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村電力發展論文

時間:2022-03-01 11:22:00

導語:我國農村電力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農村電力發展論文

一、農村能源發展現狀(一)20世紀80年代末,在全國范圍內曾進行過一次農村能源利用調查調查表明,農村居民生活用能(炊事、取暖)以及農副產品加工,如制茶、烤煙葉等,主要靠燒薪柴和秸稈,有些地方燒磚瓦也用薪柴。據估計,全國年耗生物質能實物量高達6億噸,其中薪柴2.4億~2.6億噸,這是我國生態環境遭受破壞、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加劇的重要原因之一。2000年,對全國農村居民生活用能又作了一次調查,據估計農村能源消耗總量達3.7億噸標準煤,其中薪柴占21.76%,秸稈占33.41%,煤炭占31.9%,電力占9.31%,成品油占2.04%,液化氣、沼氣等占1.58%。全國農村居民每年要燒薪柴1.45億噸,按每750公斤折合1立方米木材計算,約計消耗木材1.88億立方米。近幾年,又對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2.1萬戶農村居民用能情況作了調查,其中,燒薪柴為主的占47%(包括秸稈),燒煤為主的占24.5%,用電為主的占19%,燃氣為主的占6%,其他占3.5%。據電力部門統計,2003年農村居民生活用電915億千瓦時,只占全社會用電量的4.8%,全國約2400多個縣級供電企業年供電量,包括縣鄉鎮企業用電約8000億千瓦時,占全國全社會用電量的42%。當前,農村用電水平很低,按8億農民計算,人均居民生活用電僅114千瓦時/年,與發達國家農村居民用電2000千瓦時/年到20000千瓦時/年相比,我國農村能源利用和農村電氣化大大落后于世界先進國家水平。(二)黨和國家領導人歷來都十分重視農村能源利用和農村水電事業的發展50多年來,農村小水電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單站發電到聯網運行,從建設縣電網到建設農水電電氣化縣,到2003年底建有中小水電42266處3586萬千瓦,其中5萬千瓦以下2849萬千瓦,共建有400多個提高標準的水電電氣化縣。2003年,小水電年發電量1037億千瓦時,總資產現值超過2020億元,年創收益350余億元,形成了較大規模的農村水電產業。到2002年底,全國有1600個縣開發了農村水電站,形成了以110千伏輸電網絡為骨干網架的比較完善的縣級配電網,還相互連接形成了40多個跨縣的縣際區域性電網,互相交換電力電量。全國有800多個縣以農村水電供電為主,農村水電遍布全國1/2的地域、1/3的縣市、1/4的人口,使3億多“老、少、邊、窮”地區的農民用上了電。(三)農村水電是水利事業的組成部分,農村水電是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內容,是中小河流開發治理,改善生態環境,加快農村,特別是為“老、少、邊、窮”地區脫貧致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基礎設施1990年以前,農村水電建設主要靠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資,農村水電初級電氣化縣建設投資中,中央投資占30%以上,1990年以后到上世紀末除了國家投資外,有一些省市引入了社會資本(主要是私人資本和少數外資)。進入本世紀,特別是近幾年,大量民營資本涌入,農村水電建設的市場正在逐步形成。到2003年底全國已有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了以資產為紐帶的省、區、市一級水電(集團)公司或地方電力公司,還組建了70多個地、縣級地區性水電開發公司,其中有12家公司的股票已在國內證券市場上市。省�自治區、直轄市一級實力最強的是四川省水電產業集團,經原國家計委和省政府批準作為省級企業法人和項目法人,推動全省113個縣的農村水電和農網工程建設。四川全省180個縣有120個縣開發了農村水電,占縣總數的66.6%,有113個縣是自管、自供縣,占總數的63%。我國西南、西北、中南地區的云南、貴州、廣西、重慶、廣東、湖南、湖北、江西、甘肅、青海以及東部的浙江、福建、安徽等水力資源豐富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農村水電開發情況也很好,發展也很快。(四)農村的能源和電力不僅依靠開發小水電,全國2400多個縣級供電企業的供電,大部分還依靠大電網直供和躉售的電力供應。在1998年4月份以前,全國約有2/3縣級供電企業的110千伏及以下的配電網是依靠地方或集體投資建成的。