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探析
時間:2022-04-28 03:05:04
導語:電子商務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我國電子商務行業的迅速發展,市場對于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的需求激增。技工院校也加大了對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但面對人才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的現狀,改革原有培養模式,使教學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是當前應當考慮的問題。主要就技工院校電子商務專業工學交替人才培養創新路徑進行探討。
[關鍵詞]技工院校;工學交替;電子商務;創新
工學交替是近年來新興起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它指的是學生在學校學習和生產崗位做工中交替進行,是在校企合作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通過整合學校和企業雙方的教育資源,優勢互補,實現共育共管,進而使學生可以將自身學習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鍛煉其實踐動手能力。學生在學習期間就可以了解企業文化和崗位用人標準,進而使自己練就職業能力,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樹立職業理想,進而可以在畢業后受到企業的認同和歡迎,這樣做在促進學校教學質量的同時,緩解企業用人壓力,降低企業用人成本。
一、工學交替在技工院校電子商務專業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認識不到位。當前,有關校企合作的優惠政策沒有得到及時的跟進和落實,因而導致很多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不高。一些參與了校企合作的企業在面對學生時,沒有從學生成長成才出發,為學生的成長成才安排合適的崗位,對學生的技能要求過高,還存在一些企業將學生作為廉價的勞動力,只考慮自身的利益,侵犯學生權益的事情時有發生。一些企業為了保護自身的機密信息,不讓學生參與到核心業務中,只讓其從事一些邊邊角角的工作,其校企合作的積極性不高。(二)管理制度不健全。當前一些技工院校在實施工學交替的過程中,學校在學生成績、實習情況、政治教育、學習效果評價等方面的管理存在很大很多的難度,因此,一些學校為了省事,對這些方面的管理工作直接忽視,或者采用傳統的管理手段,無法適應當前的要求。另外,學生剛開始進入企業時,企業一般只管用工,缺少系統的上崗前職業技能培訓,用人企業往往將學生作為正式的工作人員看待,缺乏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銜接程序,因而使很多學生無法適應和忍受,出現很多管理上的問題。而且學生在企業中遇到問題時,情感上更加傾向于找進入企業的老師解決,但是駐企老師是十分有限的,因此無法及時的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三)課程設置不科學。一方面,很多技工院校在進行電子商務專業設計時,往往只考慮和側重某一方面,因此導致培養的學生存在知識面狹窄等問題。而當前電子商務行業需要的是復合型的人才,這就使技工院校的人才培養背離了電子商務行業的實際需求;另一方面,電子商務專業是伴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而開設的新興專業,很多技工院校對于培養什么樣的電子商務人才沒有清晰的認識,盲目的開展電子商務教學活動,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內容都不盡完善,因而無法培養出大量的高質量人才。(四)評價體系不完善。首先,當前的電子商務的評價體系與企業的需求相背離,相關的評價內容、評價方法與電子商務的培養目標相背離。在對其進行評價考核的過程中,與技能、能力等相關內容的考核比重占據的比例比較小,而且在評價方式的選擇上仍然主要采用閉卷考試的形式,對電子商務的技能缺乏系統的研究,對學生的技能、能力的評價尚未形成成型有效的經驗。其次,電子商務的評價沒有充分的發揮反饋調節的功能,主要表現為:對學生的素質測評存在較強的主觀性、隨意性,幾乎很少征求學生的各個任課老師的意見,沒有起到激勵學生的作用;通過考試無法對學生的學習差距進行分析,不能促進教師教學針對性的提高。對學生在企業實習的表現沒有進行有效的評價。最后,還存在評價主體單一,評價方法簡單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其一,只重視教師的評價,忽視學生的自我評價以及學生在企業實習中的主管的評價;其二,當前的評價體系無法很好的反映電子商務專業的課程性質以及課程特點,無法反映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尤其是學生的學習能力;其三,通過閉卷考試,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無法得以有效考察。
二、技工院校電子商務專業工學交替人才培養的創新路徑
