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電影預告片分析

時間:2022-08-29 04:00:10

導語:當前電影預告片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前電影預告片分析

摘要:本文在查閱電影預告片的國內外相關文獻與資料的基礎上,對預告片發展簡史作一回顧,歸納了預告片的分類,分析了部分預告片與影片鏡頭不同的原因及預告片在電影發行中的作用,為電影預告片的準確定位提供依據。

關鍵詞:電影預告片;發展歷史;鏡頭差異

當前中國電影產業化進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進,國家政策引導、居民文化消費需求、跨國資本合作、以及中國互聯網行業快速發展,合力促成了中國電影產業的騰飛。據統計2018年全年院線影片總產量達1082部,網絡大電影1526部。在如此之多的影片中如何脫穎而出,抓住觀眾的眼球,吸引他們走進電影院成為發行商極為關心的問題。而預告片則可以用短短的幾分鐘時間展示影片最吸引人的地方,向潛在的觀影人提供有用的線索,讓他們迅速了解影片的主題內容,充當了類似于商品導購的角色。筆者就此談談對電影預告片的幾點認知。

一、電影預告片的發展

“預告片”(trailer)這個詞最初來自于在故事片結束時放映在大屏幕上的即將上映的影片的一些鏡頭。但實踐證明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因為在影片結束時觀眾在回味電影故事的同時就起身離開影院了,多數觀眾是不會耐心地觀看完屏幕上所出現的預告片的。所以此后的預告片就改在故事片上映之前播放了。早在1916年就有公司嘗試拍攝預告片來宣傳電影,直到1919年開始正式制作預告片。起初美國國家電影公司(NSS)在并沒有得到工作室許可的情況下,就使用35毫米的膠片來拍攝與電影相關的鏡頭,作為廣告出售給電影放映商,這就是“預告片”的起源。后來,電影工作室意識到了預告片的潛能,開始主動向國家電影公司(NSS)提供連續的電影鏡頭用來制作電影預告片。初期的預告片只是做簡單的剪輯,然后再拼接在一起。此后逐漸開始由有經驗的人來做剪輯和特效,完成預告片。到了20世紀30年代初,預告片已經看起來非常像40年代后期由老工作室剪輯出的成片的樣子了。它采用傳統的制作方式,將重點放在廣大觀眾所熟知的電影明星效應上。其夸張的標題和怪誕的敘事方法告訴觀眾不可錯過這部電影,更通過浪漫的故事情節和異國情調的場景,加之視覺和明星形象的結合來更大程度的吸引觀眾。從50年代開始直到70年代中期出現營銷模式之前,預告片還經歷了多樣化的試驗階段。預告片由統一的專業行業協會監督管理,如電影制作守則——“海斯法典”,當代的美國電影協會(MPAA)等。此時的預告片開始有了分級制度,同時要求預告片不能超過2分30秒,當然每個工作室或者發行商認為某部電影預告片有必要加長時長時,是可以每年超過此時限一次的。70年代中期至今,以“高概念”電影(指以好萊塢為代表的營銷指導創意的電影類型)為目的的預告片成為了大片時代逐步形成的營銷策略的一種方式。可以說預告片的發展史就是電影宣傳方法的演變歷史。

二、預告片的定義與分類

預告片是即將上映的故事片的廣告。既是高度商業化的藝術品,同時又是大眾文化產品。以高度濃縮的方式講述一部電影故事,以期最大程度的吸引觀眾。預告片主要有兩種分類方式,一是根據發行時間分類;二是根據電影題材分類。1.根據發行時間分類的預告片分為先行預告片和正式預告片。在影片上映前的3-6個月在影院播放的預告片稱之為先行預告片,通常為90秒時長。其作用是喚起人們對影片可能產生的興趣,使人們開始談論它。然后再從正式預告片(在電影正式上映前的6-8周前播映)了解影片的更多內容。正式預告片,一般時長不超過2分鐘,其目的為目標觀眾準確定位電影。2.根據電影的分類,預告片可以分為驚悚類、喜劇類、動作類等。如果是為恐怖片制作預告片,那就要做得很可怕,有些畫面讓觀眾嚇得跳起來。若是喜劇片,就要拍成滑稽的預告片,讓觀眾笑到最后。通常預告片的題材根據電影分類決定,但為了吸引觀眾,有些預告片會混用電影題材。若將預告片定義為某一種類型,這將冒著失去一部分潛在觀眾的風險。為此好萊塢工作室不是給出特定電影類型的預告片,而是將類型模糊。

