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開采機電技術分析與管理

時間:2022-08-14 10:45:16

導語:煤礦開采機電技術分析與管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煤礦開采機電技術分析與管理

摘要:通過文獻收集和分析的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搜集煤礦對于機電設備管理的歷史和實際狀況,分析、綜合、比較、歸納現有的開采機電管理體系。對原有的機電設備管理模式進行討論,如設備點檢、維護保養等。并運用風險預控體系對機電設備管理進行優化,憑借該體系和方法實現對機電設備事故可防、可控、可管的目的,減少或杜絕事故的發生。

關鍵詞:煤礦開采機電技術運行管理風險控制

1引言

現代管理學對現場管理的定義是指試用標準和科學的方法對生產現場中的“人、機、料、法、環”,即工人與管理人員,機電設備、工具與工位器具等,原材料,檢測、加工方法,環境等生產要素進行有效合理的組織、計劃、控制、檢測和協調,進而實現低耗、優質、均衡、高效、安全生產的目標。1.1人為因素。人員力量,特別是高素質的技術管理人才相對缺乏。由于缺乏必要的人員和技術支持,開采建設現場管理較為混亂,系統運行存在諸多漏洞。為了彌補員工的不足,煤礦只能通過招聘來彌補,但是由于缺乏新員工的經驗和對質量體系要求的不熟悉,也是造成開采各種問題的原因。1.2機器因素。工程機械深基坑工程管理尚缺乏。開采組沒有頒布機械設備和材料管理的規范和要求,導致設備缺乏有效的操作記錄,使得“特種設備”逐漸成為“公共設備”。正因為如此,在設備質量問題影響使用的情況下,往往不能確定責任人,及時修理并進行分析的原因。機械設備不能正常運行,不僅影響進度,而且無形中增加了成本。事實上,即使機器目前不需要維護,也需要做好防止故障的發生,以便隨時保持設備的高效運行。1.3物質因素。在施工現場發現深基坑工程的材料采購過程管理不嚴格按照規范進行。由于煤礦對開采進行了成本評估,為了降低成本,開采組購買了“二次材料”或小工廠的材料。這些材料往往是以次充好,缺乏認證等信息,檢測不全面等問題,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建設工程的質量。另外,物料儲存過程中并沒有嚴格執行質量要求,對于購買的物料是否儲存,是否達到了此類物料的質量要求,缺乏應有的依據。因此,檢查原料不存儲,或者由于標記不明確而反復檢查兩次的情況。1.4制度因素。首先,開采的組織結構過于冗余,而技術管理人員卻缺乏足夠的重視。開采建設過程中對細節的重視不夠,開采目前使用的技術手段相對落后。其次責任不明。開采具有一定規模。為了按時完成開采質量目標,建立了專門的部門和部門。但是,這也帶來了新的問題。由于開采涉及部門和部門之間的多重責任,很容易認定權責不明,不受管理。在開采開發過程中,如果真的發生質量事故,各部門之間“扯皮”的現象時有發生,而且相互推脫。另外,職位之間權責不清導致潛在開采質量問題,同時給其他員工帶來負面影響,在發生類似事故時選擇同樣的方法。1.5環境原因。開采現場隨意擺放了各種類型的施工材料。例如鋼筋、水泥等材料隨意堆放,而且沒有任何的防護措施;施工所用的工具沒有明顯的區位標識,隨意放置,不僅影響施工的現場美觀程度,更重要的是外部環境腐蝕會給設備工具及其使用性能造成極大的破壞。

2煤礦開采施工管理與控制

2.1人的控制。人為控制是項目施工質量控制中最關鍵的部分。把人的管理與項目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逐步增強項目開發過程中人員的素質意識,培養專業素養,全面保證建設項目質量水平。要控制人,首先要培養人的思想和素質意識,加強作為項目組成員的責任,通過各種措施增加積極性,認真落實標準和規范。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各種質量問題應及時制定糾正措施予以糾正。其次,還要加強專業知識的建設。對于工程的特殊工作,需要具有專業資格的專業人員操作。項目組還應系統地教育和培訓涉及項目開發的新業務和新知識。最后是保護施工人員的生活條件和工作條件。必要時建立專門的激勵機制,提高勞動者的積極性。2.2材料控制。項目組應及時規劃各種施工所需材料,加強有序管理。送樣不僅可以提高物料的使用效率,還可以切入物料進出的良好記錄,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物料經理應該組織材料識別以追溯和控制物料流動。其次,項目組所涉及的所有物資管理,包括采購,使用和使用,都應嚴格遵守公司和項目物料的規格。另外,還要加強材料檢測的標準和監督。2.3機械設備的控制。做好機械設備的控制,首先要從源頭上做起。項目組應充分重視設備的選購和采購工作,規范采購流程。根據工程質量體系的要求,首先提出設備采購申請,優化選擇供應商,并對設備的物流運輸過程進行必要的控制,以防止長途運輸造成的設備上的運輸。之后,項目組將組織項目組的專業人員進入倉庫,歸檔數據,對所購設備的類型,數量,顏色和技術標準進行測試,檢查和存儲。其次,應該符合相關的國家,行業,企業對設備工具的調試標準,使其適合工程使用。在調試過程中,如果不符合技術標準或項目的實際需要,應及時與供應商交涉。已經使用的設備和工具不容忽視,但是設備的維護和檢定應定期進行,避免潛在故障造成延誤和質量損失。

