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專業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時間:2022-08-20 10:35:15
導語:新能源汽車專業校企合作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新能源汽車企業急需大量高層次應用型人才,而校企合作是實現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的有效途徑。本文依托新能源汽車專業,分析了新能源汽車專業校企合作的必要性,探究了校企合作的多種模式,為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途徑提供了指導。
關鍵詞:職教本科;人才培養;校企合作
隨著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等新興高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我國經濟步入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產業結構也面臨著著由原來的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的轉型升級,國家急需既有高深專業理論知識,又有應用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1]。在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了“探索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通過建設一批應用技術類高等學校,培養面向生產、服務、管理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以滿足國家未來發展的需求。在此時代背景下,職教本科教育取得了迅速發展。
1職教本科新能源汽車專業人才需求
近些年,隨著石油資源枯竭、環境日益惡化,大眾、寶馬、吉利等傳統汽車廠商都在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業務,并且消費者也對新能源汽車有了認可,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也逐年提高,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由2016年的50.7萬輛增加至2020年的136.7萬輛,如圖1所示。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4.2萬輛和120.6萬輛,2020年全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分別完成136.6萬輛和136.7萬輛。2021年第一季度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53.3萬輛和51.5萬輛。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逐年提高,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逐年增加,伴隨而來的是對新能源汽車專業人才需求的急劇上升。新能源汽車是集材料、電學、力學、通信等多學科為一體的高技術產品,其產業鏈涉及產品的技術研發、生產和售后服務等多個應用領域,因此在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生產、售后的各個領域都需要大量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2],目前新能源汽車專業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短缺的問題已經凸顯,國家相關部門也將新能源汽車應用型人才列為緊缺人才。這也預示著在不久的將來,國家將會組建一批職教本科院校,用以培養社會需要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職教本科院校培養的人才不是研究型人才,也不是在汽車廠車間的一線工作者,而是面向生產、服務、管理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這類人才需掌握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但更側重于將理論知識進行轉化并應用于實踐。
2職教本科新能源汽車專業人才培養定位
職教本科院校的中心任務是人才培養,培養出的人才最終會服務于國家和社會,因此只有從國家和社會需求的角度出發,才能培養出滿足社會需求的人才。對于新能源汽車專業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需從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需求著手,調研全國各汽車整車廠、零部件廠及4S店,總結歸納汽車研發、生產、管理、銷售的各個領域對應用型人才的知識及技能的需求,再結合學生學習特點,制定出適合職教本科層次學生的人才培養方案,使每一位學生成為畢業即可上崗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
3新能源汽車專業校企合作必要性
新能源汽車專業人才培養形式多種多樣,其培養的學生畢業后絕大部分就職于新能源汽車整車廠、汽車相關零部件廠等與新能源汽車專業相關的企業。畢業生進入企業后,往往要經過半年至一年的實習培訓后才具備相應的技術能力來參與公司相關的項目,這表明目前學校畢業學生所具備的應用能力與企業實際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國家大力進行職教本科改革,其目的之一也是為了減小這一差距。在職教本科教育改革的多種形式中,校企合作教學可以有效減小這一差距,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改善教學內容滯后
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新能源汽車行業取得快速的發展,同時在市場競爭力的作用下,新能源汽車企業必須時刻掌握著最前沿的技術,而職教本科院校新能源汽車專業中相關教材卻無法做到實時更新,存在一定的滯后性[3]。通過校企合作的形式可以讓教師和學生在企業熟知新能源汽車行業最前沿的科學技術,在授課中及時更新授課內容,從而改善學校教學內容滯后的現狀。
3.2改善實訓條件不足
新能源汽車專業學生技能的培養需依托大量先進的實訓和檢測設備,有些設備動輒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再加上近些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迅猛,職教本科院校需不斷更新實訓和檢測設備,這需要很大的資金投入。通過校企合作可以安排學生在企業進行實訓,借用企業先進的設備完成實訓教學,彌補院校實訓設備不足的問題。
