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機電設備探索

時間:2022-04-09 10:07:50

導語:煤礦機電設備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煤礦機電設備探索

1設備管理機制分析

一般情況下企業組織生產,其設備投入占產品成本總投入的55%~65%,維修費用也全部納入產品的直接生產成本。設備的安全運行直接影響產品的質量和產量,故設備維護保養水平直接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競爭能力。常見的設備檢修方式大致分為事后檢修、預防維修和生產維修3種方式。1)事后維修。事后維修是設備出現故障后,組織相關人員進行搶修。主要是指生產中不需要對設備進行檢查和檢修,日常工作量較低。但一旦出現故障,由于沒有任何預見性,維修往往比較困難,它是最原始的一種設備檢修方法[1]。里彥煤礦交接初期,由于維修人員不足,為盡快恢復生產,采用該維修方式。2)預防維修。預防維修是通過加強設備的日常檢修,采用強制檢修等方式,盡量減少生產設備影響。該方式主要是對重要運行部位采用強制、定時檢查檢修方式進行。同時,加強日常檢查和保養制度落實,也大大延長了設備的使用壽命,使設備故障率將至最低。里彥煤礦主要設備全部采用該方法進行,對于交接后生產出現故障頻繁的階段,機電科組織相關單位進行了主要設備的預防維修。事實證明,該方式檢查檢修比較全面,設備運行狀況顯著提升。但檢修需要占用的時間較多,投入的物力和財力較多,故在生產比較繁忙的時段,該檢修方式無法執行;另外,該方式會帶來設備過度保養,造成材料的浪費。3)生產維修。生產維修是針對設備的運行特點而執行的重點設備預防維修,一般是設備的事后維修。里彥煤礦經過長時間的總結,對主要設備進行了分類處理,制定了完善的設備生產維修方案,取得了較好的生產效果。圖1為優化設備維修保養方案。1.

2設備磨損和故障分析

1)機械設備磨損。機械設備磨損分為初期磨損、正常磨損和急劇磨損3個階段。初期磨損是新設備投入運行期間的磨合期,為保證設備今后的運行平穩,磨合期避免過載、過速等現象;正常磨損是設備平穩運行階段,該階段故障率低、運行時間長,只要保證正常潤滑和檢修,就能降低正常磨損量和設備周期費用。自煤礦交接以來,陸續改造了主井曲軌卸載系統,先后組織主要技術人員對井下帶式輸送機系統方案進行現場制定,并落實實施。經過統計,主要設備初期磨損階段出現過兩次故障,經與廠家溝通處理完畢后,未出現任何故障。目前設備運行平穩,處于正常磨損階段。2)設備故障。設備故障分為初期故障、偶發故障和磨損故障3個階段。初期故障是設備投入運行初期,由于調試、零配件質量差、操作失誤運輸震動等原因誘發的故障,一般采取選用較好的設備、減少操作失誤、加強調試管理等手段加以克服;偶發故障是設備重要的運行階段,該階段故障率低、運行平穩,是里彥煤礦設備維護的重要階段,事故誘發原因主要是操作失誤或檢修不到位,應該從提升日常設備檢修水平,提高操作者技術水平來下手,以全面提升設備維修質量;磨損故障是指設備逐漸老化,整體性能下降,出現的問題頻繁且多樣化,單純靠簡單維修很難滿足生產的需求,依靠設備中心先進的技術手段和優質的維修團隊進行集中維修來提升整體性能。

2提升礦井設備綜合效率

2.1設備壽命周期費用管理。設備的壽命周期費用包括設備生產、制造、運輸、安裝、維修、保養和稅金等發生的費用。里彥煤礦堅持以設備壽命周期費用最低為設備選購目標,具體包括設備購置費和維持費。2.2設備綜合效率。設備綜合效率是衡量設備選購的基本標準,設備的壽命周期輸出包括產品質量、成本等;設備壽命輸入是指設備壽命周期費用[2]。里彥煤礦選購設備采用設備綜合效率原理,擇優選用了壽命周期費用低,產出率高的機電設備,充分考慮了設備綜合性價比。在日常生產過程中,一般設備壽命輸出是定值,設備壽命輸入值為建立日常檢查檢修、日常點檢,及時發現并處理設備微型故障,避免誘發較大事故或次生事故。該工作由生產單位執行,要制定定期的檢修制度,維修人員按照規定的檢修周期對重點設備或設備的重點部位進行檢修,及時發現并處理安全隱患。計劃修理是根據發現的問題制定維修計劃并執行,該工作由集中管理的設備中心負責完成;維修記錄分析是根據設備日常檢查情況和維修情況對設備發生故障的時間、原因、維修費用等數據進行分析,得出設備的運行特點和狀態[3]。