三、預告片與影片鏡頭的差異

為了吸引觀眾觀看電影,預告片中的鏡頭通常是從電影中最令人興奮、最有趣或最值得注意的部分中摘錄的。因此,場景不一定按照它們在電影中出現的順序展示,甚至一些場景在影片中并沒有出現。分析其原因有四種:1.往往在影片拍攝前就已經完成先行預告片了。例如,阿諾德(資深預告片剪輯師)不得不為一個幾乎沒有電影片段,僅有劇本的電影制作先行預告片。在《卡薩布蘭卡》的預告片中,里克•布萊恩說:“好吧,你要了!”但這段對話在最終上映的影片中并沒有出現。由于這些經典電影預告片的素材在正式電影中沒有使用,這也就因此催生出了一些專門收集電影預告片的收藏家。2.有些影片拍攝完成后,導演會為該電影專門拍攝一個預告片。但某些演員由于自身原因無法再次參演預告片,就只能使用替身演員,但盡量避免替身演員正面出鏡或者使用極短時間的鏡頭來替代。例如20世紀60年代最著名的驚悚片《精神病》的預告片是在影片完成后拍攝的,而當時影片的女主角珍妮特•利已經不能再拍電影了,于是希區柯克讓替身演員維拉邁爾斯戴著金色假發拍攝這個轉瞬即逝的鏡頭。在經典鏡頭拍攝場景浴室,一向說話溫和的希區柯克突然把浴簾掀開,露出了替身演員“維拉邁爾斯”的同時伴隨著令人毛骨悚然的尖叫聲。事實上,由于片名“精神病”立即覆蓋了大部分屏幕,這個鏡頭多年來一直沒有被觀眾注意到,直到有人在定格分析淋浴畫面時,才發現預告片中出現的是替身演員維拉•邁爾斯而不是主角珍妮特•利。3.為了使影片更加流暢,邏輯性更合理,剪輯師在影片的制作過程中根據導演或者劇情的需要剪輯掉一些片段,這就導致部分在預告片中出現的鏡頭或者片段在影片中并沒有呈現。4.目前有些制作技術無法在電影中實現。例如特效技術所需要的渲染時間是按照每幀近百個小時計算的,影片《奇異博士》的一幀畫面就需要50個小時的渲染時間,那么在時長2分鐘的預告片中可以使用,但對一部完整的電影,卻無法趕在影片確定檔期前完成,因為完成渲染要耗費幾年的時間。

四、預告片的作用

預告片從1916年發展至今已經從最初的電影播放結束后的結尾花絮演變成了保證電影票房的手段之一,足以證明預告片對于電影宣傳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專門制作預告片的螞蟻農場公司的剪接師米休說:“預告片是給觀眾扣上安全帶,把人們按在電影院的椅子里。”預告片的作用不僅僅只是吸引個人關注影片,而是希望全家人都能走進電影院觀看影片。《指環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可以被看做是家庭冒險的集合。《侏羅紀公園》或《星球大戰》就是各種敘事體裁最商業化且具有魅力的影片,不同年齡段的男女演員參演引起全世界觀眾的興趣。隨著新媒體發展日趨成熟,電影預告片在互聯網和移動設備上也流行起來。在每年在線觀看的約100億條視頻中,電影預告片排在新聞和用戶創造的視頻之后,位列第三。預告片能夠用獨特的夸張手法讓潛在的觀眾在短短的1-3分鐘時間內體驗電影。影迷們會爭論預告片暗示的故事片的線索與技術,期盼盡早走進影院一睹為快。例如《星球大戰》中的Dato是帶有一定情感的機器人。在預告片中他講話如同以往面無表情,但突然開始大笑,這將吸引觀眾渴望盡快看到影片尋找答案。1995年蓋洛普(民意測驗)電話民調了1200名美國人對預告片效果的提問,表明大多數人在看了預告片后想看特定的電影。他還認為吸收了市場營銷者意見的預告片是使影片大受歡迎的有效途徑。預告片的重要作用在投資比重中也凸顯出來,參考電影產業標桿的美國好萊塢,電影預告片通常占電影投資比例為7.1%至21.4%,高達五分之一的電影投資比例也彰顯出電影預告片在電影宣傳中所占的重要作用。

總之,制作一部有刺激性的、感人的、激起人們“想見你”的預告片并不是一件美差。這不僅要求電影預告片講述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使電影觀眾的情感參與其中,還需要故事作者與廣告人的共同智慧,利用綜合畫面、文字、音樂、音效、對話、故事和影片類型及高科技手段,打造出不泄露劇情的最佳預告片。

參考文獻:

[1]王昱華.電影產業發展背景下人才需求增長點分析[J].大眾文藝,2017-04-30.

[2]陸佳佳,劉漢文.2018年中國電影產業發展分析報告[R].當代電影,2019-03-05.

[3]張辛欣.我的好萊塢大學[M].廣州:花城出版社,2003-8.

[4]張洋.新媒體語境下大學生對電影預告片的使用與滿足研究[J].新聞界,2014-1-10.

作者:李 磊 劉 璟單位:四川電影電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