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機制探究
時間:2022-11-15 04:17:30
導語: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機制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電子商務專業作為“互聯網+”時代下發展最為迅猛的專業之一,需要大量優秀的創新創業型人才。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立足于電子商務專業的特點,從教師隊伍建設、教學課程改革、第二課堂與產學結合等角度對電子商務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探索,以期為新時期培養出更為優秀的電子商務創新創業型人才提供參考。
關鍵詞:“雙創”;電子商務;人才培養
自2014年9月總理首次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下簡稱“雙創”)的號召起,各高校競相設立“雙創”空間,為在校大學生提供創業孵化、創新學習交流等一系列的服務。“雙創”是解決就業壓力、推動創新生產、提高我國綜合實力的有效手段。每年畢業的大學生作為就業主力軍,除了填補就業空缺,也造成勞動力過剩。單純依靠政府、企業提供勞動職位的方式并不能夠解決勞動力過剩的問題。因此,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就業能力、培養創新創業意識、提供有效的創新創業教育是各大高校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雙創”背景下電子商務的特點
隨著國家“互聯網+”行動的不斷推進,各傳統行業紛紛與互聯網結合,打造創新性的發展模式。電子商務作為“互聯網+”與傳統行業聯系的橋梁,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強大推動力量。中國商務部2017年9月的數據顯示,過去五年間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從8.1萬億元增長至26.1萬億元,年均增長34%;網絡購物用戶人數從2.4億人增至近5億人,電子商務發展直接和間接帶動的就業人數從1500萬人增長至3700萬人。[1]電子商務不僅改變了國內外貿易的傳統經營模式,而且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電子商務作為互聯網信息技術與商業的結合體,深刻改變了傳統行業的銷售模式,影響著人們的消費習慣,衍生出巨大的產業鏈條,電子商務在各個行業中均不斷取得突破。在發展過程中,電子商務形成了新的特點。(一)電子商務為“大眾創業”創造了條件。總理曾多次強調,電子商務已經成為大眾創業的重要渠道。[2]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出臺也為中小企業普及應用電子商務、建設電子商務平臺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電子商務專業的設置目的是培養專業型的電子商務人才,同時為創新創業打下堅實的基礎。在“雙創”和“互聯網+”的大環境下,電子商務專業是容易創業的專業之一。(二)跨境電商與農村電商的崛起對電子商務提出新的要求。跨境電商是電子商務與國際貿易相結合發展出的一種商業運營模式,交易額在對外貿易總額中占比與日俱增。跨境電商的崛起對電子商務專業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要求就業人員具有扎實的電子商務知識,而且要求就業人員掌握國際貿易專業相關知識和熟練的外語。農村電商將傳統的農牧業與互聯網信息技術相結合,方便農牧民銷售產品,減少中間環節的人力物力耗費,使農牧民增收創收。2014年,商務部、財政部聯合啟動了“電子商務進農村”項目,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接觸電子商務,逐漸享受到電子商務與傳統農業結合帶來的紅利。電子商務成為拉動農村消費、引導農業生產、保障和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手段。近年來,農村電商的形式向多元化發展,例如生鮮電商在商家對客戶(B2C)模式的基礎上,衍生出農場直供(F2C)、消費者定制(C2B)、訂單農業(C2F)、線上線下融合(O2O)等新模式[3],這就要求電子商務專業人才不僅要具有專業能力,還要有多樣化的思維、多維度的思考方式及在新形勢下的應對能力。(三)移動端購物的不斷增長為電子商務提供了新思路。移動端購物和支付成為流行趨勢。艾瑞咨詢的數據顯示,2016年Q3中國移動購物市場交易規模達8201.5億元,同比增長56.1%,其中移動端占比71.6%,同比增長15.0%,滲透率持續提升。[4]支付渠道的調查中,62.2%的消費者傾向使用移動支付。[5]可見,移動端購物和支付仍然保持快速增長勢頭,這也為不少電子商務創業者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高校電子商務專業教育的現狀
