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安全生產中的機電技術論文
時間:2022-08-01 10:50:30
導語:煤礦安全生產中的機電技術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中國煤礦安全的現狀
煤礦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資源,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還將是中國的主要應用能源。目前已占到中國一次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的70%左右,預計到2050年還將占到50%以上[1]。隨著在國家通過深化煤礦安全整治和貫徹執行“先抽后采、監測監控、以風定產”的12字方針,各地區及煤炭企業更加重視機電技術管理在生產中的應用,安全監管部門的監管工作也取得了長足進步,安全生產狀況總體穩定。特別是在煤炭經濟形勢開始好轉的大環境中,煤礦資源的開采已經成為山西、貴州等采煤大省的主要經濟增長點,并在先進技術和設備的應用中,使其產量和質量都有了大幅提高。由于煤層開采自然條件極其復雜,而中國95%以上的煤礦開采都是地下作業,因而煤礦安全生產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2個方面:a)主觀方面。國內對煤礦企業的技術定位不夠準確,產業技術人員匱乏、設備落后等直接影響了勞動效率。為了有效減少人員傷亡提高生產率,高度機械化的作業模式亟待引進,新型礦井設計和技術裝備水準也應隨之提高;b)客觀方面。主要表現為基礎工作薄弱,安全技術裝備不足,“工程、技術、管理人才缺口多,愿意到煤礦長期工作的一線人才少。”的現象嚴重,加之機電系統的安全設施不合理等,引發了一系列的安全技術管理問題,都給煤礦安全生產留下了重大隱患。當前,煤礦重大及特大瓦斯(煤塵)災害事故時有發生,給中國的國家財產和公民安全都造成了巨大損失,致使煤礦安全生產形勢異常嚴峻[2]。
2中國煤礦機電技術管理中出現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煤礦的安全生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也初見成效,安全生產氣氛濃烈,安全管理基礎工作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在這些進步的背后,煤礦生產管理至今還存在著一些無法克服的安全隱患。
2.1安全規范和實際操作不符
煤礦的礦井管理規范非常嚴格,并有可供參照的國家法律規范標準,包括如關于電動機周圍瓦斯濃度的規定“電動機及其開關地點附近20m以內風流中瓦斯濃度達到1.5%時,必須停止運轉,撤出人員,切斷電源,進行處理”等設計機電系統的各方面規定。但一些煤礦企業并沒有自己專門的機電標準化的管理人員,通常還是采用雇傭兼職的方式來管理,很多環節并未按照國家相關的標準進行管理。加上員工對標準化概念的認識不強,缺少專業的操作技能,在實際操作中隨意性較強,對安全隱患不夠重視等執行難現象,也是機電系統難以安全運行操作的一大難關。
2.2缺乏對位監管職能作用削減煤礦機電設備運行是一個相互配合的整體系統,大多數煤礦企業都設立了煤礦機電科,主要負責機電生產和管理。而在其綜合管理中,卻往往出現只重生產而輕技術管理等監管不力的問題,使管理職能作用削減,管理效果不明顯。主要表現在:缺少在試運行中對牽引鏈松緊程度的觀察;班長、電鉗工共同處理問題時的時間不足和停機信號不明顯等方面。在這種機電管理人員缺乏、專業組織不健全的管理現狀下,在生產時很容易出現因超負荷運轉而悶車、電氣及機械部件溫度過高而影響正常運轉的狀況發生,這些都會降低機電設備的正常運行,降低其使用生命,甚至產生人員傷亡的安全隱患。此外,煤礦行業在地方政府的監管嚴重缺位,其市場準入原則不強,缺少必要的宏觀調控,也是煤礦安全事故頻發的重要外部因素。
2.3操作人員技術水平低專業素養不高
受到煤礦企業自身的特點影響,在中國的煤礦開采仍采用粗放式的作業方式,機電技術操作者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而且來去頻繁,很難固定,對新招收的員工缺少系統專業的學習,理論知識和操作管理經驗都顯不足。即便一些企業定期開展機電培訓,也一般為“走馬觀花”的形式,培訓理論知識與工作實踐的培訓脫節,缺少針對性,以致被培訓人員的學習熱情不高,這些都會導致安全隱患的發生。
