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電力線路工程施工工藝研究

時間:2022-04-30 04:56:01

導語:10kV電力線路工程施工工藝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0kV電力線路工程施工工藝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10kv電力線路工程施工工藝,其中具體包括基坑開挖工藝、架空線路施工工藝以及電纜鋪設工藝三部分。為相關研究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電力工程;10kV電力線路;電力施工

電力系統在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目前用電需求不斷提高的同時,10kV電力線路的建設規模也隨之擴大,對于電力線路的施工質量也提出了新要求。因此,需要在施工過程中選擇合理的施工工藝,為10kV電力線路的穩定運行提供保障。

1基坑開挖施工工藝

1.1準備工作。電力線路鋪設屬于一項施工距離較長、施工環境較為多樣的工程。而基坑開挖工作直接決定了各桿柱的位置。為此,在施工進行之前要做好準備工作。首先要對圖紙進行詳細的查看,并依照圖紙與實際環境一一對應,在基坑開挖的周邊預留標桿、標樁等施工位置指導標識;其次,要對施工環境進行詳細的勘察,對于施工進程中存在的地質環境較差或者土壤粘聚力不足,易在挖掘進程中發生塌方的區域,應提前設計好防護措施,并在施工前準備數量充足的防護施工工具與材料;最后,對于線路中經過的山地地區,存在需要傾斜施工的位置,要提前做好施工規劃,避免施工進程中出現多種安全問題,對相關人員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1.2基地預處理技術。由于施工線路較長,施工進程中可能會遇到多種存在問題的基底,為保證線路工程的穩定性,避免在使用進程中鐵塔出現沉降,使線路最低點距地面距離過小,進而產生安全隱患,施工進程中,常需對基底進行針對性預處理。如,針對巖層破碎嚴重情況,施工完成后,基底極易發生滑動的地區,可采取灌漿澆筑技術,將地下一定深度的破碎巖層凝固成為穩定性較高的整體,避免后期破碎帶之間發生滑動影響鐵搭的穩定性;在土層松軟地區中,其極大可能因為鐵塔自重而發生沉降,因此在施工前可共同碾壓、夯實等手段,將沉降提前,幫助施工人員更好地控制鐵塔高度,保障電力線路施工后的安全;針對含水量較高的土壤,可使用排水技術與防滲漏技術對基底進行綜合處理,避免其受水分影響產生沉降、最大程度上保證電力線路施工質量。1.3土石方開挖。10kV電力線路工程基坑開挖施工步驟主要分為基坑定位與基坑開挖兩部分。在基坑定位階段,主要內容是對桿位標樁進行檢查,確保其位置與設計要求相符。其中要保證標樁處于線路的中心線位置,對標樁之間的水平距離進行多次測量,最終加以確定。而后可以對桿位進行畫線,并實施基坑開挖工作。通常情況下針對土質基坑,主要采取機械開挖與人工開挖的方式。開挖過程中采用鍬、鎬等工具,根據事先對基坑的定位及畫線進行開挖。開挖順序為先開挖中間部分,而后對坑壁進行調整。開挖過程中如果發現土質存在變化,需要對坑口尺寸、應安全坡度做出調整。在地下水位較高或存在軟土的情況下,還要對坑壁采取一定支撐措施。