(一)課堂學習與實踐學習的分離。電子商務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強、可操作性強的專業,課程設置以電子商務知識教學為主、應用教學為輔。專業課程中的練習和課后作業會涉及實際電子商務操作,但由于各大高校教學條件的限制,很多學生無法動手操作。(二)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分離。創新創業教育是單獨設立的課程,很多高校只有就業教育,而且沒有較多涉及創新和創業,更沒有將之與專業課程相結合。這就造成了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分離,學生無法將專業知識和創新創業技巧相結合并將其運用于實踐,造成創業率低、創業成功率低的現象。(三)“雙創”教師隊伍建設缺乏。基于電子商務專業實踐要求高、涉及范圍廣的特點,教師應具備實踐指導能力。高校教師多是畢業后直接進入工作崗位,課本知識豐富,但缺少企業實踐經驗。電子商務專業本科、高職高專教學并不需要指導學生科研,更注重實踐和發展,這就形成了教學盲點。跨境電商、農村電商等分支的興起,也要求電子商務專業教師具有國際貿易知識、雙語教學能力,以及和農村農業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具有工作經驗和校企合作經驗的教師并沒有帶動其他教師形成陣容強大的電子商務教師隊伍,缺乏團隊建設。
三、“雙創”背景下的人才培養機制
(一)教師隊伍建設。教師不僅是學生教育的實施者,而且是學生“雙創”活動的組織者,要發揮示范學習、啟發引導、資源整合方面的作用,在講授知識的同時,積極尋找創業資源,引導學生創新思考。學校要重視教師隊伍建設,“雙創”背景下的教師不僅需要扎實的專業知識,而且需要具有一定的創新創業培養能力,能夠在課堂上將專業和技能融合。高校可為電子商務專業的任課教師提供入廠鍛煉的機會。專業教師通過對口企業的入職鍛煉,將更多的實踐知識、創新創業知識融入專業知識,通過知識衍生、案例分析、實操實訓等方法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能力。電子商務專業的范圍不斷擴大,不僅需要電子商務專業的知識,而且需要國際貿易、外語、計算機科學、現代物流、市場營銷等多個領域的基礎知識。僅依靠一個研究方向的教師來指導學生過于單一,需要各個方向的老師結合,組建陣容合理的教師團隊,發揮各自的優勢。通過專業課程的擴充,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方向,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在電子商務領域做到“精”和“專”。(二)設置第二課堂。創新創業型人才本質上是實踐型人才,這就要求創新創業教育必須堅持課堂引導與實踐鍛煉相結合、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銜接的原則。學校應通過組織開展創業計劃大賽、商業模擬游戲、模擬談判等活動,為學生增強創業意識、展示創業才干提供平臺,依托學校科技園、綜合實驗室等資源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為學生搭建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地方高校在第二課堂的設置上,還可以利用自身的區域影響力,邀請當地創新創業旗幟性人物來傳授經驗、答疑解惑。另外,強化校企合作,通過建立以企業為主的電商實踐基地使學生真正投入電商操作運營中,成為應用型人才。(三)分組教學機制。隨著市場多元化,電子商務領域也不斷擴充,范圍越來越廣。高校對電子商務專業可采用分組教學機制,在基礎課程之外,讓學生加入各自感興趣的電商小組,由擅長該方向的教師帶領小組成員進行各種實訓,突出“方向明確、專業性強”的特點。例如,跨境電商小組的教師應更注重培養學生電商環境下的外語能力。從目前跨境電商崗位的要求來看,跨境電商更需要對產品的外語描述能力,以及處理外貿函電,進行詢盤、報盤和還盤的外語溝通能力。對手機移動端感興趣的同學可加入電子商務平臺APP運營和推廣小組,也可以成立電商鏈小組,重點研究電子商務的中下游產業和相關產業,以及通過調查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新需求來挖掘電商創新點。
作者:閆莉 單位:河南工程學院
- 上一篇:現代學徒制在電子商務實訓教學的運用
- 下一篇:淺談柔性供應鏈對電子商務公司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