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實踐能力分析
時間:2022-10-08 10:52:05
導語: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實踐能力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忽視實踐操作。分析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現狀發現:很多教師將重點放在了理論知識的傳授上,忽視了學生的實踐操作。由于此項專業所需的知識層面對實操性要求高,如若教師一味的開展理論教學,那么學生很難適應日后的工作,也阻礙了學生日后的成長和發展。(二)教學內容枯燥、乏味枯燥、乏味是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亟待解決的問題,例如在學習《數字圖像處理》這節內容的時候,很多教師僅僅是為學生進行演示,并未安排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訓練。狹隘的課堂教學讓學生感到學習的無趣、枯燥,對本專業的學習也產生不了興趣,進而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三)考核制度不健全。雖然大量的實踐測驗進入到了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測驗中,但在綜合測驗中,實踐測驗的比重卻不高,所以教學效果并不樂觀。此外,考核制度不健全讓學生在學習中大都采用機械式的記憶方法,完全忽視了實踐能力的發展。由此可見,教學忽視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這是導致學生出現“高分低能”的根本原因。
二、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的目標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人才的培養,需要綜合國家的發展特點,同時還要分析當今市場的需要。當前,數字化技術已經被應用到了人們的生產、生活、學習中,人們的生活與其密切相關,同時對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這一專業也有了更深的認識,而且人們對電子產品的需要也在不斷地增長。縱觀當前的經濟結構,我國產業機構實現了轉型,而且知識密集型產業也變成了產業結構升級的一個重要內容,而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則是知識密集型產業的一個部分。可見,在這種大形勢的支持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也將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支撐。但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在實際的應用和發展中還存在很多困難,主要表現如下:第一,缺乏創新能力,縱觀全球的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我國依然處于初始階段,特別是在核心研究方面,根本就是以國外的先進技術為主。第二,人才培養方面,過分注重理論教學,完全忽視學生研發和創新能力的發展,一定要改變這種教學現狀努力向著核心方面發展。
三、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實踐能力培養分析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是一個寬口徑的專業,包括電子科學技術和信息科學技術兩項內容,學習內容涉及電子學、信息技術、計算機三大知識板塊,其培養方向有些院校涉及三個方向,如無線通信、圖像傳輸與處理、信息電子技術等,有的院校則涵蓋兩個專業方向,如通信與電子系統和信號與信息處理。該專業旨在培養具有堅實的數理基礎,受到良好的科學思維、科學實驗和初步科學研究的訓練,系統掌握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的基礎理論與基本技能,熟悉現代電子技術、現代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及網絡技術,能適應電子信息科學飛速發展,具有良好的知識結構和適應能力,能在電子技術、電子信息科學及電子信息產業等相關領域從事設計制造、科研開發,應用研究與技術管理等工作的高級理論和技術人才。(一)拓寬專業方向,打好專業基礎。分析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培養,為了凸顯本專業的學習,在傳統的教學中設立了大量專業技術方向的課程,但課時很少,同時還壓縮了此專業的基礎課程,導致學生沒有打好專業基礎。而如今的企業卻需要能夠有效處理各種實際問題的應用型、專業型人才,這些人才的培養不是簡單的一兩個專業就能培養的。所以,在電子信息與技術課程的設置上不能過分追求新、精,還要拓寬學生的專業基礎,強化學生的適應能力。通過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學習為學生奠定堅實的基礎,以有效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專業課的設置一定要注意不可過窄、深,要注重寬泛的知識的講解,讓學生能夠深知本專業的發展方向,同樣現如今電子技術發展迅速,知識更新短,專業課的講解一定不能過深,要讓學生認識到本專業的主要范圍和處理問題采用的方法。這樣的教學不僅夯實了學生的基礎知識,而且讓學生深刻了解了本專業的發展方向,以便能夠在日后的工作中應用。(二)加強實踐的教學比重。21世紀是信息化時代,對人才的需求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在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教學中,教師要跟上時代的步伐,了解當下社會的具體要求,并將其有效地運用到教學中去。在課堂中,教師還要轉變以往以自己為主的教學,加強和學生的交流、互動,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營造實踐的環境。除此以外,教師還要從本專業的知識出發,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生創造實踐的平臺,帶領學生到相關企業去體驗,例如在學習“傳感器技術”時,教師可以事先和工廠商量好,帶領學生進入工廠了解環境,了解不同的傳感器,并掌握其中的基本原理,學會合理選擇傳感器,并針對工廠當前的儀電材料、工藝、誤差理論等提出自己的意見。實景模擬的教學,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三)優化課堂教學,健全教學體系。在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教學中,很多教師忽視了實驗和學生智能教學結合起來,進而嚴重阻礙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導致專業技術薄弱。基于此,從提升學生實踐能力方面考慮,增強學生的實操能力,教師要優化教學課堂,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此外,在考核中,要加強和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實驗課程的聯系,以健全實驗教學體系。(四)注重發展學生的計算機能力。學生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能力的提升,需要以計算機技術為依靠,可見發展學生計算機能力的重要性。由于學生計算機能力的強弱對學生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的有效學習有著直接影響,所以教師要開展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教學,并設立相關課程,以拓展學生的計算機知識,并不斷提升自身的計算機能力。(五)以競賽為平臺,加強學生的創新能力。為了加強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要鼓舞學生積極參加各種比賽活動,為此教育者要根據社會的要求,重新定位人才培養的目標,注重基層的教學、提升課程設計、注重科技創新的教學結構以培養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的教學體系。此專業的學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明確自己的學習計劃,并通過不同的競賽,從淺到深逐步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保證此專業的學生能夠掌握基本的實踐能力和大部分學生通過競賽活動獲得電子設計的基本能力。在各類型的競賽和培訓中心,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明確具體的發展目標,以逐步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都能在此基礎上獲得一定的提升。通過各類型的競賽,大大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性,為學生的日后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六)加強理論和實際的結合。理論性是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基本特點,在加強學生學習的同時,要想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技能水平,就必須做好基礎知識的教學工作,完善學生的基礎知識理論體系,不過理論的學習僅僅是一個初級階段,學生要想深入掌握并靈活應用必須加強理論和實踐的結合。為此,在實際教學中,不僅要強化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更要努力提升學生的實操能力。例如,為了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學校可以定期安排學生去工廠,尤其是進入到研發部門,進而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此外,學校還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組織學生在寒暑假期間進入工廠實習,這不僅可以為工廠帶來新的活力,還會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在學生實習期間,學校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表現給予補助,如此一來可以讓學生專注實習,對表現出色的學生要給予適當的鼓舞。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的發展對國民經濟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加強理論和實踐的聯系,以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白立春,李國今,張展.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探索[J].教育現代化,2016(38):109-110.
[2]李鴻強.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3(44):224-225.
作者:齊彩霞 單位:咸陽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電子信息技術在電力自動化系統的作用
- 下一篇:高校計算機教學質量提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