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及對策

時間:2022-12-14 11:39:30

導語: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及對策

摘要:該文簡述了銅山區農業委員會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加強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建設推廣,組織農產品信息上網,引導農產品網絡營銷的主要做法,分析存在問題,提出了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產品;電子商務;現發展現狀;對策建議;銅山區

近年來,銅山區農業委員會按照區委、區政府關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打造區域農業電商特色發展模式的總體部署,充分研究銅山區位和農業產業發展優勢,依托知名農產品網絡銷售平臺,將農村電子商務作為農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來打造,實現了“互聯網+”傳統農業的融合,倒逼農業產業提檔升級,初步形成利用數據資源服務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銅山模式”。2015年全區農村電子商務銷售額21億元,2016農村電子商務銷售額突破30億元,帶動就業2000多人,其中鮮活農產品銷售5.2億元,比去年增加12%,“綠色”、“無公害”和“有機”認證各類農產品,通過電子商務模式,源源不斷地銷售到全國各地。

1發展現狀

1.1創新平臺建設,打造農業政產學研結合高地

為推動銅山農業創新驅動和轉型升級的發展戰略,區農委經過多方努力,與上海復旦大學技術轉移中心達成技術支撐和幫扶戰略,同上海1號店簽訂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建設合作協議,在銅山成立上海1號店—徐州農產品特色館,實現了區內農產品的集聚和網上銷售。依托銅山國家園區創高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完成“銅山農產品特色館”的公益平臺建設,將銅山各類農產品供求信息及時出去,有效解決農民銷售問題。區農委又與南京分點公司合作,通過“優鮮田園”微店,將單集粉絲、棠張蘿卜及茅村香油等銅山特色農產品,銷往江、浙、滬等地。鼓勵返鄉大學生自主創業,如茅村鎮回鄉大學生牛炳棟開辦的綠野園藝公司,以培育銷售多肉植物為主,2016年完成網上銷售6300多萬元。區農委通過各種渠道為農村電商積蓄人才,傳授電子商務概論、運作模式以及電子使用等知識,幫助企業和個人建立電子商務平臺及各類網店,2016年新增網店和微店120多家,網上農產品銷售5.2億元,農資網上銷售110萬元。

1.2統籌整合資源,完善覆蓋全區的電商服務體系區

農委立足為農村電商服務到位,融合銅山植保物聯網技術應用、農產品供求、農業遠程監控等為農服務平臺,建設銅山農村綜合服務平臺,設立區級農產品電商服務中心。健全了農業科技服務、設施農業智能化應用、農業技術推廣、優質農資供應、農產品質量檢測溯源和農產品倉儲流通六大體系。和銅山郵電局合作,利用“郵樂購”電子商務平臺和郵政物流配送優勢,建設覆蓋區、鎮、村三級電商綜合服務平臺,在園區設立區級電商綜合服務中心,通過推廣鎮級農產品電商中心模式以點帶面,在各鎮(場、街道)建設鎮級農產品服務平臺,村級設立服務點,高效整合全區所有農業資源,第一時間共享全區名特優農產品供求信息,更加快捷高效地服務“三農”。

1.3強化業務指導,加大農村電商人才培養力度

銅山區位優越,交通發達,全區設施蔬菜、食用菌、奶牛奶業、農產品“三品”認證和龍頭企業數量江蘇省名列第一。全區電子商務發展的空間的潛力巨大,引導群眾通過網絡購銷農產品大有可為。農產品電子商務重在人才建設。為此,我們充分利用“農產品電子商務萬人培訓計劃”,組織大學生村官、復員軍人、農村青年、種養大戶和合作社成員等人員,邀請省內專家系統講授電子商務概論、農產品電子商務運作模式以及電子標簽技術使用等知識,指導企業和個人建立電子商務平臺及各類網店,并在培訓期間安排現場參觀農產品電子商務示范企業、示范點,向他們傳授利用電商模式的成功經驗。2016年累計培訓2000多人次,接受培訓人員在京東、淘寶、天貓和上海1號店等平臺新注冊網店500余家。

1.4突出政策引導,推動全區農業電商產業發展

為進一步強化政策扶持,區農委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快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實施意見》,利用農業部“信息進村入戶”工程項目和省農產品電子商務補助資金,鼓勵、支持農產品電商企業和個人的創業發展。依托區、鎮、村三級服務平臺建設,加強同電信、銀行、交通等部門合作,以物流配送、產品包裝、金融支付、運營設計、宣傳推廣等為重點,引進一批第三方電子商務服務企業和機構,大力發展順豐、中通、圓通等物流點建設,加大對傳統農貿市場電商改造。為充分激發市場活力,進一步發揮市場主導作用,我們堅持“引導不主導,扶持不干預,服務不包攬”的原則,將企業、網商、服務商等主體推到前臺,促進銅山農業電商企業、網店在數量和質量雙提升。

2存在問題

(1)鎮(辦事處)、村兩級對整個農業電子商務工作重視程度不夠,其主要原因是電子商務是新生事務,部分鎮領導對農產品電子商務工作不夠了解。(2)鮮活農產品不耐運輸和儲存,加上物流運輸成本過高,利潤空間較小,限制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在銅山的發展。(3)鎮(辦事處)、村兩級信息化工作經費的投入較少,網絡覆蓋不全面,不注重農產品電子商務人員的培訓。3對策建議(1)健全到村的農業信息化體系,加大網絡覆蓋面。銅山區地處江蘇北部,整體經濟發展水平不及蘇中和蘇南地區,要充分利用省農委農業信息化體系建設資金向蘇北傾斜的發展機遇,積極爭取區財政支持,通過同電信、移動等部門合作,實現銅山區335個行政村網絡全覆蓋。(2)積極扶持鮮活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對農產品冷鏈物流配送給予適當補貼。(3)繼續加強鎮、村兩級大學生村官、復員軍人、農村創業青年、合作社負責人、大學畢業生等人員的電子商務培訓,為有效解決農產品進城及消費品下鄉積蓄人才。(4)推進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點建設。結合農業部信息進村入戶試點工作、阿里巴巴“千縣萬村”計劃、京東“渠道下沉”戰略等的實施,整合資源,充分利用村綜合服務中心、村信息服務站、農村商超等現有條件,建設集上網購銷、產品集散、培訓指導、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點。

作者:王松 單位:徐州市銅山區農業委員會