從1998年6月開始到2003年底,國務院決定撥出一部分國債資金作為資本金,再加農業銀行貸款,共投入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項目投資達2884億元,2003年又投入了縣城電網改造項目投資334.2億元。近幾年來,貫徹實施國務院對農村電網“兩改一同價”政策后,農村電網供電可靠率由“兩改”前的94.55%上升到現在的99.3%,電壓合格率由85.17%上升到94.24%,線損由35%~40%下降到現在的15%左右,成績很大。當前,我國農村能源和電力已經從單純滿足農民照明用電,農副產品加工用電發展到需要滿足縣、市、城鎮居民和鄉鎮企業的生產、生活用電,農村能源和電力的服務范圍擴大了,需求增長也加快了,因此已不再是上世紀50年代或80年代的農電概念了,而是面向新世紀、新時代的農村能源和電力產業的概念了。這幾年國家對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投入巨額資金,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對農村能源和電力發展的最具有決定意義的投入,它奠定了新世紀我國農村能源和電力產業蓬勃發展的堅實基礎。二、大力開發和利用農村清潔、可再生的能源資源(一)我國農村清潔、可再生的能源資源小水電:我國是世界上水能資源最豐富的國家,據新的普查資料,全國技術可開發的小水電資源(5萬千瓦以下)有1.25億千瓦,年發電量5000億~6000億千瓦時,相當于年產2.5億~3.0億噸原煤,分布在西南、西北、華中、華南、華東、東北等1600個縣,在西南和西北地區大部分屬于“老、少、邊、窮”地區。目前小水電的開發程度僅為23%,全國中小河流的水電開發規劃已由或正在由各水電水利勘測設計院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水利廳設計院及地、縣水利局編制。小水電資源是國際公認的清潔、可再生、可持續發展的能源資源,也是我國擁有的最有現實意義的,清潔、可再生的能源資源。風電:據中國氣象科學院研究,全國年均風功率密度為100瓦/平方米;我國陸地上離地面10米高度風能儲量約32.26億千瓦,其中,技術可開發量為2.63億千瓦;沿海水深2米到15米能設置風電的海域,風能儲量有7.6億千瓦,共計10億千瓦。離地面50米高度的風功率密度為10米高度的2倍,按目前主流風電機組輪中心高度60米推算的技術可開發量為20億千瓦,每年約可提供40000億千瓦時的電量,相當于20億噸原煤。太陽能:全國2/3國土面積平均年日照小時數為2200小時,每平方米太陽能輻射能量為3340~8400兆焦,陸地表面每年接收到的太陽能輻射能量相當于17000億噸標準煤。太陽能的資源非常豐富,需要加強利用太陽能的科學研究,提高設備生產技術水平,創造條件擴大利用太陽能。沼氣及生物質能:農村農林廢棄物、糧食加工廢棄物、木材加工廢棄物、生活垃圾、農村秸稈等年產6億噸,折合2.5億噸標準煤。沼氣儲量理論上有800億立方米,相當于5700萬噸標準煤,垃圾2.1億噸,相當于500萬噸標準煤。(二)主管部門初步擬定的全國利用清潔、可再生能源資源發展利用規劃小水電:2003年約3000萬千瓦,到2020年增加到8000萬千瓦,7年增加5000萬千瓦,每年約新投產300萬~350萬千瓦。2003年新投產230萬千瓦。風電:2003年約50萬千瓦,到2020年增加到2000萬千瓦,17年增加1950萬千瓦。目前,國內已有10多家風電機組制造廠,可制造單機600千瓦的風力發電機,正在進一步提高和擴大風電機組的制造能力。太陽能:2003年太陽能熱水器有5200萬平方米,到2020年增加到2.7億平方米,每年計劃增加1200萬~1500萬平方米;太陽能光伏電池,從2003年的5萬千瓦增加到2020年的100萬千瓦。沼氣和生物質能:2003年200萬千瓦,到2020年增加到2000萬千瓦,結合建設社會主義清潔、衛生、文明的現代化新農村,規劃農村居民1/4利用沼氣作為生活能源,戶用沼氣達到5000萬戶,年利用量125億立方米,可節約900萬噸標準煤。養殖場及工業企業有機廢棄物無害化處理沼氣100億立方米。(三)小水電代燃料工程中共中央2002年2號文件將農村水電列為我國“覆蓋千家萬戶,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的中小型基礎設施”,要求加快發展。中共中央2003年3號文件明確要求“當年啟動小水電代燃料試點,鞏固退耕還林成果”。2003年12月水利部在四川廣安鄧小平同志家鄉向全國宣布正式啟動小水電代燃料工程。規劃在全國25個?。ㄗ灾螀^、直轄市),886個縣,350萬平方公里,7080萬農戶2.73億人口范圍內啟動小水電代燃料工程。從2004年到2020年,在本范圍內新增小水電容量2403.8萬千瓦,在2830萬農戶1.04億人口家庭內設電炊代替薪柴,每一農戶全年電炊用電量1200千瓦小時,小水電在豐水期6~7個月內可以滿足農民用電需要,在枯水期或旱季用燒秸稈、沼氣或從其他電源買電補充。