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息產業與農業協調發展研究
時間:2022-02-20 10:06:22
導語:電子信息產業與農業協調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我國農業種植人員的逐步減少,農業種植方式也逐漸趨于信息化和現代化。電子信息技術和現代化農業進行有效結合,是未來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系統地從政府、企業、從業人員三個角度闡述了電子信息產業與現代化農業協調發展的有效性問題,旨在為現代農業信息化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電子信息產業;現代化農業;協調發展;有效性
農業作為我國的基礎產業,其在資源調節和生產技術方面相較于發達國家還是存在不小的差距的,進入21世紀以來,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手段。現在,我國正處于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因為,之前我國過于重視經濟的發展,而忽略了對環境和生態的保護,資源的過度利用和開發行為嚴重違背了生態環境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而信息化技術在信息透明性和資源可控性方面有較大的優勢,將這項技術應用到農業種植中,可以有效緩解生態環境越來越脆弱的問題。下面將為大家分析電子信息產業與現代化農業協調發展相結合,助推農業現代化信息化的發展對策。
1政府的宏觀把握
政府有關部門對我國的農業結構和布局進行變更和調劑,將信息化產業融入到農業種植生產當中,可以有效提高我國的農產品出口的地位,讓我國在國際競爭中占據優勢。在整個經濟發展中農業所發揮出的基礎性作用,這就加強了農業對政府扶持的依賴性,尤其是在農業發展資金投入上[1]。因此,政府在扶持農業發展方面,應進行合理的調整和傾斜。重點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1)為信息化產業和現代化農業協調發展提供資金支持;2)適當加大政府在農業方面的資金扶持,確保我國的農業發展能夠有足夠的資金基礎;3)建立健全相關法律制度;4)對我國的電子信息產業制度體系進行優化和完善,同時相關部門要加強執法力度。
2企業的技術支持
企業對于建設性人才應該加大引進和培育力度。電子信息產業具有非常強的科技型,這一產業的發展需要更多的全面性人才的支撐。這就要求相關的人才不僅擁有較強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還要掌握消費和農業科技經營管理能力,是現代化農業發展中急需解決的問題。對于電子信息產業與現代化農業協調發展來說,信息應用模式的創新、構建先進的信息化市場、搭建完善的信息服務系統等都是非常關鍵的。其中對農業服務信息化內容進行創新,讓農業信息服務內容更豐富,才能更好的滿足農業種植人員的需求。企業可以組建擁有強大技術能力的科研團隊,而這卻是農業種植人員無法實現的。在農業種植中加強科學技術的運用,需要加大企業的投入和扶持力度[2]。加快農業創新科技管理體制的構建進程,從而加快提高現代農業發展速度,不斷推進農業種植機械化的發展進程,讓我國的農業生產經營發展更具精準化、專業化、集約化。
3農業種植人員自身要具備較強的專業技術能力
為了適應市場發展,農業種植人員要不斷完善自身的專業水平,從而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要加大對農戶的專業培訓,通過對農業種植人員專業技術的培訓,來提高他們自身的農業種植和管理能力。對農業經濟的增長方式進行不斷的改革和完善,讓我國的農業種植向著綠色、有機、生態的方向發展。在農業種植中加強電子信息技術的利用,通過對信息技術的暢通性的利用,確保農業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在農業信息化革命時期,我們應借助電子信息技術及時了解當前的農業發展現狀,始終保持持續競爭的態勢。當前,雖然我國在農業種植方面加強了信息化建設,但是與其他行業相比其發展速度還遠遠不夠,這其中最大的影響因素就是信息的暢通性較弱[3]。因此,我們應加強農業信息平臺的建設和完善,對國際上的農業信息進行有效篩選,并且及時傳遞給農業種植人員,讓它們能夠及時掌握和了解農產品的市場需求,進而對農產品的種植和培育做出及時的調整,從而最大限度地助推農業種植信息化的發展速度[4]。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將電子信息技術和現代化農業進行有機結合,是我們農業信息化發展的一次挑戰和機會,隨著現在我國人口的增加和經濟的發展,傳統種植培育技術已經無法滿足當今社會對糧食產量的需求。實現農業生產信息化,可以讓我國成為糧食生產大國,在糧食出口上占據優勢,增加農業種植人員的經濟收入,解決我國城鄉貧富差距過大的問題,同時,還可以避免不當的土地開發和農業生產帶來的生態環境破壞的問題再度發生。利用科學的手段來進行農產品的種植和培育,提高農作物產量。總之,將電子信息技術運用到現代化農業生產中,是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劉欣.電子信息產業與現代化農業協調發展的可行性分析[J].南方農機,2017,48(19):67+73.
[2]翟哲鋒,張文嬌,韓靜.電子信息產業與現代化農業協調發展的可行性分析[J].南方農機,2016,47(9):73-74.
[3]付琳娟,李亞紅.中原經濟區背景下河南省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6(10):59-60.
[4]李瑩,王海星,于立冬.新時期背景下電子信息產業與現代化農業結合的探討[J].南方農機,2018,49(4):129.
作者:吳大金 單位:沈陽師范大學
- 上一篇:電子信息技術發展現狀與趨勢
- 下一篇:現代電子信息工程技術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