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政務在行政管理改革的應用

時間:2022-02-20 10:14:52

導語:電子政務在行政管理改革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子政務在行政管理改革的應用

摘要:當下電子政務在我國已不完全是政府職能部門全面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網絡技術以及辦公自動化技術等進行辦公、管理和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管理模式,而逐漸成為了其整合政府與社會、企業,提升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手段和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的重要杠桿。同時,政府各職能部門的管理創新又為電子政務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保障。通過政務信息的共享讓更多的人間接參與政府事務管理,從而向社會提供職能更新、組織優化和規范透明的管理與服務,健全行政管理模式,改善公共服務質量。

關鍵詞:電子政務;行政管理;政務改革

受互聯網的影響,當下政府在管理改革創新上面臨著壓力與機遇并存的局面。而依托信息技術的電子政務,為政府管理創新提供了更為有效的手段。電子政務為創新政府管理方式,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增強政府服務能力,規范政府行為,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等提供了實現途徑。同時政府管理創新又給電子政務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保障。從“星火燎原”到逐步深入人心,電子政務已經不再是一個簡單的概念,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到了今天,電子政務在我國已不僅僅是政府部門利用電子技術進行辦公、管理和提供社會公共服務的管理模式,其已逐漸發展成為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的重要杠桿和整合政府與社會以及企業,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方法。可以說,“電子政務建設不是簡單地將政府原有的職能和業務流程電子化或網絡化,而是政府行政方式和組織結構的優化重組。電子政務建設必須與轉變政府職能和機構改革緊密結合起來”[1]全面應用網絡通信技術,將內外的組織、協調和合作工作在互聯網上予以實施,逐步實現電子政務與制造業信息化、電子商務等領域的無縫連接。

1電子政務

在蘇新寧編著的《電子政務理論》一書中,電子政務被定義為:“建立在計算機應用基礎上的,運行在網絡環境下的政府事務處理流。它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在網上建立政府信息平臺,為企業和公民提供公共信息服務(G2B,G2C);政府內部的辦公自動化(OA);政府部門之間的網絡互聯和電子數據交換(G2G);建立政府與企業(G2B,B2C)、政府與公民(G2C,C2G)的網上交流平臺和交流渠道,實現政府與企業、公民的互動。”[2]而劉文富編著的《電子政務》一書中認為:“電子政務,就是應用現代化的電子信息技術和管理理論,對傳統政務進行持續不斷的革新和改革,以實現高效率治理和服務的政府結構和運行方式。”[3]本文所講的電子政務,可以理解為:政府借助計算機應用技術所進行的各種事務活動。行政主體借助通信技術把所有原本孤立的個體連接起來,通過政務信息的共享讓更多的人間接參與政府事務管理,向社會提供職能更新、組織優化和規范透明的管理與服務,以健全行政管理模式,改善公共服務質量。目前世界很多國家的政府都在嘗試打破傳統管理理論和管理模式,用新的理論與方法對管理模式進行方向性的改革,通過改進工作、創新服務,構建信息時代的政府形態。電子政務是政府管理思想觀念領域中的一場變革,對政府的行政職能和管理方式都將帶來積極影響。電子政務的有效運營需要以正確的管理理念為指導,實現行政民主和政府資源共享。這場由電子政務引發的政府管理方式的深刻改革,將體現出巨大的優越性和鮮明的時代特征。

2行政管理改革的趨勢

2.1一體化格局。在信息化的浪潮中,政府部門與其他公共部門,在管理格局和責任方面發生了深刻變化,管理體制的改革,讓職權分工、辦事流程、管理機制和信息共享等方面更加協調、公開。在解決越來越多的綜合性問題時,多個公共部門各司其職、共同參與,形成職責分工明確又聯合行動的系統性工程,實現聯系緊密和協作一致的政府服務管理體系。2.2扁平化組織。管理扁平化是政治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部分,減少中間管理層次,壓縮職能機構,從而建立起一種緊湊而富有彈性的新型的政府管理模式。[4]通過適應信息技術時代的發展趨勢,打破原有的部門界限,建立內部緊湊協作的橫向組織,從而加快決策和信息傳遞速度,使行動變得更加靈活快捷。利用扁平化組織加快信息縱向流動,提升組織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決策的科學性與有效性。2.3項目制管理。更多的行政管理部門開始學習借鑒企業管理的經驗,將政府所應提供的公共物資和服務內容,分解成多個具體的項目,交付給具備專業知識技能的社會組織進行實施,由這些承接單位負責具體的方案和短期目標,政府部門負責宏觀規劃和方向把控。2.4一站式服務。行政部門通過整合政府職能與資源,集中審批,為公民、社會組織、企業以及其他服務對象提供更為方便和快捷的服務。提供了從統一的網絡入口來獲得政府遠程服務的方式,這種一站式服務方式是跨層級、跨地區、不間斷式的服務。一站式服務從梳理精簡出發,在辦公業務標準化、規范化的基礎上,統一受理登記平臺,整合不同政府的業務職能和信息資源,嚴格執行電子政務流轉的操作規程,并建立起相關的法律、制度以及安全體系等。[5]