小水電代燃料工程有電站建設、電網建設以及其他配套工程建設等。所需要的投資由國家財政預算內資金投入資本金再加農行貸款解決。工程建設采取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工程監理制等市場化的辦法。為了使農民愿意用、用得起電炊,真正做到以電代柴,要求年均到戶電價在0.17元/千瓦時左右,小水電全年所發電量除“自發、自管、自供”供農民電炊用電外,多余電量上網,由大電網收購。全國小水電代燃料工程的規劃工作是由各縣、市經過詳細調查做出規劃,再到省、自治區、直轄市,再到全國匯總形成的《全國小水電代燃料生態保護工程規劃》。在各級地方政府監管下,由小水電企業和地方電力企業實施這項工程,將有效保證1.04億人口的燃料問題,每年可減少砍柴1.49億立方米,相當于全國農民薪柴消耗總量的2/3,能有效保護森林面積3.4億畝,減少二氧化碳2億多噸,減少二氧化硫92萬噸,是國家對我國退耕還林區、天然林保護區、自然保護區和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保護生態環境所采取的一項重大措施。(四)全國及區域電力規劃全國及區域“‘十一五’時期電力發展規劃及2020年設想”中需要特別增加“農村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及“農村電力發展規劃”這一章。毫無疑義,農村能源及電力發展是全國能源和電力發展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特別是在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強調要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改善生態環境,不斷增強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與和諧發展,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和文明發展道路。農村能源和電力的主要特點是資源分布地域范圍廣,具有明顯的區域性和地方性,地區差別大,用能和用電消費分散,密度低,消費結構隨當地經濟狀況而異,農村能源和電力的開發和利用與生態環境關系更加密切,建立結構合理,穩定可靠,適合農村、農業、農民消費特點和承受能力的農村能源和電力產業十分重要。最近,有少數人發表一些錯誤言論,如“以電網引導電源的發展”,“適當控制徑流式水電站進一步發展”,“將邊遠的水電規劃納入主網”,“樹立大農電、大營銷的理念”,等等,這是一種不知國情、不曉歷史、不懂政策的無知之論。要知道大電網是要為農村能源和電力發展竭誠服務的電網,農村能源和電力的發展需要由全國電力企業,特別要發揮地方的能源、電力、水利系統的企業的積極性,親密合作,共同擔負起農村能源和電力發展的光榮任務。三、要法制化、規范化地進行農電管理體制改革(一)當前農電管理體制現狀1998年6月份以前,全國2400多個縣級供電企業中,約有1/3直管直供縣,1/3躉售縣,1/3自管自供縣。直管直供縣供電企業,其配電網(110千伏及以下)資產主要屬中央財政,躉售縣及自管自供縣供電企業,其配電網(110千伏及以下)資產主要屬地方財政。當然,在直管直供縣中有部分地方資產和集體資產,在躉售縣和自管自供縣中也有部分中央資產和集體資產互相摻和。1998年6月份以后,國務院及原國家計委按照國發〔1996〕35號文件及計基礎〔1999〕2178號文件,規定用國債資金作為資本金再加農業銀行貸款,投入了約3000億元的“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項目資金”,在這項資金中,資本金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共同投入,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依法按比例享有出資人的權益。據統計,這幾年國家電網公司系統“管理”的縣供電企業有1685個,其中“代管”縣供電企業763個,直管直供縣供電企業655個,獨資子公司26個,股份制縣供電企業241個;南方電網公司系統管理的縣供電企業有343個,其中“代管”縣供電企業199個,直管直供縣供電企業90個,獨資子公司7個,股份制縣供電企業47個。按照1999年10月13日,國家電力公司國電農〔1999〕561號文轉發國家經貿委《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村電力體制改革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精神,“代管”只是一個階段性的工作,目的是“加大省電力公司對農電經營管理的責任”,不是農電管理體制改革,“上劃”要依法辦事,不能平調。所以,全國農電體制改革的序幕正在拉開,要依法有序地、法制化、規范化地進行。