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電子政務建設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22 10:07:00
導語:獨家原創:電子政務建設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關于電子政務實施過程中面臨的影響因素.尤其對國外發達國家進行電子政務建設深入的分析,探討了這些因素的特點及成功經驗。研究的意義在于分析發達國家的電子政務建設的經驗和研究成果.望給我國電子政務的研究和發展一些幫助.
關鍵詞:政務電子建設因素
目錄
摘要
1、電子政務概述
1.1、電子政務的含義
2.1、電子政務發展歷程
2、電子政務的意義及必要性
3、國外發達國家進行電子政務建設的特點及成功經驗
3.1、國外發達國家進行電子政務建設的特點
3.2、國外進行電子政務建設方面的成功經驗
3.2.1、注重統一規劃和技術標準
3.2.2、關注應用,提供服務。
3.2.3由簡到繁,循序漸進
3.2.4、建設具有中國特色電子政務應該的模式及實現
1、電子政務概述
1.1、電子政務的含義
電子政務作為電子信息技術與管理的有機結合,成為當代信息化的最重要的領域之一。在現代計算機、網絡通信等技術支撐下,政府機構日常辦公、信息收集與、公共管理等事務在數字化、網絡化的環境下進行的國家行政管理形式。所謂電子政務,就是應用現代信息和通信技術,將管理和服務通過網絡技術進行集成,在互聯網上實現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的優化重組,超越時間和空間及部門之間的分隔限制,向社會提供優質和全方位的、規范而透明的、符合國際水準的管理和服務。
1.2、電子政務發展歷程
電子政務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一、起步階段。是以20世紀80年代末期的“政府辦公自動化”為依托,將信息終端設備、臺式PC機引入政府職能部門,并有條件的實施內網聯通。電子政務發展的早期較為普遍的一種形式“政府上網”,法規、指南、政府機構等各種靜態信息,政府與用戶在網上互不聯系;二、單向互動階段。是以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金橋、金關、金卡的“三金”工程和政府上網工程為主要表現,建立初步規模的電子政務體系,同時檢驗軟硬件的匹配與實施。政府提供某種程度的服務,用戶可下載一些政府表格等,并向政府發出詢問;雙向互動階段,政府與用戶在網上完成互動,例如在網上取得報稅表,填寫后將表發送至國稅局,企業和居民還可與政府在網上溝通;電子政務的成熟階段。是在原有雛形的基礎上,以增強設施功能、完善服務內容、建設應用環境為核心目標,并先后建立起像數字化城市、數碼信息港灣等規模性、專業化的政府服務型網絡體系。這將我國的電子政務帶入快速發展階段。網上事務處理,政府與用戶在網上完成一個事務處理的全過程。
2、電子政務的意義及必要性
跨過管理成為現實。由于電子商務系統的創立,使得大規模的跨過組織、跨地區的商業活動成為可能。一些著名的零售業紛紛擴大營業范圍和規模,組織跨地區、跨國界的商業活動,以降低成本和搶占市場份額。一些大的連鎖商店如西爾斯、麥當勞、沃爾瑪等都在網絡上創立了自己的虛擬連鎖商店,改變傳統的商業結構和布局,以適應新的管理模式。
進入21世紀,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已經滲透到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一個全球性的信息社會正在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延伸。而領導信息化發展的各國政府,也都在適應形勢的要求,加速向電子政府的過渡。政府政務工作的自動化、網絡化、電子化已是當今時代的必然要求。政府信息化是社會信息化的基礎,政府信息化也是國民經濟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發達國家的"信息高速公路"規劃領域中,"電子政府"均被列在首要位置。
3、國外發達國家進行電子政務建設的特點及成功經驗
3.1、國外發達國家進行電子政務建設的特點
當達國家,引領電子政務潮流,他們在構筑電子網絡政府,顯現出一些比較顯著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一、與政府改革緊密相結合。
二、提出要再造政府,重新構建一個政府。
三、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構造和發展電子政務。
四、放松政府對社會、對市場的管制,減少不必要的過于繁瑣的規章制度。
