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設計探索與啟示

時間:2022-01-06 03:31:37

導語:電子設計探索與啟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子設計探索與啟示

1模式探索

電子設計競賽是面向高校大學生的群眾性科技活動,目的在于推動高等學校信息與電子類學科面向21世紀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的改革。推動高等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進行電子設計制作的能力,吸引、鼓勵廣大青年學生踴躍參加課外科技活動,特別是在高校大學生創新能力、協作精神培養方面,起到了積極引導和推進作用[1-3]。

1.1ADI大賽的前期籌備

基于科學研究和研究生技能培養的需求,在長期合作的基礎上,2003年電子科技大學與ADI公司共同建立了“電子科技大學-ADI聯合實驗室”,為我們能夠成功地承辦這一大賽提供了堅實的保障。2004年ADI公司希望在電子科技大學設立研究生獎學金。基于以上考慮,電子科技大學建議將設立獎學金改為贊助研究生綜合設計競賽,由ADI公司提供樣片和部分制作費與獎金,電子工程學院組織和提供場地與實驗條件。

1.2ADI大賽的探索與推廣

2005年3~10月,電子科技大學成功舉辦了首屆“電子科技大學-ADI研究生創新設計大賽”。獲得了學校廣大師生,特別是在校研究生的熱烈反響。活動的成功舉辦也使ADI公司意識到了舉辦大賽對學校和自身的雙贏關系,故在2005年比賽結束之后,ADI公司計劃將大賽規模進一步擴大。2006年度的第一屆全國創新設計大賽繼續在電子科技大學舉辦。在統籌全國大賽進度的同時,學校負責西部賽區的具體組織工作。西部賽區負責四川、重慶、云南、貴州、西藏、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和陜西10個省和自治區相關高校的聯系和組織。短短兩周的報名時間,我們收到了西部賽區30多支代表隊的報名表。全國共有來自30多所高校的60多支代表隊參與競賽。經過初評、復賽、現場答辯等多層選拔,來自16所高校的20支參賽隊分獲特等獎至三等獎。與此同時,為了總結大賽的經驗,承上啟下,并保存大賽成果,在2006年ADI創新設計大賽圓滿結束之際,學校聯合ADI公司,同電子工業出版社合作,收集和出版了各獲獎隊的設計方案。以供學生之間進行思維的交流,為將來賽事的參與者提供靈感。第一屆中國大學生創新設計競賽歷時半年,于2006年11月順利結束。我院的承辦工作受到了ADI公司上下的一致認同,并總結此次活動的組織過程,形成一定的規程,作為后續賽事的參照指導。

1.3ADI大賽的競賽影響

自2006第一屆全國ADI大學生創新設計大賽開展以來,由電子科技大學主辦的第一屆大賽的組織模式和工作方法已經成為了一種活動框架,并為后續兩屆大賽承辦高校及其他類似活動廣泛采用。它的社會影響和認同度正在迅速擴大,第一屆比賽的全國7個賽區三十余所高校的87支參賽隊共計300多名學生參與。2007年在北京工業大學舉辦的第二屆競賽,93所參賽大學,450支參賽隊和1116名學生,增幅在300以上。由此可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國內高校,尤其是國內著名高校,紛紛將目光投向這個新興的、具有較高水平和影響力的學術創新競賽。它也以其自身獨特的優勢,受到越來越多的學生青睞,也得到許多高校的認可。電子科技大學參加首屆競賽的學生中大部分學生在校期間都獲得了各類獎學金獎勵及省級、校級榮譽稱號。畢業后部分選手赴國外大學或在國內繼續深造,或成為全球知名企業的公司骨干,或成為國內重點科研院所的科研主力,就業質量和薪水待遇與一般畢業生相比具有明顯的提升。

2競賽的啟示

2.1開放式命題方式,激發學生創新能力

電子設計競賽是一項凝練知識、檢驗技能、考察能力及注重創新的比賽[4]。ADI創新設計大賽是一個面向在校研究生的科技型創新競賽活動,ADI大賽采用開放式命題的方式,把電子競賽與開放式科技項目結合起來,突破了傳統的設計競賽統一命題、固定套路的模式,更著重于培養在校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協作精神,引導學生在探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覺參與、獨立思考,既能給學生創造了一個發揮個性潛能的空間,又形成了一個自主學習、良性競爭的氛圍促進全面發展,為學生施展才能提供了契機[5],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參與熱情,提高其工程實踐素質,理論結合實際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效果。ADI大賽平臺的搭建解決了鼓勵學生進行創新活動的硬件環境,軟件環境的創建則需要依托學校和學院的科研能力。為了使我校的同學能夠對參與此次競賽有更大的信心,我們還打破了那種由老師在課堂上講解專業知識的這種傳統技術指導模式。我們邀請了多位理論扎實,并且有豐富的使用ADI公司器件開發經驗的老師對同學們做了多場講座,理論聯系實際的講解獲得了同學的廣泛贊譽;同時,我們還組織了包含報名參賽同學和上屆校內比賽的獲獎同學的專題座談會,使同學在交流的過程中,吸取別人的長處,不斷完善自己的創作,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在這場科技競賽活動中受到創新能力的培養和鍛煉[6]。

2.2貼近實際需求,實現產學結合

電子設計競賽完全是一次實踐的競賽,是把理論應用于實際的競賽[7]。它采用圍繞特定產業開放命題方式,促進學生緊密關注社會及產業的發展狀況,在競賽中引導學生主動對信息進行收集、分析和判斷,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有助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又能為相關產業積累創意,培養、選拔人才,是產學結合的有效形式,實現高等教育與社會經濟的緊密結合。擺脫傳統電子設計競賽高校熱、產業冷的尷尬處境,實現學生、高校、產業等多方共贏。ADI賽事是校企合作新模式的一次有益嘗試,充分發揮了學校的教育資源優勢和人才優勢,并成功地利用了企業的資金優勢為教育服務。賽事不但為同學提供了發揮才智的空間,同時也使得ADI公司對我校學生的素質有了更加深入認識,為ADI同我校的進一步合作開辟了新空間。ADI競賽為大學生了解世界最新的電子元器件、DSP產品以及電子產品的設計理念和發展趨勢,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和平臺,競賽圍繞創新這一主題,緊扣當今社會電子產業的最新領域和發展方向,使他們能夠更快地融入到現代信息產業設計中,培養并提高自身的就業能力。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具有創新能力、創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高層次人才。

2.2競賽推進國際化交往

全國性的電子設計競賽對我國大學教育改革產生了良好的影響,已成為教育發展和改革的一種輔助和促進手段[8]。受此活動的影響,校內各學院也紛紛興起了旨在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各類學術競賽,如英飛凌杯嵌入式處理器設計應用大賽、軟件設計競賽等,ADI創新設計大賽開創了校內甚至是國內研究生綜合性創新競賽的新局面。同時也推動了學院研究生的國際化交往能力,2006年7月,IEEEEDS副主席AlbertWang教授通過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項目,帶4名美國大學生赴電子工程學院交流。以電子工程學院為依托,成立了國內第二個IEEEEDS學生分會。為全校研究生的國際學術交往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結束語

電子設計競賽的開放式的教育,是對研究生由傳統思維模式向創新能力轉變的過渡手段,推動了學生的課外科技活動與創新人才的培養以及實現產學結合等方面具有突出的優點[9]。總而言之,通過開創研究生ADI創新設計大賽,以此為載體開創了國內研究生綜合性創新競賽的新局面,對于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本文作者:陳科羽張曉工作單位:電子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