2.4缺少安全意識安全投入不足
隨著煤炭企業市場化的不斷深入,上到管理下到工人都對產量和效益更為注重,卻忽略了安全生產管理,安全意識薄弱,顛倒了產量、效益和安全之間的關系。只顧眼前利益,將《作業規程》、《技術措施》等當成開工護身符[3]。在安全設施的投入和安全資金的使用方面存在較大缺口,使安全生產難度加大。
3機電技術管理在煤礦安全生產中的合理應用
3.1建立健全的技術管理體制
在煤礦安全生產中,中國對煤礦機電設備的規定已經非常明確,但仍存在諸多的不完善之處。這就要求各煤礦企業積極按照《煤炭安全規程》規定,建立健全安全技術管理體制,成立由技術員、技術技師和優秀技術工人組成的專業化管理機構小組,定期組織召開技術管理專題會議,安排業務素質較高的專職技術人員進行安全管理,真正做到明確分工、各司其職,使技術管理與生產相統一,盡量使安全規范與實際執行過程相符合[4]。
3.2履行管理義務服務安全生產
強化機電設備的綜合管理,是有效解決第一線安全操作問題的關鍵。而中國煤礦安全生產的綜合監管一般采用獎、懲兩種方式。一些私人煤老板為了追逐眼前利益,經常縮減各部門的運行開支,將老化落后的機電設備投入到煤礦開采中,又不進行實時監管維修,嚴重影響開采效率,從業人員安全無保障。煤礦集團作為綜合管理的監管執行部門,需嚴格履行相關政策法規中的管理義務,擴大投資、及時維修更新設備,在落實基礎管理的基礎上,服務安全生產。
3.3加強現場管理提高運轉效率
機電設備的現場安裝質量直接關系到機電安全問題。加強設備安裝過程、運行過程和檢修過程的質量把控,能有效降低機電設備的故障率。合理利用設備并定期檢查,能大大提高設備在使用中的運行效率和使用壽命。這就要求機電設備管理員依照相關制度,認真把關每一道工序,嚴格提高質量驗收標準,在確認沒有任何問題后再進行確認簽字,并移交下一道工序。通過實施責任制的方式來確保設備現場管理的有序、高質完成。
3.4強化安全培訓提高人員專業素質
將技術培訓作為管理重點,實行煤炭從業準入制度。強化對機電技術操作人員的安全培訓,將全員培訓、終身培訓/間斷性培訓和上崗培訓相結合,并制定相應的考核制度和計劃。加大對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投資力度,通過采取措施請進優秀的師傅,讓在職員工有機會走出去參加培訓學習的方法,提高從業者的業務素質和技術能力,對相關的經營管理者和一些特殊工種的人員嚴格實行持證上崗制度。同時,制定相關的獎勵措施,對一線的優秀操作人員進行鼓勵,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來不斷激發在職人員學習機電技術的積極性,從而使機電技術從業人員的業務水平和自身專業素質不斷提升,將人的不安全行為降到最低[5]。
3.5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
在中國煤礦企業頻繁出現安全事故,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由于煤礦機電安全管理技術落后造成的。在煤礦安全生產中,加大煤礦機電安全科研的資金投入,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設備,科學合理地安排生產,是搞好機電安全生產、提高機電技術管理水平和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也能給中國的煤礦機電技術管理的安全生產提供保證,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以確保煤礦行業的后繼有人。
4結語
煤礦事故的發生除了與生產環境有關外,煤礦機電技術管理中的人為因素是威脅煤礦安全生產的重大因素。只有積極采取合理的有效措施加強技術管理,才能不斷提高煤礦生產的機械化程度,提升機電裝備水平,滿足日益發展的煤礦安全生產的現實需要,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率,為社會的和諧發展提供保障。
作者:程潤明工作單位:山西潞安集團司馬煤業有限公司
- 上一篇:檔案局政務公開半年工作總結
- 下一篇:中職機電技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