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培養模式探索
時間:2022-08-14 10:40:24
導語: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培養模式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在我國大地中已經深深地扎下了根。不管在工業領域還是在高校的教育模式中,都是受眾多學員與工作人員喜愛的方向。高校的培養每年都為工廠輸送大量優秀的工程師,但隨著社會科技的發展,社會以及工廠在不斷地智能化,這對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的培養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將從學校培養與社會教育兩方面進行分析與探討,尋找一個全新的人才培養方案。
關鍵詞:電氣工程;人才培養;自動化
從專業定位來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是我國進行電力系統建設的主要專業,主要為了培養應用型復合人才而設置的,該專業培養能夠從事與電氣工程有關的系統運行、自動控制以及電子與計算機技術應用等領域工作的實用型人才。幾年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在社會中一直是就業方向的熱門專業,尤其是電力行業的不斷發展。現在,隨著人工智能的崛起,我們也逐漸進入了大數據時代,各行各業都出現了智能化控制,傳統的人工操作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生產力的需要,在此大背景下,我們在社會中需要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中引入人工智能的控制,為了早日達到這一目標,不得不對我們當下的培養模式進行改革。
1學校教育需要緊跟企業發展需求
1.1確立人才建設的目標。我們要牢牢堅持教育要面向的4個目標,以培養工程技術人才為核心目的。對于理論和實踐不能分開實行,需要統一,在理論扎實的基礎上著重進行實踐的鍛煉,把社會的需求作為自己的出發點,將操作更加智能化的目標作為立足點進行培養。大力進行校企合作,使學生對企業的了解不會停留在10年前的水平,積極同社會中各大企業進行交流,學生進入鍛煉他們的實踐能力,企業工人則可進入學校同學生交流,或是上課,以此提高企業員工的理論技術水平,二者結合,是培養新形式下的新人才的根本方法。1.2學校大力進行課程教育體系改革。我們要培養的是在社會中可以有實際作為的工程師,這就不得不改變中國高校當下的學術氛圍“死讀書”的現象。改變這一現象,對高校來說,需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1)制定更加嚴格的課程管理和監督體系。促使學生改變自己心中的觀念,從曠課轉變為不敢曠,再轉變為自己心中認識的不能曠。學校只有在嚴格的督察體系下,才能開展對學生教育以及課程改革的實行,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2)創新基礎理論課程,優化專業課程,強化實踐環節的建設思路,建設一批精品課程、優質課程、特色課程。突出“寬基礎、活模塊”的特點,加大力度,全民推進課程體系建設與改革。比起強行灌輸學生高科技的理論,不如穩扎基礎,對專業的學生進行課程的改革,取締一些無用的基本科目,真正做到學有所用,將基礎扎實。此外,課程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不只是獨立存在的個體,學校在教育過程中可將不同課本、不同科目的內容結合起來串講,這樣有助于學生理解得更加透徹,在學期末考核時,也進行多門考試的串考。課程安排采用模塊化方式,模塊化課程體系改革要完全打破學科性專業知識的縱向完整體系的框架。綜合課程體系要將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和職業能力要求進行整合,突出專業知識和職業能力的綜合應用,突出生產和職業活動的實際需要,突出新知識、新技術運用。學生主要學習本專業實際動手能力和工作技能,突出職業崗位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提高學生就業的競爭能力。要求學生達到專業崗位的職業資格,完成相應的技能考證,如車工證、鉗工證、電工證、焊工證等。將這些專業的基本證書也劃入大學的必考證書范圍內,最終結果是滿足了本專業所必需達到的專業能力要求,掌握了就業崗位的技能和知識。此模塊主要是針對各專業崗位的操作技能和知識。(3)建立一支專業能力強、教學質量高的師資隊伍。采用學校的教學基本原則,最大限度地發掘學生的潛力,使學生牢牢掌握基本知識。另一點,對教師隊伍的建立可實行零時工制度,一方面招收研究生學歷以上符合條件的優秀教師,但也可從社會中招收優秀人才,如通過注冊電氣工程師執照考試的企業員工,這些人對于專業的理論與知識融會貫通,并且擅長企業上的各種實際情況與突發情況的處理,相對的,在校老師則更擅長于書本理論,但缺少在帶電廠中實際工作的經驗。