(一)實現教學主體雙元化。教學主體的雙元化指的是在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的培養中,以學校和企業為共同的培養主體,對學生實施教育和管理,兩者形成一個雙元驅動的關系體。其中的雙元驅動是指兼重學生的理論學習和實踐學習,其最終目的在于充分調動企業參與的積極性,與學校共同培養出高質量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一方面,充分的利用學校的教學資源,使學生的電子商務理論知識更加扎實;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企業的教學資源,促進學生的實踐能力的提高。具體來說,技工院校可以每學期選派電子商務專業的優秀學生前往電子商務企業進行實習,使企業在工學交替中可以獲得實惠,降低企業的人才和管理成本,進而提高企業的參與積極性。(二)構建工學交替的共育平臺。要想使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得到更好地實施,搭建校企共育平臺是其基礎和重要的保障,只有在共育平臺搭建完善的情況下,才能更好的實施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首先,校內教學環境。進行校內教學環境打造時,主要是依托企業優勢,進行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建設時應當注意充分考慮時代因素,根據當前市場對人才的要求,進行電子商務實訓室、貿易洽談室、仿真模擬實訓室等實訓基地建設。其次,校外教學環境。創建校外環境,需要利用學校的優勢,在企業中建立培養人才的實訓基地。通過這個實訓基地,學生可以將自己學習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具體來說,學校可以與企業交流溝通,建立共育平臺,形成共管共育的校企合作機制,進而為電子商務學生提供實習崗位,為學生的發展拓展充足的空間。(三)構建工學交替課程體系。為了進一步適應市場和企業的要求,在進行電子商務課程設置時,應當合理安排其理論和實踐課程實踐,以“實用為先,夠用為度”為原則,建立起新的工學交替課程體系。首先,在專業基礎能力和公共基礎知識的教學上,采用理論和實踐集于一體的教學模式。在對學生進行專業基礎能力和公共基礎知識的教學中,利用學生在學校前兩年的住校時間,強化上述這兩方面的學習,促進學生科學文化素質、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思想道德品質的提高。如電子商務基礎知識、商品知識、商品拍攝、圖形圖像處理、網絡基礎知識、網頁設計與制作、商務法規、市場營銷、計算機應用知識等課程,組織學生在電子商務實訓中心進行理實一體化教學,將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實踐訓練結合在一起,促進學生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綜合素質的提高,在此基礎上,促進學生對商品圖片美化處理、推廣和經營、市場調研、網店裝修等基本技能的掌握。其次,專業核心能力培養實施“工學交替”。針對客戶銷售服務、網店推廣方案制定、建立顧客檔案、整理顧客資料、移動端APP營銷等技能,采用工學交替的模式進行培養,根據所需教學課程的實際特征,如網站建設與維護、客戶關系等課程,可以使學生先在學校進行有關方面的知識學習,然后到企業進行崗位技能訓練,而網絡課程營銷策劃、客戶關系管理、移動商務等課程可以由教師前往企業對學生進行相關知識教學。(四)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首先,樹立科學的評價理念。對于電子商務的學生來說,其知識結構主要是根據相關的崗位來確定的,不僅需要學生掌握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同時要學生掌握相關的實踐操作技能。其次,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中,應當促進評價主體的多元化。除了學校教師的評價外,來自企業和社會的評價十分重要,不但可以更為真實科學的對學生實踐能力進行評價,還可以幫助學校和教師認清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完善教學內容,使其更加適應社會和企業的需求。再次,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注意評價內容的全面性。不僅僅需要對學生專業技能進行評價,同時需要將學生的學習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納入評價指標中。除了重視學生的學習成果之外,還應當重視學生的學習動機和過程,關注學生在信念、價值觀、動機、情感、生活態度等方面的發展。通過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評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最后,促進評價形式的多樣性。除了采用試卷考試的形式進行評價之外,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實習報告、實習筆記、工作業績、勞動記錄等情況,對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評價。
參考文獻:
[1]楊巨恩.技工院校電子商務專業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與實施[J].職業,2018(18):47-48.
[2]侯飛娜.跨境電商背景下技工院校電子商務英語課程體系的構建[J].科教導刊,2018(2):29-30.
[3]李鄂.對技工院校電子商務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思考[J].職業,2017(18):49.
作者:張貫虹 施紅雅 單位:浙江公路技師學院
- 上一篇:電子商務傳統商業模式分析
- 下一篇:企業基層員工培訓體系建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