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紀中金庸劇的電腦特技淺議論文
時間:2022-01-04 10:17:00
導語:張紀中金庸劇的電腦特技淺議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計算機特效的應用,是武俠影視產品的里程碑。過去難以以影像表現的武俠世界,如武功、動物、景觀等,現在都可以倚計算機特效的幫助,呈現于觀眾眼前。但有質量的計算機特效,需要極大的資金,這與相對成本較低的電視劇制作來說,帶來相當大的困難。
張紀中是一位愿意大力進動應用計算機特效的電視人,這除了電視計算機化是可以帶來新的視覺感官外,最主要的,還是他有人所不能的集資和理財能力,也就是說,同樣的投資,他的電視劇總比其它的更具規模與效果。比較一下趙文卓版《書劍恩仇錄》與《射鵰》,很容易便發覺到它們的分別。
《笑傲江湖》的計算機特效
《笑傲江湖》是張紀中初試啼聲的金庸劇,計算機特效的規模相當有限,只是在摸索階段,這里的計算機特技包括有激光效果、武器動畫與前后景的合成。除此之外,還有把鋼絲(威吔)抹掉的技術,雖然這效果通常是會被觀眾忽略的,郄最為重要。
在沒有計算機特效的年代,以往需要吊鋼絲的場面,要用攝影角度與光線去遷就要拍攝的對象,以被免”穿崩”。例如,用低角度拍攝人物的翻騰動作,利用白天的光亮來掩蓋鋼絲。現在,設計類似的動作再無所顧忌,攝影角度的限制縮少了,而相關的吊鋼絲規模也大得多,最后的效果也強多了。《笑傲》里,有很多在懸崖上的武打場面,均需要倚這樣的技術。
激光效果
計算機激光由于曾被過量的采用,所以無論制作人或觀眾皆嗤之以鼻,其實,無論任何的特效,只要應用得當,皆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只有難度之分,卻并無高下之別。當然,激光效果絕對是成本低的計算機特效。
記憶之中,只有不戒和尚用內力救令狐沖一節,用了激光特效,這也不是傳統像閃電的激光,而是,當不戒和尚用掌力擊打令狐沖身上時,手掌處發出紫色的光,配以煙霧與粉末,效果相當不錯。
前后景的合成
在《笑傲》的第三十八集,有一段頗為其怪的嘗試,令狐沖與任盈盈坐在石上說話,背景是一望無際的山川,當鏡頭上下左右移動時,背景也除著移動,這當然是計算機合成的效果。可惜,無論是燈光色彩的配合,及前后景重迭移動的效果,皆不甚理想。
武器特效
在《笑傲》里,武器特效的應用最為廣范,可說是貫穿了全劇的武打場面。武器特效可分為兩種,抽象與實物的動畫。例如:獨孤九劍的劍影屬于前者;而箭和暗器屬于后者。
試舉一個抽象武器的例子:在破廟外,令狐沖雨夜大戰成不休,為了突出獨孤九劍的不同,在劍上加了殘影。當令狐沖每次揮劍時,就如打開一把扇子一般,還附上撥出的特效水點。這手法并不新穎,效果只算一般,但既然想不出更好的方法去演繹獨孤九劍,也就聊勝于無。雖然計算機特效一般,但這段兩夜大戰所營造的肅殺氣氛卻是一流,是《笑傲》里非常成功的大戰之一。
除了劍影外,還有禿筆翁的書法劍術(凝于空中的黑色文字)和黃鐘公的琴音(弧形白光),都是抽象武器,其效果卻更遜于劍影。因此,在張氏其后的金庸劇里,再不被采用。