(二)從產權制度改革著手進行縣級供電企業的改制首先要明晰產權。按照十六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關于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建立現代產權制度的規定,隨著國家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成立,各?。ㄗ灾螀^、直轄市)陸續成立了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今年年內即將初步建立中央、?。ㄗ灾螀^、直轄市)兩級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系。中央和地方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根據《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條例》將對中央和地方的國有電力資產和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項目中的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按比例所享有的權益,依法行使出資人的職責,并擔負起監督管理的責任。因此,要對全國2400多個縣級供電企業110千伏及以下的配電網資產按1998年6月份以前及1998年6月份以后投入的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項目投資中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分享的權益劃分清楚。其次要進行授權。國家電網公司和南方電網公司系統的各?。ㄗ灾螀^、直轄市)電力公司是企業法人和項目法人,不是電力項目資產和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投資的出資人,不能用“虛設產權”“干股控股”“低估地方資產”或“限制地方產權”“超低價收購農村小水電及電網資產”等方式去“代管”“上劃”“控股”躉售縣及自管自供縣供電企業。各?。ㄗ灾螀^、直轄市)電力公司要得到授權才能與地方電力部門進行股份制的談判和合作。?。ㄗ灾螀^、直轄市)一級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作為地方電力資產和權益的出資人,同樣要授權地方電力集團或小水電集團與中央電力企業進行股份制的談判和合作。再次是資產評估。1998年6月份以前及1998年6月到2003年底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項目投資所形成的縣級供電企業的資產,其資產現值和經營成果、屬性、出資人及其權益都需要由資產評估中介機構做客觀的、公正的鑒定和評估,要清查賬目、清查文件,要分清權益,要有法律、文件作為依據,凡是中央和地方國有資產以及集體資產的劃分、出售、置換、出讓、股份制合作等都要根據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制定的、從今年2月1日開始實行的《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執行,不能由“誰愿意”“誰支持”來決定。(三)堅持“打破壟斷、引入競爭”的電力體制改革中共中央十六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第三段第9條加快推進和完善壟斷行業改革和國務院〔2002〕5號《國務院關于印發電力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第三段12條及第六段26條明確了分步推進電力體制改革的方案,要“在做好試點工作的基礎上,逐步實行輸配分開的改革”。農電管理體制的改革也是輸配分開的改革。目前,有一些?。ㄗ灾螀^、直轄市)電力公司熱衷于搞“一省一公司”,在本?。ㄗ灾螀^、直轄市)范圍內原本已有躉售縣、自管自供縣供電企業,其輸配早已分開的,卻去搞“一省一個輸配合一的壟斷經營性公司”,這不符合國發〔2002〕5號文件規定的電力體制改革方向,也不符合客觀實際情況。(四)建立健全地方電力控股集團在發電側,投資主體多元化,資金來源多渠道,投資方式多樣化,項目建設市場化已經形成。目前,除了直屬中央的五大發電集團公司外,還有國家開發投資公司等。這些大型電力集團公司幾乎都擁有在境內外上市的著名上市公司。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還有50余家地方電力、能源、建設投資公司,實力較強的有申能、粵電力、深能源、浙能、北方電力、北(京)國投、山(西)國投等等,它們多數也擁有在國內上市的上市公司。