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電視信號集成平臺設計流程分析
時間:2022-10-09 03:52:23
導語:廣播電視信號集成平臺設計流程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根據傳輸要求,制定了合理傳輸方案,并充分利用現階段先進的廣播電視信號處理和傳輸設備,完成了信號集成平臺的設計。
關鍵詞:傳輸方案;信號處理;備份;應急預案
廣播電視節目信號從直播間、演播室播放出來,需要經過不同的傳輸部門,歷經不同的處理方式,才能被收聽收看,這是一個復雜而系統的傳輸過程。信號集成平臺會使得這個過程安全、簡潔、高效。
1確定合理的傳輸方案
①要清楚接收和發送信號的關系。即接收來的是用什么傳輸方式傳送的什么格式的信號,將要用什么發送設備將什么格式的信號送出去。通常來說,傳輸方式、傳輸設備和信號格式是相輔相成的。在實際中,常見的傳輸方式多為有線和無線;傳輸設備有衛星、光端機、微波機、各類調頻調幅發射機等;信號格式有DS3、ASI、E1、RF、IP等。其中,DS3格式多用于信號傳輸,ASI格式多用于本級信號處理使用,這兩種格式是傳輸過程中最常用,也是重要的傳統信號格式;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IP碼流也正逐步開始用于傳輸廣播電視信號。②要清楚所需傳送的節目內容。簡單地說,是把收來的信號直接全盤送出,即通常所說的“透傳”,或是只送出一部分,或是需要將通過不同的方式接收的信號先進行整合再送出去,亦或是多種方式相結合。這些情況都將會直接影響平臺的復雜程度。③要清楚在此過程中是否需要配置信號監測功能,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廣播電視的信號集成平臺基本可以分為接收和發送、格式轉換、信號整合、監看監管等4部分。
2選用適當的信號處理方式
在收、發信號格式相同,也無需對節目進行監測的情況下,則不必對信號進行處理,直接通過連接線將收信設備和發射設備連接即可,這種情況大多出現在地處偏僻的中繼站。更多的臺站還是需要將信號進行處理,主要分為兩種情況。①僅對信號進行監看。這種情況也比較簡單,將接收信號的輸出端一路接入匹配的解碼器進行監看,另一路接入發射設備送往下游臺站。如果收、發信號格式不一致,那么再另加入一個適配器即可,如圖1所示。②對多種格式信號進行整合并監看。通過前面①的內容分析,可知這個步驟的關鍵是要選擇與信號格式相匹配的信號處理設備。衛星和光纖,仍是目前廣電系統常用的傳輸手段。如圖2所示,衛星接收機接收的節目和光端機接收的E1類型的廣播節目都是單路信號,可被直接解碼使用;光端機接收的DS3信號為復用碼流,多為包含不同節目的信號包,只有當信號轉換為ASI格式時,才可以通過碼流地址選擇出所需要傳輸的信號,再將其分別送入復用器和監看設備;復用器通常只對ASI信號進行整合,并不改變其格式,因此需要再次經過適配器將格式轉為DS3,才能送至發射設備用于傳輸。③監看功能主要通過網管系統實現。網管系統一般由錄流服務器、監看服務器、顯示器等設備組成,能實時直觀地反映出信號質量優劣和傳輸通道穩定與否,更能為判斷故障提供可靠的保障。因此,可以在任一關鍵結點取出信號進行監看,如果信號格式與監看設備要求的輸入格式不匹配,加入適配器即可。監看信號既可以是傳統的ASI信號,也可以是現代的IP碼流。另外,對同一路信號使用多種模式進行監看時,由于選點位置不同,以及監測設備存在的固有電氣缺陷等原因,監測效果也會有差別。因此,對重要的傳輸結點可以選用多種途徑進行監測。
3備份和應急預案
①需要對重要結點信號進行備份。針對信號源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光纜和衛星信號中選擇主用信號和備用信號,若同為光纜信號,可以要求上游部門送出經不同路由合成、送出的信號;針對某一臺重要設備可以增設熱備份。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將所有的信號輸入端口連接好;將輸出端口信號線空甩并做好保護,以備隨時接入電路;從圖2中可以看出,適配和復用在整個鏈路中均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其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應該適當進行信號備份;針對發送信號流,可加入切換器,對主、備復用器輸出的信號質量進行甄別后再使用,從而達到對整個傳輸鏈路進行備份的目的。②應急預案是確保安全傳輸的最后一道屏障,在設計系統方案時就應制定完畢,在電路試運行期間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被調整,當系統進入正式運行階段,其務必完善并極具操作性。
4正確選擇鏈路設備
目前,廣播電視傳輸設備集成度高,許多功能已經完全進入模塊化階段,有些設備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功能模塊進行定制,而且大部分的模塊均支持熱插拔,這些高科技為合理搭建傳輸鏈路和及時處理設備故障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因此,只要制定出合理的傳輸方案和計算出正確的傳輸容量,選擇傳輸鏈路所需設備的問題將迎刃而解,至此廣播電視信號集成平臺的設計工作也圓滿完成。
5結束語
廣播電視信號歷經了模擬、數字、IP碼流等多種傳輸模式。文中未涉及對現在比較常見的IP流信號的處理和使用,一是IP流暫時在傳統的廣播電視信號傳輸系統中的應用還不是很廣泛,二是文中主要是提出設計思路,正所謂萬變不離其宗,對信號格式處理的方式也是大同小異,所以只要思路清晰,一定可以設計出合理的傳輸鏈路。隨著科技的發展,傳輸理論越來越完善,傳輸技術越來越先進,傳輸手段越來越便捷,傳輸方式越來越多元,傳輸效率越來越高效,傳輸設備越來越集成,這些都為完成廣播電視優質高效傳輸的任務提供了便利條件。因此,對如何跟緊科技迅猛發展的步伐,利用先進技術傳輸信號的探索將會一直在路上。
[參考文獻]
[1]關良柱.衛星數字廣播電視技術[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3.
[2]方德葵.有線電視網絡與傳輸技術[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5.
[3]方德葵.廣播發射實用技術[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5.
作者:姚曉亮 單位:內蒙古自治區廣播電視局
- 上一篇:廣播電視臺融合媒體關鍵技術研究
- 下一篇:廣播電視調查研究幾點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