如暗器、棋子等實物武器的特效,要比抽象的武器效果要好得多,可能由于較有真實感的關系。在電視上的武器特效,由于時間與金錢的限制,其質感并不真實,但這些武器通常在熒幕上一閃即逝,而且相對于背景,面積細少,只要做到適當的動感,還是頗為吸引的。
試想,以往在電視上看到的射箭片段,通常都是幕后人員用手拋出的,尤其是向人發射的箭,軟弱無力,非常失真。用計算機做的箭便能做到其應有的速度與力度,增加了畫面的真實感和壓迫力。
《笑傲》里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如左冷禪與任盈盈竹林大戰的竹(這里有點像《十面埋伏》里竹林之戰)、東方不敗的針線、黑白子的棋子等。而用得最成功的,要算是在結局大戰時恒山派眾女尼的飛劍。
若論《笑傲》的武戲,不得不提這場結局大戰,雖然有部分觀眾認為這樣的結局大戰,扭曲原著和俗套,但我卻認為既然是武俠劇,結局大戰的俗套總比原著的“無聲無色”有吸引力。相比于《射鵰》與《天龍》,它們在武戲上的鏡頭調度和招式套路有所進步,但就整體設計上,《笑傲》的結局大戰都是迄今為止最具誠意的武戲。
在電視甚至電影里,極少將一場大戰分成四個層次進行,《笑傲》之結局,絕對是一個異數:
第一層次:岳不群與任我行兩雄相遇,高手過招;
第二層次:任我行不敵,向問天與盈盈相繼出手,結果,向問天被劍穿身而過、斷臂、偒足,任盈盈重傷,任我行死(有部分觀眾投訴這部分大血腥),岳不群高呼天下無敵;
第三層次:令狐沖被迫出手,兩位高手翻騰飛舞,這幾組鏡頭干凈利落,配以劉歡的插曲,令人熱血沸黱,最后令狐沖揮劍削去岳不群的假胡子,劍指他的咽喉;
第四層次:滿以為大戰結局告一段落之際,岳不群忽施偷襲,先放銀針,然后執劍刺穿令狐沖肩膀,將他推向場壁,最后令狐沖使出吸星大法,將岳不群推向空中,眾恒山弟子同時飛出長劍,令狐沖用吸星大法一吸,各劍同時插入岳不群身上,把他釘在場上(這里的飛劍穿身正是用了計算機特效)。
當時對這段武戲感覺特別強烈,因為這是改編,完全不知道將會如何進展。當看到向問天重傷,深紅的血液從他身上噴出,精神為之一振。在感官受到刺激后,任盈盈也被重創而倒向令狐沖,畫面所見,她極有可能重傷身亡。
就在岳不群高呼天下無敵之際,令狐沖緩步走出,看到這里,當真是熱血沸黱。我一直擔心令狐沖不會出手,因為較早前在華山之巔,令狐沖曾在短短數招間擊敗岳不群(這一段個人極不喜歡,畫蛇添足,減低了最后大戰的張力,應該刪除),現在終于出手,豈不令人與奮。而跟著兩位高手(替身演員)的連還翻滾動作,也是整套劇集中,最具美感的武打鏡頭。
最后岳不群戰敗,滿以為大戰已告一段落之際,竟然還有驚喜,那就是岳不群的偷襲了。這最后一段打斗也是頗有調理,岳不群先出劍,繼而令狐沖在任盈盈提示下使出吸星大法,而眾恒山弟子為救掌門而出劍,眾劍最后因吸星大法的吸力而飛插入岳不群身上。這里的飛劍特效用得恰到好處,干凈利落。
看《笑傲》的結局,有難以言喻的滿足感,感覺尤勝于《射鵰》和《天龍》的結局。《射鵰》的華山論劍“偷工減料”,不提也罷;而到《天龍》時,雖然就客觀而言,《天龍》的結局文武兼備,已進步了很多,但觀眾的期望與要求也大得多。而《天龍》在結局時的倉卒收場,意猶未盡,美中不足。
《射鵰英雄傳》的計算機特效
