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政務與行政體制的變革

時間:2022-11-29 09:43:13

導語:電子政務與行政體制的變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子政務與行政體制的變革

一、電子政務的特征、功能與應用

電子政務是隨著互聯網技術在行政事務中的應用而被開發并得到逐步發展的,互聯網是電子政務出現的基石,行政效率的提升是電子政務發展的催化劑。技術手段的日益成熟與市場需求的不斷旺盛推動了電子政務從最初的單一部門應用到全部門普及,從基本的數據手機到信息共享,從局域網為主的網絡架構到融入互聯網,從政府內部信息溝通的單一功能到現在的政府企業和群眾的溝通橋梁。它與傳統政務有著顯著的區別。在辦公中介上,數字終端成為辦公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資源的數字化與共享的在線化成為其余傳統政務的根本性區別;在業務流程上,標準化和高效性是電子政務超越傳統政務的典型優勢;在角色扮演上,傳統政務強調政府與群眾、企業等的單向溝通,而電子政務則是為政府與公眾的交流搭建了平等的平臺,并使溝通超越了時空的界限而日益便捷。電子政務的存在遵循政務邊際成本遞減法則,通過電子政務具備的各項特征達到減少政務執行中間成本,提升政務執行效率的目標。電子政務的核心功能在于提高管理的效率與水平。這一核心功能具體體現在四個方面:首先,電子政務是政府部門信息化升級的標志性產物,更是經濟社會發展信息化的關鍵節點。電子政務連接經濟社會各領域的諸多主體,為政府與公眾提供了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促進了信息化社會的整體構建;其次,電子政務借助互聯網實現了政府部門的扁平化運作,促進了政府部門轉變工作職能,為民眾提供更為便捷的行政服務;再次,民主與法治社會的建設離不開群眾的支持與參與,而電子政務則搭建了政府與群眾的“連心橋”,明顯改善了政府與群眾過去存在的溝通不暢的現象,促進了社會系統的良性運轉;最后,電子政務能夠大幅度提升信息傳遞的效率,提高政令推行的時效性,減少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充分踐行了“綠色辦公”、“無紙化辦公”的理念。

二、電子政務與政府行政體制改革

電子政務具備的多元化功能是互聯網融入的結果,而互聯網的融入反過來則撬動了政府行政體制改革的杠桿。電子政務具備的扁平化、高效率、數字化、超越時空等特征讓其在政府行政體制改革的進程中逐漸扮演著更為重要的角色。具體來說,電子政務可以從觀念革新、拓展行政空間和推動廉政建設三個方面推動政府行政體制變革

1.電子政務促進行政觀念革新。觀念革新往往是一項事物發展的先行者,唯有觀念上產生變動,才能推動行動上的變革。電子政務正是觀念革新的“催化劑”。電子政務借助互聯網的發展特征,重構了傳統政務所不具備的新型政府行政模式,將政府行政柔化為行政服務,在政府職能轉變的過程中不斷發揮建設性的作用。電子政務促進行政觀念革新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官員思維與行為方式的變革。電子政務以服務為中心,以公眾需求為導向,這就需要作為行政主體的政務官員拋棄過去官員“上位”的傳統觀念,提升為群眾服務的質量,轉變自身工作作風。尤其是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電子政務版塊(如市長信箱)要積極發揮其溝通的作用。同時,電子政務將各類數據、文件、資料等均轉換為數字信息存儲于網絡服務器之中,并隨著時間的積累形成大數據庫,政府官員要適應信息化辦公的趨勢和現狀,并提升自身挖掘與利用數據的能力,實現“數據服務政務”的工作形式創新。二是電子政務改變了政務信息的傳遞與共享方式。傳統政務信息傳遞與共享的模式較為單一,以政府對公眾的單向度傳播為主,且傳播收到受到時間、空間乃至其他諸多要素的限制。而互聯網的融入使得電子政務實現了政府信息的雙向乃至多向傳播。公眾也成為了信息制造與傳播的主體,政府與公眾在信息傳播與共享上逐漸實現地位平等。政府要利用好電子政務這一平臺,及時向群眾公開政府機構的組成、職能和辦事章程,以及各項政策法規等信息,增加辦事執法的透明度,并自覺接受公眾的監督。

2.電子政務拓展傳統行政空間。傳統政務強調部門分治,行政空間是相互封閉且缺少有效溝通的,很多有價值的信息無法實現及時共享。電子政務通過內外互嵌的網絡實現了縱向和橫向的信息傳輸流,將傳統的行政空間拓展至整個部門網絡。此外,電子政務將諸多行政事項“搬”到網絡實現超越時空限制的即時處理,大大拓展了傳統行政模式在時間與地理位置上的限制。政府間的信息傳遞更加迅速和準確,政府與企業和群眾間的信息溝通也更為便捷和順利。行政部門今后將要面對兩個“社會”的行政服務態勢:現實社會的政務活動與網絡社會的政務活動。網絡社會政務行為源于現實,卻有著更多的網絡元素與復雜的社會背景,需要更多的行政智慧加以應對。需要指出的是,中國的電子政務建設經歷了設備階段、基礎網絡建設階段、應用環境建設階段和系統鏈接階段,前三個階段已經基本實現了政務體系的縱深發展,但政務體系之間遠未達到互聯互通的目標,各行政主體之間的政務系統還未實現有效對接。接下來將重點攻關系統鏈接階段,這也是實現電子政務拓展傳統行政空間的關鍵措施。一旦縱向和橫向的政務系統建成,將大大推進我國政務體系信息化的建設速度,提升政務體系的便民效果。

3.電子政務推動政府廉政建設。信息技術的不斷升級使得傳統的政府組織形式無法跟進時代需求,尤其在面對瞬息萬變的內外部社會發展上顯得力不從心,社會民主運動的發展也逐漸要求政府權力運行的透明化與公開化,改革政府行政體制迫在眉睫。電子政務就是在諸多因素下誕生的產物。它既是信息技術融入政務體系的過程,也是政府自身廉政建設所需要的推動力與工具。電子政務在技術上實現了政務的公開化,而政務公開的實質是權力接受監督的過程。當群眾占有一定數量的、準確的政務信息時,就潛移默化的行使了監督權力。這種監督不同于傳統政務的“事后監督”,而是將監督貫穿于事項辦理的全過程,政府各部門的職能、辦事依據、辦事程序、行政許可項目審批等行政信息通過電子政務平臺向社會公布,可以讓全民了解行政部門辦事的全過程,尤其是重大事項的審批過程,這樣就客觀上杜絕了某個部門乃至某位官員逾矩行為的產生。電子政務正是通過推動政府加大政務公開力度,推進公民行駛對政府的監督權,以此推動政府廉政建設步伐,實現政府從單向管理到多主體治理的服務型轉變。電子政務的推行只是政府行政體制改革中的一個環節。但電子政務在推進改革中的作用卻是不可小覷。目前,電子政務正向應用網絡和政府專網建設的方向邁進,部分區域的電子政務已經頗具規模且在運行中卓有成效,相信電子政務在未來推進中國政府行政體制改革的進程中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作者:李康平 單位: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