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電視大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探討

時間:2022-02-15 09:17:24

導語:廣播電視大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廣播電視大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探討

摘要:課程思政作為一種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已經融入開放教育教學之中。本文以漢語閱讀(1)課程為例,探索在課程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方法和途徑,歸納在探索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并提出教學改革建議,為今后的教育教學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漢語閱讀

一、漢語閱讀

(1)課程思政教學實踐漢語閱讀(1)是漢語言(新疆試點)本科專業的一門統設必修課程。教學對象是具有??茖W歷基礎的在讀本科學生。本課程教材內容共有16章,在教學中結合學生特點,選取“世界上最愛我們的人”“李時珍和《本草綱目》”等8篇文章,融入尊老愛幼、住房問題、環境保護、傳統文化等思政元素,使學生不斷堅定“四個自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一)將思政元素融入課程教學文件中

課程教學文件指課程的教學大綱、實施細則、考核說明、課程說明,是課程的指導性文件。在教學文件中融入思政元素,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課程思政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的根本實踐。本課程主要通過閱讀文章,讓學生體會文章中的表現手法、寫作手法、語法知識點等,傳授學生文章閱讀技巧。課程教學始終堅持做到在教案撰寫、知識點提煉中融入思政元素,具體將課程內容分為16個章節,并在部分章節中融入工匠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尊老愛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動物保護、住房問題、就業問題等思政元素。教學大綱是對一門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計劃、資源建設情況等內容進行明確闡述,為課程教學指明方向的綱領性文件。在教學大綱中融入課程思政相關內容,是踐行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一種體現,旨在指導責任教師在課程資源建設、課程直播課、課程輔導、課程答疑等過程中都要融入相關思政內容,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工匠精神、先進模范人物事跡等內容用潛移默化的方式傳授給學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鼓勵學生積極學習,為實現中國夢不斷奮斗[5]。

(二)將思政元素融入閱讀材料中

漢語閱讀(1)課程的主要授課內容為課文,寫作手法、寫作技巧等知識點也都是從課文中提煉,所以本課程主要是以課文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形式來踐行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授課中不僅將課文的大致內容向同學們進行講授,并且不斷將思政元素融入閱讀材料中,這樣既傳授了專業知識,也使思政元素與課程內容得到了很好的融合。如:講解“母親的玫瑰”這篇文章時文章內容主要講孩子永遠是父母最牽掛、最疼愛的人,并且孩子對父母也很孝順,為生病的母親買了玫瑰花的故事。因此在講授過程中,可將家風、尊老愛幼的內容融入其中。講解“李時珍與《本草綱目》”時,可將工匠精神、社會責任擔當、刻苦嚴謹的作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然生態等內容融入文章講解過程中。在課文內容講解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方式,不僅使學生更容易接受,也易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三)將思政元素融入練習題中

課外平臺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6]。課外平臺對課內知識點進行了有效延伸。漢語閱讀(1)課程的主要內容是課文和練習題。除了向學生講解課文內容、寫作方式等知識點外,也可讓學生做練習題以鞏固知識,達到課外延伸的效果。在講解練習題時,可將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如:第九章第二篇課文的課后題為:你有沒有當過“粉絲”的經歷?當提到這個問題時,教師首先對“粉絲”的意思進行解釋,然后又聯系到“偶像”這一詞語,并問學生有沒有自己的“偶像”,教師借助這個問題引出在抗擊疫情中無私奉獻的醫護人員、快遞小哥、武警戰士等,用他們的事跡來幫助學生理解“偶像”的真正含義,用抗疫精神來感染學生,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祖國的強大,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第十一章第一篇課文的課后題為:介紹一下銷售員的優點。文章中講述銷售員的辛苦及誠實待人、誠實做事的故事,由此可提煉出“誠信”的內容,引導學生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傊?,在課后練習題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方式作為課外延伸的途徑,能將思政內容不斷傳授給學生,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從而實現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和實踐的目的。

(四)將思政元素融入直播課中

課堂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主渠道,教師主導的課堂平臺建設是課程思政實施的關鍵[7]。新疆電大,網絡教學是主要手段。通過學習平臺,創建視頻、題庫、測試題等多種教學資源,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教學支持服務。其中面授課和網上直播課是學生最直觀的學習形式,教師利用網上直播課,在授課內容中加入思政元素,與學生面對面教學,為學生答疑解惑,向學生傳播優秀中華文化及優秀科技工作者事跡等思政內容。實踐證明以當今熱點話題為思政元素的授課形式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引起共鳴,也使思政元素更容易被學生所掌握,真正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教師在漢語閱讀(1)課程的面授課和直播課中,可選擇在教案中融入孝敬老人、熱愛家庭、熱愛祖國及住房等熱點話題的思政元素(下表)。

二、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思政教學改革的探索實踐,找到一些將思政元素與教學內容相融合的方法,但同時也發現一些問題。

(一)思政元素界定不清晰

在探索過程中發現有時對思政元素的界定不清晰,有些教師認為思政課程就是課程思政。在教案撰寫中,只是單純地將相關思政的內容加入教案,沒有與教材或知識點的內容相結合,更沒有對思政內容展開講解。有些教師雖然將思政元素的界定區分得很清楚,但在融入思政元素時,認為與思政相關的內容才是思政元素,只有國家領導人的講話才是思政元素。所以在與教材或知識點融入時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思政元素融入較生硬

在探索中發現有時在授課中融入的思政元素較生硬或不貼切,只是單純地加入了一個思政元素,沒有做到“潤物細無聲”。如教材中有一篇課文內容是租房,這時加入“住房”相關內容并與教材或知識點相結合即可,但有些教師只是加入“住房”的相關政策,沒有與課文內容相結合,更沒有進行深入講解,導致學生不知道老師在講什么,從而失去學習興趣。

三、課程思政教學的建議

通過對漢語閱讀(1)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探索實踐,為解決存在的問題,以更好地將思政元素與課程內容相融合,不斷提高教學效果,提出幾點改進措施。

(一)運用多樣化思政教學手段

課程思政賦予了課程教育的價值引領和思想教育的功能,因此必須以學生為中心,科學制定教學方法,以多樣化的教學形式給予學生切實的體驗感[8]。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教學模式,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利用思政視角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理論水平

在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探索中發現,教師是主體,要想將課程元素更好融入教學過程中,首先要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理論水平。定期開展思想政治理論學習、專家講座、讀書分享等活動,加強教師思想政治理論素養,提高思想政治理論水平,為更好在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奠定思想理論基礎。其次要對教師定期開展教學業務培訓,講清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區別,讓教師對思政概念有一個很清晰的了解。

(三)挖掘思政元素,自然融入教學中

教師在上課之前可以與思政教師進行溝通交流,了解最新思政知識;也可采用集體備課的形式,請思政課教師加入其中,共同討論課程中最理想的思政元素[9],與課程內容自然融合,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避免課程內容與思政元素兩張皮的情況發生。

結語

課程思政作為一種新的教育教學理念,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不斷探索,不斷創新,不斷尋找更能適應其發展的教學方法。新疆電大面對幾十萬成人學生,更應不斷探索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途徑,以學生群體的特殊性為抓手,用好課堂這個主渠道,通過培養教師的思想政治理論水平和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最終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將課程思政踐行到整個教學過程中。

作者:欒丹丹 單位:新疆開放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