若說《笑傲》的計算機特效可有可無,并未為全劇帶來太大的貢獻,那么,《射鵰》的計算機特效應用,便是不可缺少的。經過在《笑傲》里的探索,張紀中對計算機特效的應用更熱中,也更執迷。除著對計算機特效投資的增加,張紀中更具野心,希望計算機特技與故事情節結合得更緊密。
《射鵰》里的大鵰
三維動畫可算是《射鵰》里的大手筆,是不可或缺的。射鵰英雄不能無鵰,動畫鵰的制作,是要超越其它《射鵰》電視劇的突破口。
動物動畫的優劣,簡單來說,是取決能否做到動物應有的動感和質感。《射鵰》里的大鵰翱翔,無論是動感或神態,都是上乘之作,但大鵰羽毛的細致度和色澤光線,則還有頗大的差距,就電視上的要求來說,已然不錯。
彎弓射鵰是非常重要的情節,這里有蒙古勇士射鵰的場面,大鵰中箭墮落的鏡頭,全都是三維動畫,效果不錯,但當大鵰落地時,與地面的接觸,那動感姿態還是有所欠缺。
而郭靖射鵰的場面,只能算是中規中舉,不過不失。當郭靖拉弓發箭時,鏡頭從郭靖的一邊急速旋轉到另一邊,而他手上的動畫箭竟然在顫動搖晃。發射后,用了一個箭的特寫鏡頭,鏡頭隨著箭頭飛向在空中的大鵰,最后直插雙鵰。這組鏡頭,無論是質感、動感與氣勢,皆大有不足之處。
黑夜大戰黑風雙殺
這是《射鵰》里最出彩的武打場面,而計算機特效的應用,也令這場戲增色不少。這些特效包括有柯鎮惡的金針,還有樹葉與江南七怪的兵器碰撞。而最能與故事聯系的特效,要算是韓寶駒的汗珠了。那時,梅超風在樹下打坐練功,韓寶駒在樹上埋伏,因為緊張而滴下汗水,那一點汗珠滴到梅超風的手上,被她振開,因而發現樹上有人埋伏。用一滴汗珠來突出梅超風手爪的纖細、敏感,,編劇實在細致和高明,這也將計算機特效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還有另一組鏡頭可值一提,但個人并不喜歡。那是陳玄風手掌擊落張阿生的頭顱,畫面透視了張阿生的骨骼,突出了陳玄風能碎骨的掌力。漫畫中常見這種夸張的表達手法,但個人認為,這不是肉眼所能見到的東西,并沒有真實感。其后,也不見張紀中再采用這種夸張的手法。
降龍十八掌,金龍與水波
郭靖雙手打圈如做早操一般,然后金光亮起,一條金龍從身上閃現,真撲敵人。這樣的降龍十八掌,也算是最缺乏創意之設計。這條金龍除了比已往的武俠劇的金龍亮麗一點外,全無突出之處。
相反地,在華山論劍時所采用的水波特效,配合郭靖如太極般的掌勢,效果卻出奇的理想,以至在《天龍》時被發揚光大,《天龍》的武打場面出色,這水波特技功不可沒。
強差人意的特效
《射鵰》是一次勇敢的開發,在敢于嘗試開發新事物的同時,成果卻難有品質保證。在洪七公與歐陽峰在船上之戰,兩位高手呼風喚雨,翻江倒海,極盡夸張。這里用了較復雜的計算機合成技術,包括人物、海水背景和海浪特技。還有在大海屠鯊中,加入了動畫鯊魚。這些技術,只能徘徊在極低的層次。
在撒麻爾罕一役中,黃蓉為逃避歐陽峰的追蹤,約郭靖在雪峰上相見,這里用了計算機合成的背景,還加上雪山假景。這里的背景合成比《笑傲》沒有任可進步,再加上那雪山假景,假上加假,當然不是負負得正。而最難忍的是兩位主角的表演,這雪峰是極度嚴寒之地,而黃蓉只是被了一件開胸斗篷,更露出頭頸;而他們的說話、神情和動作,更絕無寒冷的感覺。前期制作這么精良的劇集,竟出現了這么粗疏的一幕,真不知編、導、演他們在做甚么!