3開采與機電設備安全管理事故處理

3.1加強技術管理培訓。把培訓方案作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來管理,發放,從制度上給予必要的保障。以下是各級項目人員進行技術管理培訓的內容:一是收集和整理煤礦內外類似項目的質量責任事故案例,以演示或錄像的形式進行組織。通過共享,使各級項目組成員認識到質量不僅與項目進展和驗收結果有關。嚴重的質量事故也可能導致人身安全事故。二是項目組的管理層人員應加強對建設項目技術管理的宣傳和培訓,培訓管理人員提前預測風險,處理和解決事件中的風險,并彌補之后的風險損失。除了加強個人的知識素養外,團隊內部的協調工作也要做好。其次,工作組還應該按照員工的年齡,工作類型的性質以及個人方面的要求,組織各部門的工作人員進行相關技術培訓類型的培訓,使他們能夠快速掌握這個職位所需的技能。最后,礦組不應該只著重于職業技能的提高,而應該兼顧職業道德教育。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是提升自主建設質量意識,提高工作質量。3.2加強技術管理考核制度。完整的內部控制制度是進行項目技術管理的有效保證。從根本上提高項目質量,也為技術管理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機制。在交付明確的評估機制的基礎上,所有的項目組都做出了比較公正的評估。根據績效考核結果,項目組負責有效的員工隊伍有效激勵。那些抱著敷衍態度的人受到強烈的懲罰,用這種方法來鼓勵先進。在機電開采技術管理過程中,如果因員工惡作劇而發生附帶質量事件,應首先進行人性化管理,以案件為基礎,對事件進行推理。項目組甚至增加了相關的煤礦為類似問題的預防和處理提供經驗和教訓。3.3管理層進行定量評估。空有制度,但缺乏實際的評估手段,不能達到激勵目的的動機。因此,在實施技術管理制度的過程中,需要借鑒“質量評估”的思想。通過展開的“質量評估”,我發現了目前的先進性和不足之處。在實施該項目的過程中,應該在每個過程中具體實施程序和制度及其規定。工作性質不同,所使用的評估標準也應該體現差異。建議季度周期,礦長開展評估工作,評估指標可能包括:完成進度,成本,質量水平,技術標準。選拔結束后,被選中的精英人才將是先進工作者,并給予適當的物質和精神獎勵。在評估過程中發現問題的,煤礦應當組織制定和實施措施和糾正措施,煤礦內部采取預防措施。

4結束語

本文通過煤礦機電設備管理現狀的分析,找出我國煤礦機電設備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根據發現的問題,結合機電設備現代化管理、機電設備維修管理方式、現場管理、“人、機、料、法、環”相關理論、機電設備信息化管理等機電設備理論知識提出了改進性策略。給出系統的煤礦機電設備工作與管理辦法,以及對于突發安全事故的解決措施。為我國的煤礦機電設備開采和運營提供可行的管理措施。

參考文獻

[1]吳海軍.探討煤礦機電設備安全管理措施[J].科技資訊,2013(14):137.

[2]金紅星,張洋.試析電力計量的標準化管理[J].中國科技財富,2012(12);147-148.

[3]張阿根,榮萬中.煤礦機電訝備管理與維護分析[J].科技資訊,2008(33):98-100.

[4]董曉鉤,加強煤礦機電設備管理促進礦井安全生產[J].裝備制造技術,2008(5):106-107.

[5]張兆海,邵俊河.礦井機電設備管理[J].山東煤炭科技,2010(4):226-228.

作者:郭志華 單位:大同煤礦集團臨汾宏大洪崖煤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