2架空線路施工工藝

2.1準備工作。架空線路施工前期工作主要集中在相關材料的準備上。材料準備的內容包括,如導線、桿塔等相關原材料數量的齊全,并要對材料的質量進行檢查,如導線是否老化、絕緣層是否脫落、桿塔是否存在生銹現象、完好的桿塔是否經過防銹處理等,還有施工中所需的各種器械準備是否充足、能否正常發揮其應有的效用等,為架空線路施工提供基礎物資保障。2.2立桿安裝。桿塔安裝工作一般是在現場進行部件組裝后,進行整體安裝。由于桿塔整體重量較高,在安裝進程中常需大型設備輔助。在使用設備將桿塔立起的過程中,要注重勻速均勻上升,避免對桿塔造成損毀。在桿塔豎立完成后,要優先對底部進行與固定,而后開展角度調整工作,使桿塔完全符合安裝質量需求。調整完成后,再進行剩余土壤的掩埋、加固,確保桿塔的穩定性[1]。2.3架空線路施工中的技術要點。(1)放線施工。放線施工的技術核心點在于在施工進程中保障導線的安全性。在施工前要對導線進行全面的檢查,保證導線不存在斷股、扭曲、磨損等問題,若發現問題存在要及時進行修補或者更換。如當施工人員發現導線存在磨損的狀況時,將磨損處產生的棱角、毛刺等打磨掉,確保其表面的光滑,然后對導線中金屬部分的損傷程度進行判斷,若損傷截面大于4%或者損傷深度超過直徑的一半時,要依據國家10kV導線標準進行修補,10kV導線損傷修補處理標準如表1所示。若導線沒有接頭,施工人員需將導線固定在其接頭本應連接位置的半米以外的區域。同時,在施工進程中,同一回路中的導線最好采用統一的規格,在導線連接進程中,也應盡量避免對導線產生污染,加速導線的老化。(2)緊線施工。緊線時,施工人員要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操作,將導線的末端固定在絕緣子之上,而后要優先采用人力方式進行預拉緊,再利用相關設備進行二次緊線。在緊線施工中需要注意的是導線與構架間的距離應控制在200m以上。

3電纜鋪設工藝

3.1電纜保護管的添加。導線更換是一項流程復雜且成本較高的工作。為此,在施工進程中添加額外的保護措施,避免導線受自然因素或者人力因素影響,最大程度延長導線使用年限,有一定的現實意義。電纜保護措施最早應用在地下埋藏段,常采用硬度較高的金屬管保護。但在架空電纜中,一方面,其受物理沖撞的可能性較小;另一方面,金屬管道對導線及桿塔壓力過大。因此,在架空電線保護進程中,常采用高分子塑料保護管道,并且在保護措施施加進程中,僅會對關鍵位置進行保護,全程增設保護管道的可能性較小。3.2電纜管埋設。針對于地下電纜,其鋪設進程中對導線拉伸較為嚴重,常會導致導線張力過大,一旦外界施工或者地質擾動對電纜管造成沖擊,其發生側滑進程中常會導致導線斷裂。為防止該種現象的發生,在電纜管埋設進程中,常會對導線與管道進行預處理,如利用鋼線將電纜管固定在基礎鋼筋上,或者直接進行焊接,避免電纜管道產生位移,最大程度上保障地下電纜的安全性。3.3電纜支架安裝技術。顧名思義,電纜支架的主要功能為承載電纜的重力。現代電纜線路中,導線數目不斷增多,對電纜支架的穩定性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在支架安裝進程中,施工人員要尤其注重支架結構的穩定性,以現階段施工進程中常用的裝配式支架為例,在安裝進程中施工人員應當注重各個部件之間的連接措施是否足夠的牢靠,作為基礎的鐵板是夠具有足夠的穩定性,鐵板與支架之間的連接措施是夠具有充足的抗逆性。最大程度上保證支架的可靠性,進而保證電纜的穩定性[2]。3.4電纜穿孔。電纜穿孔是電纜鋪設進程中常用的技術。電纜安裝進程中常需施工人員獨立的設置電纜管,在管道設計進程中要注重不要出現彎折,在必需發生彎折時,可采用彎管進行轉向。電纜穿孔是指短距離導管的安裝采用的方式,即將導線的一段綁上硬鐵絲,并通過鐵絲將導線拉出導管,實現短距離導管的快速安裝。對于長度超過20m的電纜,需要在從管道中穿過之前事先對管道進行疏通,而在電纜距離較短的情況下,可直接開展穿孔施工。

4結論

10kV電力線路工程施工當中,施工工藝的選擇是一項關鍵內容,因此在具體施工時應嚴格按照設計方案,選用合適的施工工藝。

參考文獻

[1]田玉華.10kV電力線路工程施工工藝探析[J].電工技術,2019(19):108-109,112.

[2]柯欽雨.探討10kV電力線路工程施工工藝[J].科技與創新,2019(14):124-125.

作者:黃建勝 單位:大埔縣電力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