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政務建設現狀論文
時間:2022-12-23 09:45:00
導語:電子政務建設現狀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伴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我國電子政務建設在探索中。政府網站建設逐步完善,政府門戶網站體系初步形成,政務透明度進一步增強。筆者就是在此基礎上,從自身的實際工作經驗出發,提出電子政務工作在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對今后電子政務建設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電子政務辦公自動化網站
一、引言
1993年底,為了適應全球建設信息高速公路的潮流,我國政府正式啟動了“三金工程”,這是中央政府主導的以政府信息化為特征的系統工程,重點是建設信息化的基礎設施,為重點行業和部門輸送數據和信息。在1998年,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信息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我國政府提出了政府上網的構想,并將1999年定為“政府上網年”,從而揭開了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發展的序幕,電子政務也開始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二、對國電子政務建設的正確認識
我國政府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就已清醒意識到信息技術革命將會帶給世界的巨大沖擊和挑戰,因而便開始在一些政府部門嘗試利用計算機技術輔助實施一些最基礎的政務活動,比如,管理檔案、處理公文等活動。這便是所謂的OA(辦公自動化)工程。
然而,隨著信息產業技術的飛速發展,使我們清醒地認識到真正的電子政務絕非只是簡單的政府上網、“三金工程”或辦公自動化(OA)。它所需要的早已不是安裝幾臺電腦(PC),連接打印機和掃描儀,處理文件和打印報表,甚至也不僅是建立門戶網站,收發電子郵件,無紙化辦公等。
現代電子政務是指政府機構利用現代網絡通訊技術,實現高效、透明、規范的電子化內部辦公、協同辦公和對外服務的過程。它的建設是一個分步驟、分層次發展的系統工程,從建設基礎網站、創辦通訊窗口到開放性信息服務和大網絡政府。
三、我國電子政務的發展程度
相對于西方發達國家而言,我國的電子政務工作還顯得不夠完善,但是從某種程度而言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果,自2002年中辦17號文以后,我國的電子政務建設已從部門辦公自動化,開始走上了支撐部門職能業務的發展道路。《國家電子政務總體框架》和中辦18號文以后,進一步推動了各部門的電子政務建設的應用深化和整體發展。
經過近幾年的建設,中央級傳輸骨干網已經開通,國家電子政務外網也投入運行,可承載中央和地方部門的部分政務業務,為進一步整合內、外網及專項網資源,實現國家電子政務網絡的互連互通和政務業務系統的協同互動奠定了基礎;中央政府門戶網站已開通運行,各級政府網站基本建立,為黨和政府有效聯系群眾服務人民建立了新的橋梁和紐帶。政務信息系統建設已經覆蓋了稅務、海關、農業、銀行、公安和社會保障等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為政務部門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電子政務治國理政和服務于民的架構已具雛形。四、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可以說,我國電子政務建設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和有益經驗,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的看到自身發展的不足,仍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技術資源利用率不高,重建設、輕應用
在電子政務工程建設中,普遍偏重硬件資源的投入,軟件投入在整體投入中的比例普遍低于30%,硬件投入中,片面追求高性能配置,形成的資源能力遠遠超過實際應用的需要。一些網絡資源的當前利用率不足5%,個別項目的存儲資源可支撐10年的業務增長需求。電子政務應用方面,主要側重于內部事務處理和自我服務,支撐政府決策和面向公眾服務的信息化能力亟待提高。已建電子政務工程中,面向公眾服務的業務應用功能不到3%;面向決策支持的業務應用功能不到8%。電子政務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普惠公眾的效能尚未充分顯現出來。【摘要】伴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我國電子政務建設在探索中。政府網站建設逐步完善,政府門戶網站體系初步形成,政務透明度進一步增強。筆者就是在此基礎上,從自身的實際工作經驗出發,提出電子政務工作在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對今后電子政務建設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電子政務辦公自動化網站
一、引言
1993年底,為了適應全球建設信息高速公路的潮流,我國政府正式啟動了“三金工程”,這是中央政府主導的以政府信息化為特征的系統工程,重點是建設信息化的基礎設施,為重點行業和部門輸送數據和信息。在1998年,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信息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我國政府提出了政府上網的構想,并將1999年定為“政府上網年”,從而揭開了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發展的序幕,電子政務也開始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二、對國電子政務建設的正確認識
我國政府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就已清醒意識到信息技術革命將會帶給世界的巨大沖擊和挑戰,因而便開始在一些政府部門嘗試利用計算機技術輔助實施一些最基礎的政務活動,比如,管理檔案、處理公文等活動。這便是所謂的OA(辦公自動化)工程。
然而,隨著信息產業技術的飛速發展,使我們清醒地認識到真正的電子政務絕非只是簡單的政府上網、“三金工程”或辦公自動化(OA)。它所需要的早已不是安裝幾臺電腦(PC),連接打印機和掃描儀,處理文件和打印報表,甚至也不僅是建立門戶網站,收發電子郵件,無紙化辦公等。
現代電子政務是指政府機構利用現代網絡通訊技術,實現高效、透明、規范的電子化內部辦公、協同辦公和對外服務的過程。它的建設是一個分步驟、分層次發展的系統工程,從建設基礎網站、創辦通訊窗口到開放性信息服務和大網絡政府。
三、我國電子政務的發展程度
相對于西方發達國家而言,我國的電子政務工作還顯得不夠完善,但是從某種程度而言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果,自2002年中辦17號文以后,我國的電子政務建設已從部門辦公自動化,開始走上了支撐部門職能業務的發展道路。《國家電子政務總體框架》和中辦18號文以后,進一步推動了各部門的電子政務建設的應用深化和整體發展。
經過近幾年的建設,中央級傳輸骨干網已經開通,國家電子政務外網也投入運行,可承載中央和地方部門的部分政務業務,為進一步整合內、外網及專項網資源,實現國家電子政務網絡的互連互通和政務業務系統的協同互動奠定了基礎;中央政府門戶網站已開通運行,各級政府網站基本建立,為黨和政府有效聯系群眾服務人民建立了新的橋梁和紐帶。政務信息系統建設已經覆蓋了稅務、海關、農業、銀行、公安和社會保障等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為政務部門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電子政務治國理政和服務于民的架構已具雛形。四、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可以說,我國電子政務建設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和有益經驗,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的看到自身發展的不足,仍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技術資源利用率不高,重建設、輕應用
在電子政務工程建設中,普遍偏重硬件資源的投入,軟件投入在整體投入中的比例普遍低于30%,硬件投入中,片面追求高性能配置,形成的資源能力遠遠超過實際應用的需要。一些網絡資源的當前利用率不足5%,個別項目的存儲資源可支撐10年的業務增長需求。電子政務應用方面,主要側重于內部事務處理和自我服務,支撐政府決策和面向公眾服務的信息化能力亟待提高。已建電子政務工程中,面向公眾服務的業務應用功能不到3%;面向決策支持的業務應用功能不到8%。電子政務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普惠公眾的效能尚未充分顯現出來。
- 上一篇:地方政府執政能力研究論文
- 下一篇:領導應具備的素質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