3集中管理模式下設備集中維修市場化分析

3.1設備集中維修與分散維修。1)設備集中維修。設備集中維修體現了維修技術的水平,能解決較為復雜的維修問題和系統性問題,缺點是不能即時維修,需要投入較多的備用設備,占用較高的資金,體現了生產與維修的不連續性。2)設備分散維修。設備分散維修是在工作現場進行的保養和即時維修,維修具有靈活性高的特點,體現了工作和維修的連續性,但不能處理難度較大的維修任務,不能解決維修人員冗余的問題,往往造成人力資源分配不均或過剩。每一臺機械運動設備都有其使用壽命,分散維修可以根據設備重要零部件的運行特點,統計分析使用壽命周期,然后有計劃性的在周期內更換,可以減少因設備故障導致的嚴重影響生產的現象,這就是傳統的定時更換制度。3.2維修市場化分析。充分利用有利的條件和資源(包括先進的技術、專業的人才、最低的設備壽命周期費用和高產出的設備綜合效率),提升設備管理水平已經是時展的必然,設備維修市場化管理模式已逐步進入各生產企業。維修市場化有利于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能夠將企業過剩的維修人員組建優秀的專業維修團隊。即可減輕企業自身負擔,還可降低設備運行成本。利用設備中心推進里彥煤礦維修市場化,集中維修方案充分考慮維修類型、維修方式、維修種類,并有選擇性地對設備進行了市場風險評估和收益評估。設備維護可以分為:小修、中修、相修和大修,每種維修對人員數量、技術力量、維修費用、需要設備狀況等因素各不相同,根據具體需求合理地選擇維修方式是設備集中維修方案執行的重要問題。

4集中管理模式的優點

結合集中管理、設備集中維修、生產現場維修的特點,產生了里彥煤礦獨特的運行模式。重要設備采用預防維修,一般設備采用事后維修。重要設備集中維修,是針對重要設備長時間工作,處于急劇磨損或劣化區而進行的大修處理。集中管理模式方案的優點:1)設備中心組織了精干人員,對重點設備進行大修,能保證維修質量,降低生產礦井備品備件投入,降低生產成本。2)生產礦井能結合設備中心集中維修和生產實際的特點,對重點設備采取合理的預防性維修,合理制定設備大修周期,定時送修設備中心進行檢修,減少了送修數量,提高了送修質量,減低了運行成本。3)生產礦井針對重點設備的運行特點,做好日常保養工作,降低生產影響,基本杜絕了長時間影響生產的惡性事件。4)生產礦井對一般設備采用事后維修,能減少材料投入,避免材料過分投入造成的浪費,同時,還減少了設備檢修時間,為生產奠定了堅實基礎。

5集中管理模式的實際效益分析

1)降低了生產成本。里彥煤礦生產系統在用設備1270臺,在保證設備正常運轉和維修的情況下,年可節約維修費用170萬元(包含設備檢測費、零配件、維護費、儀器儀表等),年節約專業維修人員費用60萬元,合計約230萬元。2)維修質量顯著提高,減少了生產影響。根據統計,由于各類生產影響,年直接創造效益約9.1萬元。3)消除了維修設備隱患,降低了企業運行風險。由于采用了設備集中維修運行模式,去除了維修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能夠使企業集中精力做好安全生產工作。4)根據設備集中維修運行模式,配合設備壽命周期管理和綜合效益最大化原理,從設備選型、購置、使用、維修、報廢總體考慮,選用性價比較高的產品,大幅降低了設備投入費用,提升了綜合設備管理水平。

6結論

經過近一年的探索和應用,煤礦機電設備綜合管理表現有以下優勢:1)降低了生產企業維修費用。2)克服了設備事后維修對生產的影響,解決了預防維修存在的過分保養。3)根據設備磨損狀況,提了升設備使用效率,降低了壽命周期費用,全面提升礦井設備綜合效率。

參考文獻:

[1]趙環帥.煤礦機電設備管理與維修細節詳解[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5.

[2]李正祥.煤礦機電設備管理[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

[3]余鋒.機電設備管理[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3.

作者:劉楊 單位:山東里能里彥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