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創新型人才下的應用電子論文

時間:2022-01-30 03:20:02

導語:培養創新型人才下的應用電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培養創新型人才下的應用電子論文

1.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現狀

為了滿足“十二五”期間重慶本土對電子信息類人才的創新型、應用型要求,我市各高校在電子類專業建設上開展了許多研究,我院也進行了探索與實踐。特別是隨著高職教育理念的轉變,我院電子類專業大力實施了“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改革,采用了項目任務制“行動導向”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場所由傳統教室轉到了實驗室、實訓室。我院申報并實施了中央與地方共建實訓基地,投入480余萬元建設了電子類實驗實訓室近千平米,包括PLC技術實訓室、控制工程與技術實訓室、電子設計實訓室和電子創新實訓室等,配置了實驗實訓設備、儀器儀表和電腦200余臺套,使實驗和實訓在高職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過程中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此外,我院成立了學生團體———電子創新協會,積極引導學生的創新實踐。

2.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院經過一年多的探索實踐,發現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1)第二課堂形式不夠豐富,培養機制不夠靈活。因此在創新型人才培養過程中,無法充分包容、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同時由于輻射面不夠廣,也不能更大程度地引導培養其他學生。

(2)缺乏創新型人才評價體系。創新本身具有多樣性和層次性,這就決定了創新型人才的多樣性和層次性。而且,創新受任務和環境的影響,具有不確定性和風險性。因此需要建立一個客觀的、準確的創新型人才的評價體系。

(3)教師創新引導能力不足。培養創新型人才向高校教師提出了高要求和新要求,不僅要求教師自身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而且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懂得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

(4)沒有相應的激勵機制,沒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和教師的積極性。

(5)創新實踐環節薄弱,制約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

(6)創新型人才培養經費嚴重不足,導致創新型人才培養過程難于全面開展。

3.創新性人才培養舉措與實施

積極探索第二課堂的形式,由教師引導,學生的電子創新協會自主運行,通過“以賽促教”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豐富并發展第二課堂,以學分為支撐,項目作品為考核結果,通過選修課、講座、技術論壇等形式,爭取更多的學生參與到第二課堂中來。制定符合創新型人才成長規律的學生評價體系、創新型教師培養策略,為創新型人才培養建立一套適合我院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評價體系,并使之具有輻射作用,可應用到同類院校的相關專業。

4.創新性人才培養目標

通過第二課堂,能最大限度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出具有較高水平的創新型人才。為了探索、研究創新型人才培養機制,我院以電子工程實訓基地為載體,通過第二課堂的形式,圍繞如何培養和提升學生創新素質(包括創新意識、創造性思維、創新能力和創新個性品質)問題,將創新型人才培養作為一個有機整體,構建了一個由行動導向機制、保障機制、柔性機制、激勵機制組成的創新型人才培養“四輪共驅”新機制。四個機制就像汽車的四個輪子一樣,缺一不可,他們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共同驅動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的良性運行。最終達到以下4點:

(1)更新教育觀念,明確培養目標,建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行動導向機制;

(2)以實施“項目制”為主線,強化創新培養體系建設,構建創新型人才培養的保障機制;

(3)堅持以學生為本位,實施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形成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柔性機制;

(4)加強創新文化建設,營造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激勵機制。

作者:秦安碧單位:重慶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