這是電力行業經過10多年集資辦電逐步形成的豐碩成果。同樣,在配電側,目前已有陜西省地方電力(集團)公司掛牌成立,它是由原陜西省農電管理局改制而成,控股了全省66個縣級供電企業。在全國有18個?。ㄗ灾螀^、直轄市)已組建省(自治區、直轄市)一級的小水電集團公司或地方電力集團公司,可以在這些地方電力集團公司和小水電集團公司的基礎上建立健全成為地方電力控股集團公司,控制本行政區域范圍內的躉售縣和自管自供縣供電企業,這是符合電力體制改革在配電側“打破壟斷,引入競爭”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資金來源多渠道、投資方式多樣化、項目建設市場化改革方向的。也和發電側一樣,輸配分開的改革將對農村能源和電力的發展,帶來新的活力和巨大的推動力。四、創建完善農村能源和電力發展市場化體制和機制(一)加快轉變政府管理職能,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系根據十六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第六段(第18條)、第十一段(第36~39條)的精神,農村能源和電力發展的政府管理職能是:水行政主管部門、能源行政主管部門和環保行政主管部門等要對農村水能資源和其他清潔、可再生能源資源的開發利用履行政府監督和管理的責任,在編制發展規劃、確立各種規章制度、監督市場主體和中介組織的行為能力和責任能力,以及在制定財政、稅收、價格等宏觀經濟調控政策方面發揮作用。根據《決定》第三段(第7條)的規定,建立健全國有資產管理體系,依法履行出資人職責,維護所有者權益,要根據“誰投資,誰所有”的基本原則,依法依規,合情合理地認真清產核資,分清中央和地方所屬國有能源、電力資產的權益,要依法維護國家、集體和個人三方權益,平等對待各方資產,既要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又不可把集體和個人資產隨意上收,要嚴格執行授權經營制度,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建立企業自主經營機制根據《決定》第三段(第8條)的規定,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中央和地方的國有能源、電力企業都要遵循這項決定。各?。ㄗ灾螀^、直轄市)電力公司、地方電力集團和小水電集團公司,各?。ㄗ灾螀^、直轄市)直管直供、躉售、自管自供縣供電企業,都要逐步建立自主經營機制,成為具有自我發展和自我改造能力的企業,作為平等的市場主體,要在市場上公平公開公正地進行競爭。中央和地方國有的能源和電力企業,遵照黨的方針政策在農村能源和電力發展中的目標是一致的,利益也是一致的,所以在市場上既要競爭也要協作。(三)中央和地方國有能源和電力企業都要遵紀守法《決定》強調建立現代產權制度和現代企業制度,目的是依法保護各類產權,保障所有市場主體的平等法律地位和發展權利。為了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關于完善農村經濟體制、發展農村經濟的精神,中央和地方能源和電力企業除了必須遵守憲法、電力法、水法、環境保護法等國家大法外,還要遵守各種法律法規,遵守國務院關于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條例、關于實行項目資本金制度、關于電力體制改革等方面的決定。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制定《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促進法》,該法將規定,采取強制購電的模式,大電網有義務將清潔的、再生能源發電的全部電量接入電網,同時要按保護電價向發電企業支付電費。大電網要支持、扶助農電配電網,不能用任何不正當的理由和手段去“管、卡、壓”農電配電網。(四)爭取國家制定農村能源和電力發展的優惠政策爭取中央和地方財政預算內資金支持。小水電代燃料工程已爭取中央和地方財政預算內資金作為資本金,再從農業銀行貸款作為投資來完成這項工程,其他清潔、可再生能源利用工程也要努力爭取政府財政預算內資金,或其他政策的支持。稅收。目前國家已規定農村小水電的增值稅率為6%,對于在“老、少、邊、窮”地區開發小水電,可爭取增值稅“先征后還”的政策。在西部地區可享受在若干年內所得稅率降低至15%的優惠。電價。供給農村和農民用電的電價要能使農民用戶愿意用、用得起,有承受能力,電價不能太高。農村小水電及其他清潔能源的利用應采取自管自用,多余電量上網的原則,其上網電價不能低于該地區的平均上網電價,要考慮到小水電及其他清潔能源的電量對環境保護、生態建設有貢獻,應予適當優惠,大電網供給農村的電價按照同網同價原則來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