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提問能力培養論文

時間:2022-09-29 04:08:00

導語:學生提問能力培養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生提問能力培養論文

引導學生積極發現和提出問題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習能力和學習品質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方法有:一引導學生模仿提問二、教給學生常規提問三、指導學生根據學科特點提問四、鼓勵學生隨機提問

談學生提問能力培養

漣水一中:王桂萍

引導學生積極發現和提出問題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習能力和學習品質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發現:學生不能提問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不知道如何去提問,從哪方面去提問。針對這一現象,我們化學課題組通過大量的文獻研究,并結合實踐,分析提煉出指導學生提問的方法,讓學生學會提問。指導學生提問,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把課堂提問的權力下放給學生,就是多讓學生提問學生回答。教學時把學生每兩個人變成一組,讓他們互相提問回答,每節課可抽查3—4組,并規定他們提出的問題不能重復,每次抽查可以按學習稍差的學生、中等學生、優秀學生的順序進行。就像考試做試卷一樣,先易后難,很有藝術性地使每一位學生順利通過抽查復習。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提問能力:

一引導學生模仿提問

學生模仿能力很強,針對這一特點,教師可根據某一知識點進行示范提問,然后再出示同類型的內容,讓學生模仿提出問題。

二、教給學生常規提問

就問題而言,整體可歸納成以下四個方面,即認知性問題,分析性問題,評析性問題和創新性問題。學生只有理解和掌握常規性提問,才能有針對性地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1、認識性問題(即是什么)。如:語文學習中不理解的字、詞、句,數學的一些概念,自然的一些術語都可提出認識性的問題。

2、分析性問題(即為什么)。如:在金屬這一章教學中,金屬與水反應有什么樣的規律,怎樣去設計反應的裝置呢?這些問題都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探究分析知識的來龍去脈而提出的,屬于分析性的提問。

3、評析性問題(即怎么樣)。在學習鈉與水反應時,學生會問如果放在酸中應該先與什么物質反應,放在鹽類溶液中是否也可以置換出不活潑金屬呢?這些問題都是學生在分析的過程中,結合自己的理解評判而提出的,屬評價性問題。它是分析性問題的延伸。

4、創造性問題(即怎么辦和怎么變)。即學生針對知識點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做法和設想。如化學中的一題多解;對別人的問題或意思提出異議和改進等都屬于創造性提問。

三、指導學生根據學科特點提問

根據學科的特點,讓學生學會學科的基本提問方法,是提高學生提問能力的一種有效的方法。

針對課題提問。如氯氣教學中,氯氣溶于水后,溶液中到底有哪些微粒呢?

針對文章的重點或難點提問。如有學生問:為什么金屬鋁的氧化物和氫氧化物會有兩性呢?

針對各部分之間或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進行比較、提問。如方程式計算中初中的解法和高中物質的量學過后再解題時的聯系

引導學生從不同解題的方法提問,化學習題中的一題多解,可引導學生從不同解法中找出不同的等量關系,也可以從不同解法中找出它們的聯系

引導學生從思維的矛盾中質疑。如在學習物質的量時,有學生問?

四、鼓勵學生隨機提問

隨機提問是學生提問能力展現的最高層次,它具有強烈的針對性,靈活性和創造性,是提高學生提問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它主要是針對師生的講解、提問、答問,進行觀察、分析、比較而隨機提出的問題。學生隨機提問主要有以下三種方法:

1、利用好勝心鼓勵隨機考查提問

學生自己明白問題的答案,也提出考一考其他同學。從心理學的角度講,由于學生個性中的“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迫切希望得到承認和賞識(老師的表揚和同學的肯定),希望充分地展示自己,所以,當他的提問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肯定時,會有一種成功的自豪感,從而更加激發他學習和提問的積極性,這是一個良性循環;從教育學角度來講,有學必有問,有問必先學,而且會問就一定會學。學生要想提出高質量的問題,必須先認真學習,積極的思考。學是問的前提,問是學的發展,要想問得好,必須先學好。同時,問題的分析解決,也是一個學的過程,它有利于知識的鞏固和發展,有利于探索發現更高層次的問題。由于學生是隨機考查式的提問,而且是面向全班同學,強烈的好勝心和不甘落后的心理激發其他同學認真聽講,積極思考,主動解答問題,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

2、利用求知欲鼓勵隨機質疑提問

學生運用現有的知識結構無法得到答案,而提出問題來尋求幫助。學生的質疑,一般不是無端而發,而是大腦經過緊張的思考、分析后,仍不得其解而提出的,它是深入學習的起點,也是智力發展的一個新開端。學生的質疑經過別人的幫助和自己的努力得以化解,不但可以獲得新知,還會體會到一種十分愉悅的情感,從而更加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更加積極地探索發現新的問題。另外,分析學生的質疑是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獲取教學信息反饋的有效途徑,它能使我們教師及時調整和改進教學,以獲得最佳教學效果。

3、激發靈感鼓勵隨機獨創提問

創設寬松、自由、愉快的課堂情境,減少各種因素的限制,讓學生各抒已見,有充分展示個性的機會,鼓勵學生在別人的認識基礎上提出異議和獨特見解,敢于標新立異,甚至異想天開。努力激發學生的靈感,從而提出創造性的問題和獨特見解,甚至引起爭議。學生的爭議過程是各自的感知中知識和思維差異的融合過程,很多問題就是在爭議、討論中自然的得以解決的。

一是提高了學生的心理素質。讓學生提問,學生自己掌握了主動權,為其創設了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精神環境,學生能夠大膽地去做。

二是創造了成功感,增強了學生的信心。課堂提問,教師問學生答,學生容易緊張心慌,怕批評,怕同學嘲笑,情緒不穩定,缺乏勇氣、膽量和信心,而把主動權放給學生,學生相互提問回答,能夠順利地回答出來,從而充滿了成就感,打消了膽怯心理。

三是使學生不斷進步、奮進、成才。分層次抽查,使學生在自然和諧中學習知識,受到教育,重新認識自我:后進生開始起步,步入知識的殿堂;中等生更加奮進,努力提高自我;優秀生則更加優秀。從而使全體學生都能逐步走上成才之路。

實踐證明,分層次抽查、學生互問互答,使課堂提問充滿藝術性、靈活性,能真正地處理好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等多邊關系,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創新性和參與性。學生的主體作用一經發揮,便會使教與學達到和諧發展,培養出適應現代化建設的人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