《神鵰》里有一幕說楊過與洪七公在雪山相遇,是用類似的假景及背景計算機合成拍攝的,真不禁令人擔心。
《天龍八部》的計算機特效
《天龍》的特效無疑是比《射鵰》用得更多及更好,但沒有太多的新技術,只是將已住較成功的效果改量得更完美,更能配合故事與情節。喬峯的降龍十八掌,就是最佳的證明。它能因周遭不同的背景而變化,化出以不同物質凝聚而成的飛龍,如水龍、砂龍、葉龍、塵龍。在計算機技術的層面,這些較果比已住的,表達得更細致;而在創作的層面,則更能配合故事、人物與場景的發展變化。
特效水波的應用,在《天龍》里更是大行其道。除了六脈神劍外,還有蕭峯的掌風(蕭峯輸送掌力給阿紫,以對擴摘星子)和慕容復的劍氣(萬仙大會之戰)。個人認為,六脈神劍的演繹過分簡單,顯不出威力。若加以改良,將六脈神劍的劍氣再加變化,做出不同的水波,包括不同的速度、粗幼、形式,或放出如水珠或子彈般的劍氣,更可以做到弧形、折射等奇特效果。
閃電貂與段譽的胃壁
《天龍》的特效生物也不少,包括冰蠶、蜈蚣、莽牯朱蛤和閃電貂等。一般來說,表面有光澤的東西如鱗甲等,效果比較理想,而毛發這么細致的質感便難于表現了。可想而知,一般昆蟲的效果要比閃電貂好得多。而閃電貂的三維動畫,還要與實物接觸,例如攻撃對手和在墻壁奔跑,則效果更是拙劣。閃電貂動畫是《天龍》最差的計算機特效。
還有一段情節,也是相當不堪的:當莽牯朱蛤走進段譽口內,段譽的胃壁呈現眼前,這段描繪了莽牯朱蛤被胃酸溶解。莫說那胃壁極不真實,即使計算機特效能做出較理想的效果,這段也是畫蛇添足,全無美感,應當刪去。
激光棋局
當段延慶囚禁段譽于萬劫谷時,段正明趕往營救,與段延慶狹路相逢,兩人各施一陽指試探對方功力。這時用了激光特效,指力像閃電般擊向對方,效果理想。但其后再不見用這方法來演繹一陽指,非常可惜。莫非張紀中認定激光效果上不了卓面!
其后,有一場別開生面的激光效果,那就是黃眉僧與段延慶的棋局。他們各以指力,破虛空而成棋局,將內力棋盤凝于空中,還附有黑與白的棋子,相隔于兩人之間,飄游不定。當鏡頭左右推進時,這棋盤隨著不同的攝影角度移動,蔚為奇觀,是《天龍》里最吸引、最有觀賞性的計算機特效之一。
內力劃破虛空,凝留其間成一條光線,看慣了武俠小說的觀眾,均能接受。但那棋子又作何解釋?假若那棋子是實物,是黃眉僧隨身攜帶的東西,只比一般的棋子稍大一點,那就更合情合理了。
《天龍》的背景合成
相信觀眾不會忘記在《天龍》結局時,簫峯面對的十萬遼軍,這里用了計算機背景合成的技術,光線的處理頗理想,效果不錯。但《天龍》里的背景合成,也不乏像《射鵰》或《笑傲》般低劣的效果,像虛竹過接天橋的場景就是一例。綜觀而言,如果背景沒有移動,較果會好一點;若人物用半身與背景合成,人物與背景的比例相去不遠,則更為理想。《天龍》里有一些表現輕功的場面,只有人物的上半身特寫,人物作出飛奔的樣子,而背景則飛快地向后移動,做到飛跑的效果,那都是用背景合成來處理的,但并不容易察覺。喬峯與段譽初次邂逅,比賽腳力,便用了這類的效果。
對象和人物復制技術
這是《天龍》的一次新的技術開發,其中為人熟悉的,便是在簫峰平叛時遼軍的戰陣,還有,是在蕭峯平叛時,遼軍用盾牌組成的盾墻,基本上都看不到破綻。但是,這些都是較為靜態的畫面,也就是拍攝角度固定不變的畫面,而拍攝對象也沒有移動,這類畫面難度并不甚高。而《神鵰》里,相信我們能看到動態的復制效果。
《神鵰俠侶》的突破
