體及媒體人應該深思和反省:媒體輿論監督的目的不是為了追求轟動效應,不是為了賺取觀眾和讀者的眼球,更不是為了追求巨大的商業利益,而是要推動問題的解決。電影取名FairGame,到底是“公平”還是“不公平”的游戲,我想看過的人心中自有答案。
- 上一篇:糧食局企業破產情況匯報
- 下一篇:國內體育電影特性及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