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白華革命歷史詩意化
時間:2022-09-06 05:41:13
導語:秋之白華革命歷史詩意化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秋之白華》是一部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90周年的獻禮之作,由霍建起導演,竇驍、董潔主演。電影沿襲了霍建起導演一貫的濃郁唯美風格,以一種詩化寫意的的手法再現(xiàn)并升華了一段艱難卓絕的革命斗爭中純潔綻放的紅色愛情。
一、勻速與唯美:散文化的影像敘事過程
作為一部以描寫愛情為主的紅色主旋律電影,《秋之白華》是特別的、特殊的。從楊之華與瞿秋白的相知相愛、到二人痛苦分離、及最終瞿秋白從容就義,整部電影以散文詩式的方式進行敘事,并且始終保持著一種勻速的、舒適的節(jié)奏伸展著電影中的每個細節(jié),讓觀影者在觀影過程中能夠不間斷的感受到存在于電影畫面的每個角落出從一而終的韻味。這種連貫性使得電影在敘事方面十分的平滑和流暢,沒有突轉(zhuǎn)、沒有中斷、甚至沒有激烈的沖突,有的只是默默如潺潺流水的細膩和綿密。
作為一部成功的主旋律電影,《秋之白華》在敘事的切入點上是十分詩化的,整個故事以共產(chǎn)黨革命先驅(qū)瞿秋白與楊之華二人從相識、相知、相愛到相守的十余年情感歷程為主線,將當時整個中國的政治革命局勢以一種透明的背景形式潛藏于二人的愛情故事之后,整部影片雖然沒有太多顯在而明確地描寫當時的社會背景和時局狀況,但透過細節(jié)不難發(fā)現(xiàn)瞿、楊二人的艱難守望之中的大大小小的悲歡與離合總是映射著當時背景下社會局勢的不斷變化、更替。電影將濃重筆墨花在臨摹愛情、愛情守望、瞿秋白與楊之華的愛情守望擺脫了俗套,而二人之間溫潤綿長的感情也將原本教材化、疏離感的革命歷史點綴上些許朦朧而帶有娟娟暖意的藝術(shù)美感。
《秋之白華》在人物和歷史事件的表現(xiàn)上都運用了非常詩意的手法,例如在處理沈劍龍、楊之華和瞿秋白這三者關(guān)系時,言語被書法取而代之,電影通過更加文雅、端莊的書寫、對詩方法表現(xiàn)了一種無聲的韻律和美感,做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讓原本應關(guān)系尷尬的三角關(guān)系卻因筆而“順”、因詩而“雅”,這樣的處理方式也保證了電影節(jié)奏貫穿的統(tǒng)一性。另外電影最后在處理瞿秋白從容就義的情節(jié)上大膽采用了唯美而詩化的表現(xiàn)方式,使瞿秋白這一革命偉人之死更渲染上了一層別樣壯美而富有韻味的沖擊力和爆發(fā)力。
二、靜與動:白描式的電影敘事視角
在敘事角度上,電影始終以第一人稱的視角來展現(xiàn)歷史中的愛情,上半部分電影由楊之華的遺作《回憶秋白》的輕開扉頁而始,描摹出楊之華眼中同時身兼靈魂導師與丈夫與革命同志身份的瞿秋白形象,并重現(xiàn)二人濃郁而溫烈的相愛過程;而隨著情節(jié)發(fā)展到瞿秋白被捕,影片后段的敘事者由楊之華轉(zhuǎn)變成瞿秋白本人,其二人的愛情也從楊之華敘述的相知、相愛遞進為深情守望、靈魂相交的過程。盡管敘述者不統(tǒng)一,但這樣輪流的敘事安排不但沒有破壞故事原有的連貫流暢性,反而更為這段動蕩革命歲月之中的愛情增添了一份默契感。