《神鵰俠侶》的計算機特效制作,聲稱是其前三套金庸劇的總和,而投入的資金,超過二百萬元人民幣,更在拍攝期間,邀請了特效制作指導參與拍攝的工作,希望拍攝到的影片,更能配合計算機特效的制作。這可說是已具備了大電影的規模。張紀中在特效方面的野心,是要帶領電視劇的先河,在應用計算機特效的內地電視史上,寫下新的一章。
《神鵰》中的神鵰
若說張紀中之前的特效探索,是希望這種特技更能配合故事的演繹、人物的塑造、和場面氣氛的營造。那么,《神鵰》的特效,便由配角提升到主角的地位,那就是這位鵰兄了。也就是說,過往計算機特技應用的成與敗,對其劇集的影響,還不算舉足輕重;那么,這位鵰兄的成功與否,是決定《神鵰》的檔次的一個標準。
金庸善于描寫人物性格,但似乎對神鵰,除了塑造成較為人性化之外,并沒有濃墨重彩。舊式的武俠小說,通常都會描寫一些怪獸,像仙鶴、火龜等,除了可增加一點奇異色彩外,也沒有太大用處。金庸設計神鵰,不知有何玄機,而且還把其名字放在書名內,這也是他的小說唯一的一次。我實在看不到甚么玄機,書內的其它的人物,也比神鵰豐富精彩。個人估計,《神鵰》既然是《射鵰》的延續,那加上了一個“鵰”字作為書名,以資識別。當年金庸倚《神鵰》的讀者來支撐初辦的《明報》,這個標記,還是要加上去的。
張紀中卻有著另一番的心情,跟據他的訪問,他要將神鵰設計成天神一般,比平常人要高出一倍,有發達的胸大肌和粗壯的大腿。據個人猜測,他把神鵰付予象征意義,神鵰是浪漫的象征或愛情的守護神。
眼高而手低是辦不成事的,究竟張紀中的手能伸到那里,還需拭目以待。就過往的表現,張氏金庸劇里的動物特效,如大鵰、閃電貂等,還沒有較理想的例子。可是,今次的神鵰,采取了外國特技電影的攝制方法,包括真實模型和真人數據的運用,看到視頻中的介紹,效果已遠超于前作。
評估神鵰的計算機特效,可以包括以下的各個方面:
%268226;羽毛的質感;
%268226;行為的動感;
%268226;光線的處理;
%268226;鵰與人物及其它事物的接觸;
%268226;神鵰的面部表情。
由于用了人的行為數據,在視頻中的片斷,神鵰的動作靈活生動,非常出色。而因為有真實的模形,在質感方面,個人相信沒有太大的問題,至于其它方面,這時還難以論斷。最希望是可以達到《哈利波特3》內的“貓頭鷹鳥”的效果,但只要對比一下資金與時間的懸殊,就知道這是妄想。
復制軍隊
《天龍》內出現的遼軍方陣,點到即止。今次的襄陽大戰,卻是實實在在的兩軍對壘,要應用計算機技術復制十萬大軍的廝殺。從視頻上,可以看到一個計算機動畫的仿真片段,鏡頭從襄陽城頭向城外推進,可見蒙古戰車和蒙古軍隊正在攻城,這是一個動態的畫面,比《天龍》的方陣要難得多。
很希望能看到軍隊用戰陣作攻守,可惜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一套影視作品,有比較完滿的演繹。即使《神話》這樣超個一億元制作的大電影,它的戰爭場面,還是徘徊在二三流的階段,所以,也不能太過荷求《神鵰》襄陽大戰的特效成績。
根據介紹,裘千尺的棗核會做成像《matri》內的特效一般,用了子彈出膛的效果;而李莫愁的冰魄銀針,也會用一些新穎的方法來演繹。玉女心經、打狗棒法、黯然銷魂掌等,也要用計算機特效來處理。個人相信,《天龍》里已相當成熟的水波和砂塵效果,還會大派用場。
- 上一篇:剖析貨幣銀行危機理論預警系統存在研究論文
- 下一篇:對話式課堂教學的技巧探索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