五、就電子政務的內涵而言,更強調政府服務功能的發揮和完善,包括政府對企業和對居民的服務以及政府各部門之間的相互服務
六、把市場機制引入政府提供的公共管理、公共服務活動之中。
3.2、國外進行電子政務建設方面的成功經驗
全球電子政務的進展研究表明,當電子政府的目標舉國一致確立的時候,是地方的創新力、現代化推動了其發展。電子政府思想顧問,佛烈德男爵解釋,在許多國家中存在的電.子政務建設目標已經起效。然而,盡力解決地方性問題的創造力將會使市民從電子政府獲益。
3.2.1、注重統一規劃和技術標準
西方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多是一種聯邦制結構,比如說美國,它的聯邦政府對州還沒有直接的領導被領導關系,但是它在構建電子網絡政府的時候,也很注重制定統一的規劃,制定統一的技術標準,把它作為推動電子網絡政府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
3.2.2、關注應用,提供服務。
電子政務的內涵是利用信息和通訊技術,依據人們的需求、人們可使用的形式、人們要求的時間及地點,向公眾提供各種不同的服務方式選擇。與“視公眾為顧客”的理念相適應,國外地方在電子政務建設上提出了以服務為中心,而不是以政府自身活動為中心。一切為了公眾、滿足公眾的需求是德國電子政務追求的終極目標。公民局(又稱“公民服務中心”或“公民辦公室”)是德國政府為公眾服務的重要形式。如柏林公民局所負責的項目(申報戶口、登記上學、登記結婚、登記車牌、登記醫療保險等),它所設計的理念(“申請者的保護傘”),它所設地點(居住區附近,最好在市中心以及購物中心、大醫院周圍)無一不體現了以服務為中心的理念。也正因如此,公民局已較好地代替了大部分局辦為公民服務的項目,使政府獲得了良好的形象。
國外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在推動電子網絡政府的時候,十分關注應用,更多強調的是政府給社會、企業、社會成員提供的信息化服務,把應用的重點不是放在政府內部辦公自動化上,而是放在政府為社會、企業、社會成員能夠提供什么樣的信息服務。
3.2.3由簡到繁,循序漸進
國外包括發達國家在推動政府信息化過程中,在構建電子網絡政府時,也是大體遵循了一個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發展過程。
3.2.4、建設具有中國特色電子政務應該的模式及實現
一、建設具有中國特色電子政務應該采用的模式
在中國當前社會經濟條件下,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我們要構建的電子政務目標模式,應該是管理服務型的。構建管理服務型的電子網絡政府,應該是中國現階段政府信息化追求的首要目標。這是因為管理和服務是對立的統一體,服務離不開管理,管理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服務是目標、是目的,但服務更需要管理的保障才能實現。
二、電子政務管理服務型模式實現途徑
中國是個有著13億人口的大國,上下都有黨、政、人大、政協四套班子,在這樣龐大的國家管理系統中,進行電子政務建設,重要的是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要保證三個前提,即:一是政府主導,制定統一的規劃和技術標準,這是基礎,是保證;二是IT企業要積極參與,這是政府信息化的重要推動力量:三是要保障信息的安全。未來政府信息化的總目標是通過一個一個具體的政務信息化來實現的,這稱之為電子政務。由一個一個電子政務,到最終建成一個電子網絡政府,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現在構建和推進電子政務,對多數單位、部門來講,都是一項一項具體應用系統的構建。一級政府也好,一個政府部門也好,它可能承擔很多責任,有很多的職能。當一級政府對外服務,對社會管理主要的職能,能夠用信息化的手段來進行時,就由電子政務走向了電子網絡政府。我們最終是要建成一個電子網絡政府,這是我們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王長勝(主編).《中國電子政務發展報告No.1(電子政務藍皮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2]侯衛真.《電子政務的建設與發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3]李鵬.《公共管理學》.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6
- 上一篇:建筑工程造價管理中信息技術的應用論文
- 下一篇:建國60周年輝煌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