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媒介低俗化原因及策略探究論文
時間:2022-12-21 10:42:00
導語:電視媒介低俗化原因及策略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從提高媒介認識,提倡電視作品原創性、加強法制建設,完善制度體系、加強對媒體從業人員及受眾素養的教育等方面闡述了電視媒介對創造良發展的外部社會環境,重建社會道德規范體系的重要意義。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傳媒技術的發展,電視已成為中國千家萬戶的“成員”之一。電視媒介的導向也引領著中國電視觀眾的生活。做為一名新聞工作者有義務、更有責任成為把握正確的媒介導向的’‘舵手”。本論文旨在從分析電視媒介低俗化現象產生的原因人手,探討如何盡快走出電視媒介的導向誤區。闡述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對社會發展進步的必要性。
經濟利益的唆使推動了電視媒介對收視率的片面追求,是出現低俗化的原因之一。為了獲取利潤,傳媒必須爭取最大多數的受眾,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滿足較廣泛受眾的需求。電視臺為爭奪“收視率”而低俗,也歸根于當前我國媒介競爭日趨激烈的現狀。第一是不同性質、不同層次媒體之間的競爭。如國家或中央媒體與地方各級黨政媒體之間的競爭。第二,轉型而來的媒體與新興媒體之間的競爭,而轉型媒體依然占據著絕對的政治優勢。第三,政黨政府媒體與私營或合營媒體之間的競爭。前者擁有強大的政治背景,多為政黨或政府機關,因此,其信息具有先天優勢,經常被授權重要的政治新聞或關乎國計民生的重大新聞,占有絕對的受眾群體。第四,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競爭。傳統媒體主要是平面媒體、廣播、電視等媒體,后者主要是網絡媒體等。電視媒介激烈競爭,拼收視率,我認為深層根源也在于經濟利益。例如電視臺要生存下去,就必須有廣告,而要吸引廣告客戶,就必須有一定的收視率。在這種情況下,一些電視臺就會在比較有人氣的娛樂節目上動腦筋。
一、媒體要提高認識,提倡電視作品的原創性
根據傳播學原理,媒體的權利主要包括信息采集權和信息權,從信息的收集、篩選到信息的過濾、公開,每一個環節都體現著這種權利的主導作用,因而這種權利就成了一種可利用的資源。電視媒介在擁有這些權利的同時也必須承擔應有的責任。電視媒介應更多地強調自己應盡的社會責任,而非這種權利,并接受職業道德的約束,在利益與責任的平衡點上做出正確的選擇。在市場化的今天,電視媒介從業人員要提高認識,自覺抵制低俗之風。
二、管理部門建章立制,加強監管
大眾傳播是一個具有強大影響力的社會信息系統,也是一種制度化的傳播,大眾傳播必須在特定的社會制度條件下進行。治理電視媒介低俗化,單靠電視媒介的自律是遠遠不夠的,而制度的建設更能起到制約的作用。從這一點來看,治理低俗化問題的核心在于制度建設。目前,很多低俗化問題的出現是因為沒有制度監管,或者說有的制度責任不到位,把關不到位,疏忽大意,或者是管得不嚴管得不細。制度管理才是加強管理的核心,粗放式管理帶來的是制度的滯后,也是出現低俗的原因之一。此外,所有衛星頻道黃金時間播出的所有節目都要進行備案制,包括電視劇、新聞節目、選秀節目、談話節目以及晚會等等。
三、迅速而有效的建立全天候監看制度
電視節目播出后,效果如何,是否違法違規,是否低俗,采用監看制度就是一種有效的監督與反饋。監看制度的前身是新聞評議制度,新聞評議組織較早由英國先行發起,收到成效后廣為西方國家仿效。我國也較早系統性地開展了新聞評議制度,但對電視媒介的監看制度則于上世紀末才逐步推廣。實踐證明,全天候監看,及時發現問題,是治理電視節目低俗化的有效手段。因為目前很多電視節目的種種問題,都是監看機構發現的。監看是治理電視節目低俗化最前沿的一個機構。治理電視節目低俗化,要充分發揮監看機構的作用,加大對多發問題時段和類別的監看力度。同時,監看和治理電視節目低俗化要想有成效,快速反應機制非常關鍵,監看的管理者一定要及時向監看人員傳達有關要求和精神,只有這樣才能知道當前監看的重點,才能夠做到要重點反饋。
四、對從業人員開展主觀認識與素質教育
要治理電視媒介低俗化問題,從電視從業人員人手,首先要提高從業人員的政治素質。從業人員應該加強自律意識,絕不能把“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當作借口來迎合低級媚俗的風氣,要真正做到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其次是提高從業人員的思想和文化素質。電視是一個實踐操作性很強的行業,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不能不對文化理論素養提出更高的要求,理論素養、文化修養、知識視野對于他們的創作實踐有著重要的指引作用。所以只有電視從業人員提高自己的思想和文化素養,才能提高電視節目的制作水平,才能真正治理電視節目低俗化,才能真正糾正當今中國電視媒介導向上的誤區。公務員之家
五、長期而廣泛的開展電視媒介受眾素養教育
受眾素養方面的培養與提高是走出當今中國電視媒介導向誤區的一條可行之路,只有大多數公民都具備良好的素養,才能保證電視媒介的導向始終處于良性軌道中。可以在社會上廣泛開展電視媒介受眾的素養教育,形成一股良好的風氣。首先,電視媒介受眾素養教育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應當從學校教育人手,逐漸發展成為為一種全社會性的素養教育。大學生、中學生是電視媒介文化的重要接受者,他們畢業后的社會影響力可以使電視媒介受眾素養的知識輻射至社會各個層面。開展電視媒介受眾素養教育尤為重要,應該把這種教育提升到一種基本素質教育的高度,教育對象不應僅限于中文專業、傳播學專業和藝術專業,也不能僅限于文科學生,應當作為一門常識性的科目列入學校的教學計劃。只有這樣才能從受眾的主觀角度對電視媒介存在的種種導向誤區進行的根治。
- 上一篇:企業養老險年金制健全剖析論文
- 下一篇:解析企業管理創新有關問題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