3.3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學生真正將所學知識付諸于實踐的場所就是企業,學生畢業后在企業遇到的都是實際生產生活中的問題,這類問題往往沒有固定的解決方案,需要工程師根據經驗,通過不斷嘗試取得最佳的解決辦法。學生在學校課堂中遇到的案例大都是由教師設定好的有具體解決方案的案例,學生進入企業后運用教師課堂講授的理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常常不能解決實際問題,這就是理論與實踐缺乏有效的結合。通過校企合作,企業工程師指導學生參與解決企業實際問題,這樣可促進理論知識與實踐的融會貫通,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拓寬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這樣可大大縮短學生畢業后的實習培訓時間,企業既培養了人才,又節省了時間成本。
4職教本科新能源汽車專業校企合作模式
隨著職教本科院校與新能源汽車企業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校企合作模式以“院校輸送,企業培養”這單一模式為基礎,發展了多種新型模式,具體如下:
4.1校企合作共建課程體系,開發專業教材
新能源汽車企業為確保其市場競爭力,其研發和生產必然以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為依托。在職教本科院校的相關課程建設中,應充分結合企業的前沿技術,通過校企合作形式共建課程體系,共同開發相關專業課教材,以此能確保學校教授的課程內容與最前沿科學技術緊密相關,使學生畢業后在工作崗位上能夠真正將所學課程內容應用于實踐[4]。同時考慮到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涉及研發、生產、銷售等多個環節,職教本科院校往往不能包含新能源汽車所有產業鏈,因此,課程體系建設還需綜合考慮院校所開設的專業及院校特色,發揮職教本科院校自身資源優勢,有選擇性建設與之相匹配的課程體系。
4.2企業工程師兼職授課
新能源汽車企業的工程師工作在企業研發、生產、售后的一線,具有豐富的研發、生產、管理的經驗,這些寶貴的經驗正是學校教師和學生所不具備的。學校可通過聘請新能源汽車企業的工程師兼職授課,向學校教師和學生分享新能源企業在研發、生產、管理中的實際案例,讓學生掌握案例中所涉及的理論知識,問題的解決思路與方法。除此之外,企業工程師還可以分享新能源汽車的整車研發流程,讓學生了解到企業崗位分工及不同崗位所需要的專業知識與能力,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向學生推薦適合的崗位,提前熟知崗位所需要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為學生以后的企業實習打下堅實的基礎[5]。
4.3安排學生進企業實習實訓
企業是學生學以致用的最終場所,也是學校培養的應用型人才實現人生價值的場所。職教本科院校應積極聯系與新能源汽車專業相關的整車廠、零部件廠,簽訂人才培養協議,為企業輸送優秀的實習生參與到企業的研發生產項目中。通過這種形式,一方面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另一方面企業與優秀的實習生簽訂勞動合同,既幫助學生找到了合適的工作又解決了企業的用工需求。
4.4企業進行師資培訓
要想培養出滿足社會需求的高層次專業性人才,還需要教師提升自身的專業應用技能,不少院校教師的理論知識水平可以滿足培養學生的需求,但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還有所欠缺。學校教師利用寒暑假時間進入企業實習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途徑。學校教師通過參與企業研發項目,學習汽車研發流程、生產制造工藝和流程、企業管理等,總結在實際研發生產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思路和方法。教師在企業實習中提高自身的實踐應用能力,并在教學中融入到授課過程,同時學校教師還幫助企業解決研發或生產過程中遇到的理論問題,實現“合作共贏”。
4.5校企共同組建教學科研基地
對于一些時間跨度較長的項目,往往需要多屆實習生的參與,往往會出現當一屆學生畢業后下屆學生很難接手的現象。學校企業共同組建教學科研基地,是解決這一問題有效的途徑,師資由學校和企業共同承擔,企業提供科研項目,學校教師帶領學生參與項目,企業專家進行技術指導[6]。在科研基地中安排不同屆的學生同時參與項目研發,當學生將畢業時,由高年級學生帶領低年級學生接手工作,以保證項目不間斷進行。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參與企業真實的研發、生產任務,既能提升學生自身的技術應用能力,還能為公司儲備專業技術人才。
4.6校企共同舉辦技能大賽
新能源汽車相關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不僅需要相關理論知識,還需要解決新能源汽車在研發、生產、試制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故障問題,這就要求畢業學生還應具備一定的故障排查能力。為提高學生故障排查能力,新能源汽車企業可聯合多所職教院校舉辦技能大賽,將汽車在研發生產過程中出現的故障,以競賽的形式展現在師生面前,并設置相關獎金,以鼓勵職教院校師生積極參與。通過競賽形式可促進學生課程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與企業實際生產需求相結合,推動職教院校新能源汽車專業教育向應用層次發展。
5結語
根據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形勢,我國將來必定需要大量高層次應用型人才。除學校教育外,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還需與企業的實際生產研發相結合,而校企合作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本文從校企共建課程體系、共建教學科研基地,企業工程師兼職授課、學生頂崗實習等多個角度探究了校企合作的模式,學校應依據自身發展,積極發揮校企深度合作,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合格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方澤強.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概念、發展動力與改革突破[J].職業技術教育,2019,40(13):18-23
[2]馬駿,賁禮進,蘇冬云,等.高職新能源汽車教學改革探究[J].高教學刊,2021(09):181-184.
[3]宋玉華,葉永紅.職業院校“1+3”模式校企合作在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應用探究[J].內燃機與配件,2021(03):236-237.
[4]周大翠,高東璇,王競.淺談高職院校新能源汽車專業課程與教學改革[J].課程教育研究,2018(24):19-20.
[5]朱廷永,譚云中,韋憶.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中職新能源汽車專業教學模式創新[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20(05):207-210.
[6]于立梅,譚敏華,馮衛華,等.校企聯合培養研究生實踐基地建設的探索[J].河南化工,2020,37(6):65-67.
作者:梁鵬 單位:淄博職業學院
- 上一篇:新能源汽車與維修專業實訓室建設研究
- 下一篇:新能源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人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