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電視發射機研究

時間:2022-05-10 09:11:50

導語:數字電視發射機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數字電視發射機研究

1數字電視發射機的技術原理

1.1激勵器對數字電視發射機功能的改善。DTMB數字電視發射機的主要技術原理是通過將輸入信號的音頻、視頻信號按照規定的標準進行壓縮和編碼處理,并與其他數據信息一同打包后發送到激勵器中。這一過程中激勵器的使用是作為基礎技術存在的,而激勵器在整體的數字電視發射機應用的技術中占有著關鍵性的地位。激勵器的應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數字電視發射機的主要功能,使之可以發揮出最大的作用價值。從表1可以看出,激勵器的使用正在逐步促進電視發射機向著數字化方向轉變,而數字化電視發射機取代模擬電視發射機的時代已經到來。1.2功率加大器對信號傳輸的保證效果。在數字電視發射機的技術應用中,功率加大器的使用可以進一步增強信號傳輸效果,通過對電視信號傳輸范圍的有效擴大,從而保證其電視畫面的清晰程度。傳統的電視發射機一般會利用多種數據共同操作來實現對信號傳輸的放大處理效果,而目前溫州廣播電視傳媒集團的數字電視發射機可以通過LDMOS技術的靈活使用,來進一步擴大電視信號的傳輸范圍,以此來有效保證信號的傳輸效果。此外,功率加大器在數字電視發射機中的工作運行不會對其他處在正常工作狀態的設備產生干擾,所以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對于數字電視發射機正常工作運行的穩定性起到相應程度上的保障作用[1]。1.3數字電視發射機的冷卻系統。數字電視發射機為了更好地保證電視的觀看效果,一般在設計過程中會增設相應的冷卻系統,防止由于數字電視發射機因為長時間的運行工作出現過熱現象,從而引起不必要的系統損壞情況。在目前的數字電視發射機內部系統設置中,常見的冷卻裝置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冷風系統,另外一種采用的是液冷系統。從數字電視發射機在實際運行工作中的數據分析結果來看,液冷系統對于內部裝置的冷卻效果要比冷風系統的冷卻效果更為明顯,應用的范圍也相對較廣。冷風系統在運行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很多灰塵,對周圍的環境會造成一定的污染。而液冷系統內部通常會帶有自動消音功能,可以有效降低對周圍環境的污染程度,所以在數字電視發射機的應用中推薦使用液冷系統來保證系統的整體冷卻效果[2]。

2數字電視發射機的發展趨勢

2.1數字電視發射機的產品化發展。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于數字信息化領域的技術需求也在不斷增大。對于數字電視發射機技術來說,與傳統的模擬電視發射機兩者除了均具有一定的全固態以及單通道發射性質外,還具備相應的智能化設計,使得數字化發射機與模擬發射機可靠性相當。就目前的數字電視發射機技術應用來說,已經有許多生產廠家加入實際的生產過程。早在2002年,我國在相應的數字電視發射機技術使用方面,其關鍵技術以及關鍵設備的生產一直掌握在國外生產廠家手中。然而,近年來,根據國標規定的相關內容,我國數字電視發射機已經逐步解決了信道編碼版中的各類問題,如基帶預校正的平均功率、低相噪本振以及單頻網技術等。通過進一步完善數字電視發射機關鍵技術,獲得了數字電視發射機的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數字電視發射機正在逐步向著產品化的方向發展。2.2形成相對統一的發展模式。與國外的數字電視發射機技術相比,我國的數字電視發射技術的研發與應用落后十幾年,但隨著我國信息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目前在數字電視發射機技術中的激勵器技術、縫隙填充器以及水冷發射機等多方面技術已經在國際的數字電視發射機技術中占據領先的地位,與國外的關鍵技術之間的差距也逐漸縮小。在國標發射機產品方面,我國的數字電視發射機產品因為國內優秀的研發生產條件,使其不斷向著相對統一的生產發展模式轉變。例如,就目前的國內數字電視發射機生產廠家而言,因為具備先進的國標最新研發技術,所以生產的相關數字電視發射機產品質量有保障,國產數字電視發射機在配合國標實際推廣的過程中,也相應取得了較為明顯的優勢,其中國標多載波、單載波標準升級技術以及國標單頻網標準的升級等,在一定程度上都處于領先低位。通過對數字電視發射機技術在近幾年的應用分析,國內的生產形勢已經逐步形成了相對統一的發展模式,對于國內相關企業的發展也起著較大的促進作用。

3結語

數字電視發射機主要應用的技術原理有激勵器、功率加大器以及以液冷系統為主的冷卻裝置。為了更好地實現數字電視發射機的自動化和智能化發展,相關研究技術部門應加大對于數字電視發射機技術的研究力度,研發出具有我國特色的專業電視發射機技術,以此來縮短與西方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推動廣播電視行業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棟.數字電視發射機的技術應用探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7,8(13):288.

[2]胡志祥.數字電視發射機的技術原理與發展趨勢[J].科技創新導報,2016,13(6):2-3.

作者:林素微 單位:溫州廣播電視傳媒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