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電視監測監管體系研究
時間:2022-05-26 09:08:20
導語:廣播電視監測監管體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前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的不斷進步,標準化工作對生產、管理、經濟等發展的作用越來越大,社會的各個領域都滲透著標準化的深刻影響。可以說,標準和標準化,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標準和標準化的作用和影響也時時刻刻發生著變化。標準化在發展戰略、組織建立、運行機制、體系優化、國際化進程和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廣播電視的監測監管工作已經成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推進文化改革發展和提高文化軟實力的重要一環,建設“互聯互通、可管可控、智能協同、高效覆蓋”的全國廣播電視監測監管體系,必須要加強監測監管標準化建設。建立健全監測監管標準體系,在監測監管業務的規范管理、業務系統的建設實施、監測精度的統一協作、監管執行的運作管控,以及整個廣播電視監測監管事業的運籌帷幄等方面,均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2標準的基本概念
標準體系,是由一系列標準組成的系統,是一定范圍內的標準按其內在聯系形成的科學的有機整體。那么,廣播電視監測監管標準體系的建立,就是要建立全國廣播電視監測監管行業的標準化。
2.1標準的分類
按照標準化的對象,結合廣播電視監測監管的實際,將監測監管標準分為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和工作標準等三類標準。(1)技術標準監測監管領域中需要協調統一的技術事項所指定的標準,包括基礎技術標準、系統技術標準、監測技術和方法標準、檢測試驗方法標準以及安全標準等。(2)管理標準監測監管行業中需要協調統一的管理事項所指定的標準,包括管理基礎標準、技術管理標準、經濟管理標準、行政管理標準等。(3)工作標準在監測監管工作各業務環節的責任、權利、范圍、要求、程序、檢查方法、考核辦法等所指定的標準,一般包括部門工作標準和崗位(個人)工作標準。
2.2標準的意義
監測監管標準化工作,既是從源頭抓好質量、樹立監測監管權威的治本之策,也是規范監測監管業務的有效措施和重要保障。做好標準化工作,是實現現代管理和科學管理的需要,是促進管理創新、技術創新的動力,意義重大。(1)科學管理的基礎縱觀我國廣播電視監測監管事業的發展,無論是在業務相對單一、范圍相對有限的事業發展初期,還是在多種業務并行、范圍不斷擴大的事業飛速發展的現在,監測監管的監測集成化、監管一體化是必然發展的趨勢,其中真正能夠在各級部門、各項業務、各類技術、各型系統中起到聯結和紐帶作用的,就是標準。(2)保障科技創新通過技術標準的統一規范,將規范的科學技術和應用的創新迅速快捷地過渡到各技術領域,是建立全國各級監測監管協同聯動長效機制、實現全國廣播電視統一監測監管的根本保障。(3)信息化的條件廣播電視監測監管信息化的基礎設施初具規模,信息化應用建設初見成效,統一監管平臺的建成,標志著全國監測監管信息化開始進入長足發展。標準化是信息化建設的支柱,是保障和促進信息共享的基礎,是形成和促進業務協同的依據,是互聯互通的前提,是保障信息化高效、安全、TerrestrialDigitalTelevision運營管理IndustryOperation54.www.rti.cn可靠發揮作用的保障。(4)權威的樹立,質量的保證廣播電視監測監管工作,是對播出質量效果和秩序的監督、對安全播出的保障、對內容合規性的管理、對輿論導向的掌控。監測監管標準,是技術與安全監測的標尺,輿情和導向監管的依據。加強廣播電視監測監管建設標準、技術標準和行業規范的制定,規范廣播電視監測監管系統建設、技術維護、評判依據的標準化、規范化,創建一個公開、公正、公平的監測監管環境,提高監測監管的客觀性和科學性,保障了廣播電視監測監管的戰略性發展。
3廣播電視監測監管標準體系框架
3.1標準體系框架構建方法
按照標準體系構建方法論,需要根據目標對象的標準化基礎條件,給出標準體系的構建類型,進行標準體系的構建。根據目標對象的差異,可將標準體系構建的類型分為創建型、提高型和完備型三種。(1)創建型標準體系首次建立標準體系,此前從未建立過標準體系,以填補目標對象標準體系的空白,解決目標對象標準體系的有無問題,是初建的標準體系,現行標準數量少,需制定的標準數量多。(2)提高型標準體系目標對象已建立過標準體系,是對原標準體系的修改、補充和完善,屬于成熟期的標準體系,體系中現行標準積累的數量占主體地位,需制定的標注數量少。(3)完備型標準體系對原標準體系的優化性重構,主要解決目標對象的全面性問題和目標體系的質量和效果,體系中現行標準的數量多,需制定的標準數量少,修訂、修改提升水平的標準占一定的比例。
3.2廣播電視監測監管標準體系框架
隨著廣播電視的發展,廣播電視監測監管目前涵蓋對廣播電視傳統媒體的技術監測和節目內容監管、對新媒體中視聽節目內容的監管、對廣播電視安全播出管理以及對行業信息安全的管理。目前,廣播電視監測監管有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共計153項,其中大多為廣播電視技術監測類標準,廣播電視監測監管標準體系仍需進一步完善和提升,屬于提高型標準體系。根據廣播電視監測監管業務以及監測監管工作所涉及的管理和技術內容,將廣播電視監測監管標準按照技術監測、內容監管、安全播出和信息安全四項業務領域,分為通用類、管理類、建設類、技術類共4類。通用類包括廣播電視監測監管名詞術語、定義、管理規范、編碼規范等,管理類包括運行維護規程、管理規程、工作標準與規范及工作指南等,建設類涵蓋系統建設及臺站建設等實施指南、建設標準等,技術類包括技術規程、技術要求、測量方法、接口協議及參數標準等。廣播電視監測監管標準體系框架圖構建如圖1所示。廣播電視監測監管標準體系建設,從戰略的高度推進了監管體系建設的規劃實施,從構架的角度促進了各級監測監管系統的互聯互通,在管理層面確保了廣播電視播出和節目內容的可管可控,在應用層面支撐了監測監管業務的智能協同,充分體現了監測監管的高效覆蓋。
4結束語
加強廣播電視監測監管建設標準、技術標準和行業規范的制定,規范廣播電視監測監管系統建設、技術維護、評判依據的標準化、規范化,創建一個公開、公正、公平的監測監管環境,提高監測監管的客觀性和科學性。加快標準化工作的步伐,盡快建成重點突出、結構合理、適應發展的監測監管標準體系,通過規劃、組織、執行、指揮、協調與控制,保證監測監管各工作環節的相互銜接與配合,取得監測監管的最佳效果,更好地發揮監測監管的作用,滿足全國各級廣播電視監測監管的要求,促進廣播電視監測監管事業的健康發展,創建監測監管的品牌效應,保障廣播電視監測監管事業的跨越式發展。
作者:郝蔚 單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監管中心
- 上一篇:廣播電視新聞寫作技巧
- 下一篇: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發展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