3電子政務在行政管理改革中的作用

電子政務給政府管理職能帶來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促進了政府管理職能的轉變;其次,政府管理職能實現的主要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最后,極大地縮減了政府管理職能實現的成本。3.1電子政務與政府管理環境。政府管理環境是政府部門開展行政管理工作的內部環境與外部環境的總稱。政府管理環境能直接和間接作用和影響政府管理活動,與此同時,政府管理活動的結果反過來又影響政府管理環境。信息化的電子政務系統使政務管理在整合政務方案和優化行政決策方面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公務人員利用有序可循的行政決策系統,可以完成程序和手續繁雜的重復工作。電子政務對行政環境最突出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它的開放性引發的人們行政觀念的改變。電子政務提供的信息化條件,改變了傳統的管理方式,同時也改變了人們的政府事務參與方式。而政府也應該意識到,信息技術在政府事務管理方面的廣泛應用,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傳統的行政管理一元化方式造成沖擊。尤其是隨著網絡的迅速發展,信息傳播的公開性、多向性和即時性等特點愈加突出。所以,政府再也不能進行簡單的、單向的政務信息灌輸與傳遞。[6]政府應將公眾視為平等的主體,并且要意識到行政主體和社會之間的意志要及時地互相傳達,這樣民眾才會積極地配合政府的行為。3.2電子政務與政府管理職能發展。(1)作為政府信息化的核心內容,電子政務依托其在信息傳遞方面的高速率,通過數字化設備和虛擬空間,可以對政務信息實現更快捷、高效的間接式管理。電子政務給政府管理職能轉變所提供的支持,主要表現為可以為政府擴充新職能提供及時有效的信息。政府在實現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過程中注重更高的管理運轉效率,更及時的信息傳遞,更敏銳的反應速度,而電子政務恰好可以滿足政府職能實現要求。(2)電子政務為新智能的順利實現提供了充足的信息資源。信息資源的收集、發送、創造及分配能力的改進是政府管理新職能實現的有利條件。電子政務的一個重要作用是其能夠最大限度地將所需要以及能夠采集到的信息資源整合,并以特定的法律保障、管理保障、技術保障,為社會公眾提供海量可靠、真實、有效的信息。(3)電子政務可以在政府管理職能快速轉變的過程中起“助推器”的作用,具體表現在為職能轉變創造了更為有利的條件和更適宜的環境。通過網絡,政府可以更大程度地聽取公眾意見,這種雙向的及時溝通,可以讓社會及時了解政府工作的進程和效果,并對其進行監督,有利于促進廉政建設。(4)在網絡環境下,電子政務為政府管理職能的轉變提供了更為便捷和高效的方式,使得政府面對公眾需求變得更加具有主動性。現代信息技術讓政府的管理方式從過去的傳播壟斷,發展為全方位的雙向互動,政府為公眾提供更全面高效的公共服務,取代了以往一味的管制。[7]從監管方面來講,動態化、科學化、系統化的電子管理體系,也讓政府執法管理工作更加痕跡化和法制化,至少在行政程序上,依靠數字網絡技術可以簡化許多環節和程序,使其獲得越來越多的社會群體支持。(5)電子政務帶來的最后一個變化,就是極大地降低了政府事務管理實現的成本。傳統的政務處理手段落后,首先,各部門在職能分工方面存在交叉重疊,導致相互推諉、不作為的問題;其次,落后的工作方式存在人為隔閡并使政府管理反應遲鈍;最后,暗箱操作在政府資源采購的過程中帶來的浪費,給政府資源配置帶來了極大的損失。而電子政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些問題,大幅度節省人力資源,優化人才配置。電子政務能確保政務信息整理暢通完整,并且做到節省投入,擴大產出,降低政府管理成本。3.3電子政務與政府組織結構。電子政務環境下的政府是行政管理職能和機構改革的產物。通過網絡技術,對傳統的金字塔型組織模式進行優化重組,建立起跨職位、跨部門、跨地域的溝通結構,逐步使金字塔結構趨于扁平化。通過明確限定每個人的工作職責和范圍,減少管理層次,調整分工體系,改變過去科層式行政管理結構,各部門活動并聯化,嘗試按照工作流程來減少管理層次,提高辦事效率。電子管理從另一個層面為政府組織管理實現從繁到簡提供了條件,借助信息化的工作方式,實現了行政機構的精簡化、流線化。正如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威廉•埃格斯和斯蒂芬•戈德史密斯所認為的,在互聯網時代,“等級式政府管理的官僚制時代正面臨著終結,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模式——網絡化治理”。[8]一定范圍內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項目也將逐步移交給社會組織,形成競爭性的管理機制。釋放出的人力資源可以根據自身專業和能力水平充實到服務部門或者其他社會領域,讓行政管理更加靈活。3.4電子政務與公務人員。對于多元化的管理機制,電子政務帶來的改變和影響也是巨大的。首先,政府機關工作人員的整體機構將發生變化,自身的素質將大幅度提升,同時具有優良的技術素養與高超的管理藝術的復合型人員所占比重將會越來越大。[9]由于管理機構更趨彈性,政府機關工作人員總的數量規模將逐漸減小。借助于電子政務所提供的先進技術條件,利用其推動而形成的更優化的管理條件,可以在實現政府管理職能轉變過程中產生更快、更好的實際效用。

參考文獻:

[1]于新恒.推進中國電子政務發展的幾點思考[J].政治學研究,2005(1).

[2]蘇新寧.電子政務理論[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3.

[3]劉文富.電子政務[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4]齊冬梅.電子政務與管理創新[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5]熊宇.電子政務:多元化治理視角下行政管理的新模式[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0(5):11-18.

[6]張強.電子政務在行政管理中的價值及作用研究[J].新絲路(下旬),2015(11):40-42.

[7]李建華.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過程中電子政務的作用[J].建筑市場與招標投標,2012(4):42-46.

[8][美]斯蒂芬•戈德史密斯著,威廉•D•埃格斯著.網絡化治理:公共部門的新形態[M].孫迎春,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9]柯曉朦.試述電子政務對我國行政管理的影響[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4,27(12):83-84.

作者:楊豪彪 單位:湘潭市雨湖區人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