電影旨在刻畫瞿秋白與楊之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革命愛情,隨即花了大量的筆墨去描繪二人。在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90周年的大背景下,《秋之白華》用一種親民與平和的姿態(tài),賦予曾在主旋律電影中“高高在上”的早期共產(chǎn)黨偉人以樸實的人性,在人物的嬉顏歡笑的平常生活狀態(tài)和為崇高理想不惜犧牲小我的高尚品德間找到平衡,將原本過于莊嚴肅穆而少了一份親切感的歷史事件渲染詩化上一層明暖可見的現(xiàn)實愛情,這是《秋之白華》電影在一眾主旋律電影中所不可多得的。
影片中瞿秋白與楊之華的愛情淡然卻不單薄,二人一冷一熱、一靜一動,全片沒有二人互訴熱愛的只字片語,卻依舊是一部充滿“愛”的作品,而這一份溫吞而彌久的愛情,通過二人的每一個眼神、微笑和自然地對話,始終支撐著影片的不斷推進并且升華。電影的畫面是另一個表現(xiàn)愛情主題好工具,《秋之白華》之中的戶外場景有大多唯美而飽和,與詩意的臺詞和吳儂軟語的口音作用反應,試圖起到還原年代感的效果。這樣朦朧、溫暖的場面不斷烘托著電影的氣氛,恰如其分的映襯了瞿秋白與楊之華之間堅穩(wěn)的感情,使得幾分“微醉”的優(yōu)雅始終縈繞著整部電影。
三、顯與隱:意蘊悠遠的敘事細節(jié)
一部好的電影總是以細節(jié)打動觀影者,《秋之白華》亦然。細看之下,赫然是許多細節(jié)起到了深刻與升華二人革命愛情的作用。例如,電影中設置了小軒這一人物的存在便非常具有深意,她作為女子的另一種生存狀態(tài)從出現(xiàn)到結(jié)束始終是以楊之華的“對照組”出現(xiàn)的,她身上所匯集的包括女子的嬌柔、任性和幼稚恰恰與楊之華所具有的堅毅、果斷與成熟形成橋列的反差,這種對比顯然是的楊之華這一歷史人物的形象更加飽滿和生動了起來,同樣她身上所映射的具有進步意義的獨立意識與成熟行動能力也更加得意彰顯。
另外,小軒在影片中對之華重復說了這樣兩句話:“你身上有股煙味,革命的味道”“你身上有股煙味,愛情的味道”。同樣的煙味,引出來的卻是不同的后綴,顯然編劇借由小軒的口鋪設了了一條隱含著的線索,影片也由這句富有趣味和意蘊的打趣之語完成了主人公瞿秋白與楊之華從革命之情轉(zhuǎn)向相守之愛的過程。這樣的細節(jié)并不是擺設,雖有趣卻更有“真意”,往往與詩意的主題相得益彰,十分和諧而又不只是有表現(xiàn)無表達。
最后,沒有贅述,影片最終以瞿秋白凌然一身于一處清凈優(yōu)雅的花叢中從容就義作為全篇結(jié)尾。這樣將楊之華與瞿秋白的愛情再現(xiàn)終止于愛情本身最刻骨銘心的地方,配合著全篇連貫始終的悠揚、明凈的音樂以及一貫的暖色調(diào)處理所產(chǎn)生的效果不是激起內(nèi)心的仇恨或憤怒,而是一種對于美麗情緣的贊羨和對矢志不渝的崇高革命理想的敬重之前,影片所帶給觀影者的這種感情產(chǎn)生的溫和而持久,似是一處美好的回憶,每每想起總是能牽動人性中美好而堅強的一面。歷史的畫面永遠不會定格,但電影的畫面卻可以。《秋之白華》紀念了一雙璧人、一份摯愛、一段歲月和一種情懷,紅色的革命與真摯的愛情水乳交融,獻禮的不僅僅是已走過90年坎坷道路、成果碩碩的中國共產(chǎn)黨,更是那些曾經(jīng)在動蕩革命歲月為黨和國家奉獻過青春歲月與熱血生命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