1.3建立長期的校區合作協議。除了高校對內的改革外,需要同校外的各大企業進行合作。利用節假日時間,讓高校教師帶學生進入企業進行觀察學習,在畢業后可優先選派部分學生進入企業實習。在實習期內,學生若表現突出,并且企業在實習期后將其轉正后,該畢業學生可回到學校進行宣講會,給其他學生傳授相關經驗與建議。可適時派遣未畢業生進入工廠實習,因為生產實習是學術步入電力行業前的必修課,科學合理的生產實習能將學生從理論課程中培養的創新意識、工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進一步得以升華,更能優化其社會適應能力、組織協調能力、領導能力及與人溝通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因此,需要不間斷地派遣學生進入工廠學習操作。
2企業的自動化培養方案
2.1企業員工的自主學習方案。企業在適應時展潮流的基礎上,也需要進行對自身的調整。除上述與各大高校的聯合培養學生外,也需要加強自身的結構體制優化進度。在這個終身學習的時代,企業員工也需要與時俱進,及時學習企業所需先進的技術。企業可實行裁員制度,對已經不滿足企業發展需求的員工進行辭退,對對企業有突出貢獻的員工進行嘉獎。憑此促使各個企業員工積極學習,加強自身的能力。2.2企業引入與互聯網相關的專業人才。隨著社會科技的不斷進步,各種人工操作的設備儀器以及監督的方法逐漸被計算機的智能系統替代,這并不標志著企業的就業渠道變窄、就業人員銳減,而是就業類型的轉變,利用計算機智能系統替代人工,只是為了增大企業的生產能力,提升生產率。同樣,計算機發展并不成熟,還需要人工的操縱,值此原因,企業對就業人員有了更多范圍與類型的選擇。新成員,尤其是新領域新人才的加入才可以為企業注入更多的活力。2.3企業需要加強對工程項目的管理。目前,在我國電力企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是,企業實施電氣工程項目是一種粗放式的管理,通常認為,項目管理就是把工作任務分發給各部門間或相關人員,然后設想他們將取得預期的進展,但中間缺少相關的監督與催促,結果導致許多項目的拖延;或者是有一個目標和大致的計劃,但沒有具體的執行方法。在關于企業進行科研的部分,部分電力企業,還停留在那種項目管理無序的狀態,企業硬軟件管理不規范、器具材料的現場擺放嚴重雜亂,更談不上用計算機進行項目的全過程管理,經費的花銷沒有準確的記錄,對整個項目沒有進行合理的規劃部署,各部門的進度要求不明確,直接增加了由于配合不好造成的時間延誤。一個項目的進度如不進行科學管理,任其自由進展,勢必會延長工期,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費;如若盲目追求進度,不顧一切地趕工期、搶進度,又勢必加大成本、影響質量,給項目留下無窮隱患。因此,需要加強對企業各大工程項目的管理,要有專門的責任到人制度,這是企業開展自動化培養模式的前提條件。
3結語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的培養模式是面向國家和社會的,需要的是對人民與社會經濟的負責。承辦的兩個重點單位是全國的各大高校與相關企業,最直接的培育對象是需要具備扎實基本功,了解互聯網內容,并具有一定創新意識與能力的新一代青年才俊。使學生的理論知識與能力更加貼近社會的實際,這不僅僅是對學生的肯定,更是對企業和社會的負責。
總而言之,社會在不斷發展,企業、高校、學生三者之間的聯系也在不斷加深,在將來,這之間的聯系還會更加頻繁,旨在培育出一批又一批適應社會發展的青年,與對企業員工進行再培養。尤其是現在,國家電網了要建設堅強智能電網的公告后,這種趨勢更是明顯,尤其是對我們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的企業而言,這是一個企業發展的機遇,同時也是一個挑戰,所以進行該模式的探索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
參考文獻:
[1]鄭雪娜,沈國杰,羅平,賈渭娟.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培養模式探索.重慶大學.
[2]梁計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陽江市凱源電力發展有限公司.
[3]趙彪,周耀華.企業電氣工程的管理分析.中國平煤神馬集團開封東大化工有限公司河南開封.
[4]王平.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雙合”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山東華宇工學院.
作者:劉奕敏 單位:三峽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
- 上一篇:論電氣自動化在電氣工程的作用
- 下一篇:電氣工程自動化控制應用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