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電視智慧社區建設研究
時間:2022-09-13 08:49:33
導語:數字電視智慧社區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介紹了智慧社區概念及廣電參與智慧社區建設的意義,并對招遠廣電智慧社區定位、業務發展規劃、總體架構、社區場景等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智慧社區;系統架構;社區場景
1引言
2017年12月27日,山東廣電網絡公司招遠分公司被民政部確認為全國48個農村社區治理實驗區之一,智慧社區建設已成為公司2018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已提升到助力公司轉型升級的戰略高度。公司認為:“智慧社區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電網絡參與城市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抓手。通過智慧社區建設,可以大力提升廣電網絡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拓寬增值業務發展空間,為事業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2智慧社區建設意義
廣電網絡參與智慧社區建設,不僅有利于加快廣電網絡的市場化,也有利于智慧社區的順利推進。家庭是智慧社區的核心單元,是三網融合的首選戰略要地,家庭市場是廣電鞏固高清市場的核心,也是實施“廣電+”行動和“寬帶廣電”戰略的重要途徑。三網融合以來,廣電網絡無論從用戶規模、用戶結構老齡化、低齡化,還是從市場競爭,都面臨著巨大的發展挑戰,廣電網絡迫切需要尋找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轉型勢在必行。利用建設智慧社區的契機,實現從單一業務向全業務運營轉型,實現為“智慧社區”建設助力和“戰略轉型”發展的雙贏局面。
3招遠廣電智慧社區建設
3.1智慧社區定位。我們認為智慧社區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行智慧社區建設,以廣電網絡資源為依托,與當地經濟發展、人文歷史、生活習俗緊密結合,深入挖掘本地業務特點,努力打造貼近社區用戶的個性化服務。3.2業務發展規劃。目前規劃及上線的業務有兩大類:一是政務類,主要包括應急廣播、公共導視、信息、政務信息查詢、遠程黨教等內容;二是民生類,主要包括居家養老、健康小屋、空中課堂、平安社區、家居安防、交通出行、商圈購物等內容。3.3總體架構。總體架構設計如圖1所示。省級平臺提供全省公共信息服務,市、縣兩級平臺側重于本地化及個性化服務。3.4終端機頂盒。終端機頂盒軟件為適配智慧社區鑒權功能做軟件修改:優化機頂盒啟動流程,機頂盒顯示主菜單、判斷網絡條件后增加智慧社區鑒權功能;增加主菜單廣告位與個性化圖片替換功能;定義主菜單、直播界面遙控器一鍵進入智慧社區功能。3.5視頻監控接入。監控管理平臺主要包括前端高清攝像機、網絡視頻錄像機NVR、視頻綜合平臺;智能寬帶電視監控系統主要由監控采集轉發、錄制和視頻回放、監控后臺管理等三大功能子系統。3.6其他內容接入。政務信息、社區信息、教育、其他等信息(圖文、視頻)通過智慧社區內容管理系統統一內容上傳、制作、審核、等;針對接口類應用通過開發標準WEBSERVER接口對接第三方系統,數據通過接口從第三方系統數據庫獲取。3.7平臺安全要求。(1)統一身份認證服務平臺應和廣電自身的認證鑒權系統相結合,實現統一實名身份認證,能夠向區域范圍內所有系統提供用戶身份數據服務,能夠為智慧社區應用整合提供支撐,滿足單點登錄的需求。(2)密鑰管理。廣電智慧社區平臺不同于通用互聯網平臺,它還承擔著安全播出的重要功能,對于各類應用的接入,應確保數據傳輸過程的安全性,密鑰管理應提供信息安全加密傳輸的功能,通過密鑰管理可進行公鑰和密鑰的查詢添加修改和刪除。
4招遠廣電智慧社區場景
(1)走進社區,只要打開電視、手機、不出家門就能查詢看到社區的文件通知、各種公告、各類服務信息,社區群眾可以隨時和社區服務中心進行互動。(2)社區黨員打開電視就可以參加黨員教育活動,參加組織生活、視頻會議。(3)社區群眾想辦事,通過電視屏幕就知道如何辦理,來到社區中心,遠程可視電話就可辦理。(4)走在社區花園、廣場,伴隨著優美的公共廣播音樂,愜意健身休閑。社區突發情況,通過公共應急廣播可以第一時間給每戶居民。(5)隨時能看到社區公共場合的監控畫面,發現可疑情況一鍵報警;足不出戶遍享招遠美景,共享城市化建設成果。(6)社區議事協商會議、學習活動、文藝演出、文化活動、現場直播到家家戶戶,還可以隨時回看、投票、互動。(7)老人獨自在家,出現意外情況,通過居家養老系統,一鍵求助,服務中心、社區門診第一時間趕去援助;手指輕輕一按,社區周邊商家立刻送服務上門。
5結束語
智慧社區依托有線電視數字化網絡,充分利用有線電視網絡覆蓋面廣、傳輸穩定、網絡安全性高的特點,構建信息化、智能化的虛擬社區服務運營模式,為廣大有線電視用戶提供方便、快捷、高質量、人性化的服務,智慧社區已成為智慧城市發展戰略的組成部分,極大地增強了有線運營商在三網融合中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張立新.三網融合下智慧社區的建設[J].中國有線電視,2014(1):24-27.
[2]吳國良,鄧志杰,楊大偉.基于有線高清數字電視交互平臺構建智慧社區的實踐[J].廣播電視信息,2015(3):22-26.
作者:唐金娥 單位:招遠市廣播電視臺
- 上一篇:營林技術有害生物防治措施
- 下一篇:地面數字電視直放站建設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