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電子政務建設的探討
時間:2022-01-09 03:49:52
導語:關于電子政務建設的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的電子政務起步較晚,走過了一條特殊的發展道路:政務信息化的早期階段——20世紀80年代,建立了各種縱向橫向內部信息辦公網絡,為利用計算機和通訊網絡奠定了基礎;20世紀90年代,我國電子政務建設進入了真正啟動階段,全面推動行政機關辦公自動化的建設,立足于在重點行業傳輸數據和信息,提高工作績效。政府信息化工作開始考慮借助網絡面向公眾、面向社會,共同倡議發起了“政府上網工程”;21世紀我國電子政務進入了全面推進和快速發展的新階段,使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的步伐大大加快。以/十二金0工程為核心的電子政務項目也從規劃逐步發展到應用,政府服務網站的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政府信息的安全保密機制不斷完善,安全性不斷提高。目前,我國的電子政務建設已經取得重大進展,為公民提供基本社會服務的電子化參與程度指標,政府各部門的主要業務已全部通過互聯網進行,特別是在政府上網工程的推動下,部委網站和省級政府門戶網站己基本邁進發展階段,已全面進入辦公電子化,無紙化的時代,電子政務建設向著更高的層次發展。
二、我國電子政務建設中出現的問題
具體表現在:我國的電子政務起點比較低,基礎設施落后,電子政務發展不平衡,出現了明顯的數字鴻溝。我國電子政務的目標和出發點具有多樣性,電子政務的發展缺乏統一規劃。對電子政務的性質和地位認識不足,對電子政務的認識僅停留在電子政務的初級階段,部分領導對電子政務建設的重要意義認識不夠,部分公務員主觀能動性不高,片面認為電子政務是傳統政府辦公的補充;電子政務建設缺乏統一規劃和總體設計,沒有提出明確的電子政務發展目標。電子政務建設資金使用不合理,電子政務建設資金配備不足,使用效率不高且存在浪費現象。對電子政務信息資源的開發不夠,未能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傳遞有效信息,大量的網站信息陳舊、文件過時,電子政務建設網站的內容更新不及時,跟不上時展的潮流。信息孤島問題,已經成為阻礙湖南省電子政務發展的很大電子政務信息孤島問題,內容平淡重復,實用信息缺少,導致一些地方的電子政務建設已經到了進退兩難的地步;電子政務建設發展不平衡,電子政務缺少社會利用的基礎條件,關各個部門在電子政務建設中發揮的作用不同,落后地區的電腦普及率和上網率低得令人驚奇。綜合分析我國電子政務建設存在的問題,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目前出現的問題很多,比較突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政府的支持力度和支持方法不夠科學,在相應的法律法規建設方面比較遲緩,沒有注重民意調查和公共選擇,在建設模式方面有明顯的過激和怠惰行為,因此,應客觀地看待這些問題并結合我國的國情,使眾多功能在電子政務平臺上的充分發揮,各級信息化領導小組要加強領導和協調,建立有利于電子政務發展的軟環境等。
三、我國電子政務建設對策
要借鑒發達國家電子政務建設的經驗教訓,注重實際應用,為企業、公眾服務,為查驗公民身份提供便捷、準確的途徑,實現資源共享、實行分階段的策略。轉變思想觀念,加大宣傳和政府工作人員培訓力度。要求人們對電子政務有一個觀念上的更新,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是加速發展電子政務的關鍵。將原有的工作流程搬上網絡,切實能在新一輪經濟增長周期到來的關鍵時刻,向信息時代新的政府管理模式的轉變;加強對電子政務建設中相關工作人員培訓,為政府網站的建設指明具體方向,使人員培訓成為電子政務發揮效能的非常重要的一環。加大宣傳和培訓力度,努力促成各級領導重視電子政務的輿論氛圍,通過各種宣傳手段,讓人們熟悉并接受電子政務。加快規范化、標準化、法制化進程,電子政務的建設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開發與建設都遵照相同的標準,遵守相同的規范,電子政務的發展需要法律武器為其保駕護航,各種社會力量都可發揮其作用。增強政府網站的導航功能,豐富網站內容,提高在線辦事能力,積極整合跨部門的信息化網上信息,增強網站的覆蓋內容,吸引公眾參與,在電子政務系統中建立有效的知識導航,建立相應的知識地圖使各欄目相互連通。建立電子政務績效考核和評估機制,加強督查、督辦,將電子政務建設納入對各級黨政績效考核范疇,在建設電子政務的同時應考慮對其投資的風險,通過建立科學的指標體系和確立合理的標準化指標。重視政務數據庫建設,促進共享和合作,必須建設統一有序的政務信息資源庫,使這個龐大的數據庫群發揮出應有的效益,及時規劃好數據庫本身的更新與建設工作。加快政府信息資源的整合和共享,通過網絡公開,實現對社會的管理、服務職能。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政府管理模式,極大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弄清政府功能和業務流之間的關系,加快建立電子政務建設安全保障體系,努力探索、構建科學的人才保障機制,使電子政務建設具有合理的人力資源支撐體系。
本文作者:李丁工作單位: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試議條紋對服裝設計的意義
- 下一篇:電子設計課程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